強脈沖光面部嫩膚,是一種非介入性的治療方法,其治療原理是將特定寬光譜的強脈沖光能量作用于皮膚組織產生光熱作用和光化學作用,達到理想的面部嫩膚效果。2002年5月~2006年12月,我們使用Quantum SR光子嫩膚儀對702例患者進行了面部嫩膚治療,取得了較好療效,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并發癥,現將我們在治療期間出現的并發癥及相關處理方法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702例患者均進行了面部嫩膚治療,其中男23例,女679例,年齡8~64歲,平均35.15歲。根據主要病變分為三組:①色素性病變組:385例,主要為雀斑、脂溢性角化等色素性疾病,應用560nm治療頭,雙脈沖模式,能量密度18~22J/cm2,脈寬Ⅰ2.4~3.0ms,脈寬Ⅱ4.2~5.0ms,Delay10~20ms;②血管性病變組:228例,主要為毛細血管擴張、酒糟鼻、紅斑痤瘡等,應用560nm治療頭,雙脈沖模式,能量密度20~28J/cm2,脈寬Ⅰ3.0~5.0ms,脈寬Ⅱ4.0~6.0ms,Delay20~30ms;③真皮和表皮結構改變組:89例,包括細小皺紋、皮膚松弛、毛孔粗大等,應用640nm治療頭,三脈沖模式,能量密度23~32J/cm2,脈寬Ⅰ3.0~5.0ms,脈寬Ⅱ4.0~6.0ms,脈寬Ⅲ 6.0~7.0ms,DelayⅠ20~30ms,DelayⅡ30~40ms。
在治療期間第一組發生面部色素沉著15例,灼傷13例;第二組發生灼傷8例,光變應性皮炎1例;第三組無并發癥發生。
2并發癥處理
2.1 色素沉著:①安慰患者,使其放松心情,避免不良因素刺激,告知患者強脈沖光面部嫩膚治療導致的反應性色素沉著可得到有效治療;②禁辛辣刺激飲食;③口服維生素C:0.5g,3次/天,連續服用3個月;④防曬:涂抹SPF≥20/PA++~+++防曬劑,減少紫外線對皮膚的損害,以免加重色素沉著;⑤口服積雪苷片劑30mg,3次/天,連續服用半年,減少色素沉著;⑥待色素沉著消退后可行再次強脈沖光面部嫩膚治療;⑦對上述處理方法色素沉著效果欠佳者,采用調Q紫翠綠寶石激光(755nm)治療色素沉著,我們常用治療參數:能量密度5.0~6.0J/cm2,頻率2.0~5.0Hz,光斑直徑大小為3mm。
2.2 灼傷:①即刻給予冷敷,時間40min;②涂抹美寶濕潤燒傷膏,每3h涂抹一次,連續用2~3周;③禁辛辣刺激飲食;④注意防曬。
2.3 光變應性皮炎:①冷敷面部;②紅斑水腫期選用1%爐甘石洗劑,起保護收斂作用;③口服撲爾敏片劑4mg,2次/天,鎮靜止癢;④防曬;⑤禁食具有增加光敏作用的食物,如莧菜、菠菜、胡蘿卜、芹菜等。
3結果
經上述處理,15例色素沉著患者,4~18個月后均痊愈,21例灼傷1個月后痊愈,1例光變應性皮炎,3周后痊愈,均無不良后果。
4討論
本組治療期間,有患者出現紅斑反應,未做特殊處理,經30min~1h后自行消退,故未按并發癥處理。第一組:發生色素沉著15例,其中顴部9例(占60%),面頰部3例(占20%),顴部并面頰部1例(占6%),額部2例(占13%);灼傷13例,其中額部7例(占54%),面頰部3例(占23%),顴部3例(占23%)。第二組:發生灼傷8例,其中發生于面頰部4例(占50%),額部4例(占50%)。治療期間第一組發生并發癥患者平均治療能量密度為(20.54±1.45)J/cm2;B組平均治療能量密度為(25.63±0.92)J/cm2,出現并發癥的能量密度在正常治療參數范圍內。考慮顴部、額部等皮下組織少、病變組織(色素、毛細血管擴張)明顯的部位可能易發生并發癥,建議在治療過程中使用“個體化”參數[1]。
采用強脈沖光面部嫩膚治療過程中,除了考慮治療參數是否合適,在治療前應仔細篩選病例,評估患者的皮膚質地;詳細詢問病史;近期有無暴曬陽光史;有無使用“美白”換膚護膚品;皮膚有無刺激性癥狀;患者有無接觸光敏物史,以及光敏病史及家族史;必要時,可先行光生物學試驗;黃褐斑、不能按時隨訪者等不宜接受治療。治療中應隨時觀察,如患者皮膚即刻反應,患者的主觀感覺(疼痛、輕微刺痛)及操作的正確手法。治療后應采用多種輔助療法,如即刻冷敷減少熱刺激,應用修復因子、蘆薈凝膠等皮膚修復劑,應定期隨訪,加強醫患溝通,了解治療后的皮膚狀況等。
強脈沖光面部嫩膚治療過程中是將光能轉變為熱能,但熱能有可能對皮膚造成不同程度的熱損傷,熱力對皮膚的損害,其發生的大小,深度與下列因素有關[2]:①熱力的強度;②熱力作用的時間;③熱的傳導性。為了能夠安全有效地去除病變組織,操作中治療頭應輕貼皮膚操作;皮下組織少的部位(眼瞼、顴部、額部),降低能量密度2~3J/cm2;治療頭快速移動;避免重復操作,減少光束在皮膚上的停留時間,以減少熱損傷;操作時,邊操作邊均勻涂抹冷凝膠,不要全面部一次性涂抹。
5小結
強脈沖光面部嫩膚治療其操作簡便,但要很好地應用到每一位患者,進一步提高療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還需要熟練掌握疾病病理生理過程、熟悉激光與皮膚組織的相互作用,才能在臨床安全應用,達到滿意療效。
[參考文獻]
[1]李平松,陳 嘯.光子嫩膚個體化參數方案的臨床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01,13(6):666-668.
[2]楊宗城.燒傷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76-77.
[收稿日期]2007-07-10[修回日期]2007-09-25
編輯/李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