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 我為什么不用你廣州天利科技有限公司 孔琦江 80前
現在畢業的這批大學生一般都是80后,很多人都覺得在單位不被重用,時常怨天尤人,動不動就跳槽了。而我們這幫人是比不得他們瀟灑、有活力,但我們吃得苦,懂得工作的價值和方法,這都是80后們欠缺的。
有次我讓一個80后去買箱復印紙,結果給我搬回來是25塊錢一包的,還好像很有功勞,說今天搬得辛苦,下午找個理由就溜了。
我一肚子氣,買個復印紙用得著你去搬嗎?人家會送上門來,而且只要16塊一包。在以前,這種事是絕對不用我交代,新來的員工自己會問公司里的人得多少錢,哪里有賣,然后打開報紙和黃頁,打個電話問問有沒有更便宜的,然后叫別人送過來。我實在想不通,干嘛偏要去電腦城買,還打個的士過去然后問我報銷,算到最后一箱紙的成本得三百元。當然我知道他沒貪污,也是想做好事,但他表現出的是,一個堂堂大學生辦這點事一是怕人看不起他,二是認為自己會辦得非常好,不屑于問別人,結果買貴了,還得我表揚一番。那好吧,想溜回家就溜回家吧,二三個月后還不能改正,你就真回家去吧。
80后們心理不穩定,干幾天就玩消失,也不打個招呼,基本的禮貌、職業道德都沒有。有幾次,那些個80后剛來才一二個星期,人不見了,問誰也不知道,原來他們是找到別的工作了。你要走就走吧,但能不能告訴一聲呢,搞得我嚇一大跳,四處聯絡他家人、朋友。

大學生到我公司工作,我剛開始時是非常看好他們的,盡心盡力教他們,可惜他們好像覺得社會是他們的,我給三手工資還不夠,直盯著某人的百萬年薪。二三個月后我想讓他們擔任某個重要崗位鍛煉一下時,他們就跑過來對我說,干這個崗位可以,但要加工資,還好像很不好意思地說,不是他想加,是社會逼得他想加,然后問,能不能加到八千一個月,不行六千也可以,如果工作能力行的話,希望三個月后加到、八千。我一聽暈了一下,你什么都不懂,二三個月我白養你到現在,你還是什么也不懂,想培養你一下,你卻給我來這一套。你懂什么,制作表格你比不上中專生文員,談判你不給我砸客戶就是謝天謝地,人際交往還不如鄉村大媽。我二話不說,第二天你給我下基層去吧,如果到下面還亂叫立即開除。
衷心地奉勸80后的新人類們,要學會謙虛,讓自己成熟起來。
我們都是好孩子上海遠至投資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陳慶華 80后老板
我的公司里招進了不少80后,有老員工給我反映80后融入團隊不是很好。我仔細觀察發現,80后員工并不像很多人說的那樣沒有團隊意識。他們認為團隊很重要,但在團隊中仍然保持自己的想法。他們和其他年齡層的人溝通不是很好,他們的思維太跳躍,別人跟不上。但是他們和同齡人溝通就很好,和我(當然我也是他們的同齡人)溝通也沒有問題。其實80后生長在家長包圍的環境中,他們從小就知道誰和誰的細微差別,他們用這種特質去體察客戶、同事的需要,是他們天然的優勢。所以,指責他們不善溝通、沒有團隊榮譽感是不對的,只是大家溝通的方式還需要磨合。
有人說80后眼高手低,剛出來就要高薪。今天就有一個80后問我財務專業畢業薪水有多少。我問他你能做什么,他答不出,反而問我他做會計和統計哪個好。其實,他如果了解市場、了解社會、了解業務就自然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能值多少錢。不過這種幼稚并不是致命的,畢竟剛進入職場的80后們是有意識地在進行角色轉變,希望通過薪水等得到職場中人對自己的認可。只要他有能力,或者有培養的潛力,我還是愿意用他的。
當然還有些80后很謙虛。有個員工在應聘時沒有工作經驗,跟我說他不要工資,只是希望有個機會學習。進來后學得也很快。
80后員工還有個不好管理的地方就是流動性太大。可是在我的公司這種情況不常見。因為我制訂了一套詳盡的成長計劃。80后希望公司的管理程序細致到位,他進來后會覺得能學到東西,也容易上手。當80后學會了,我就會讓他獨立去處理一些事情。很多談判是我開個頭,后面就讓他們去跟進,在實踐中繼續進步。我培養了一個83年的,現在都能獨立操作樓盤了。
當然,80后的員工普遍討厭加班。經常加班的工作可能導致他們離職。準確地說,他們不介意努力工作,不怕工作有壓力,只是希望工作有靈活性,即工作需要的時候,他們可以加班、全力工作,但工作完了之后,他們希望有自己的時間;工作需要的加班可以接受,但長期加班就不能忍受了。因為在成長過程中,他們沒有什么負擔,不用為生活擔憂,也沒有受到過什么挫折,他們對生活的希望是要快樂,要開心。我的公司還沒有條件實行彈性工作時間或者在家辦公,我就常組織員工吃飯、春游、唱歌,大家都是年輕人,能很好地消除工作的壓力。偶爾加個班,也就不計較了。
我們80后的人都是很實際的。我不會因為自己是80后,招聘時就偏向同齡人。同樣的,80后員工知道我和他們差不多大也沒有其他反應,大家都該干嘛干嘛。
不過80后比起80前員工更有主張,更有行動力。好些80后被我培養出來都自立門戶了。這種勇氣特別可貴。
80后來了,放輕松通速國際顧問有限公司職業規劃師 李杰方
在中國,車輛被要求規規矩矩地停在白線圈定的框框以內,而在很多西方國家,除了白線之內,其余任何地方均可停車。這一內一外的區別,可能正預示著中國的管理者們面對80后員工所必須接受的轉變。
首先,老板們得試著重新理解忠誠度,最好把80后員工視為合作者。他們不再是為了你工作,他們是為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而工作。他們選擇公司的邏輯,主要是看一家公司能否對于自身職業技能的提高提供幫助。80后們沒有經歷過物質艱辛的生活,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很難找到“將就”的狀態,他們要么熱衷自己的工作,要么辭職不干。當有更好的條件時,他們當然會跳槽。
如果準備留下80后,老板們就必須容忍多元化的價值觀。80后員工具有自由主義的道德觀,凡事不再以正統道德體系作出非黑即白的評價。老板有自己的價值觀,但要容忍80后的價值觀與你不同。萬科公司在給80后的新員工培訓的時候,一個80后問:“郁亮總經理,我可以坐你的保時捷到總部廣場上兜兜風嗎?”搞得主持會議的人力資源部員工又好笑又尷尬。故事的結尾是,郁亮答應了這個略顯出格的要求,而這件事情在一天之內傳遍全集團。然后萬科管理層要求公司管理人員:請務必走近了解“80后”。
接下來,老板要賦予80后“話語權”。有一個企業家旗下的某家創業公司,曾打算策劃一次到公共場所志愿撿拾垃圾的公益活動。在討論會上,一名80后員工提出了激烈的反對意見,活動方案最終在80后員工們的參與下,被調整為充滿互聯網精神的方式,80后給管理者帶來了煥然一新的思維方式。
與六、七十年代人習慣“聽話”不同,80后不甘于只是聽命的地住,因為他們在成長中一直是有決定權的。所以在做建議方案的時候,主管們應該讓他們多參與,80后員工也不是要求你在多大程度上采納他的意見,而是在多大程度讓他參與進來,讓他自由發揮他的作用。
我這樣管理80后華聲在線總編輯 孫虹鋼 80前
工業時代的思維是管理員工的屁股,所以只得到屁股;同理,如果你嘗試管理大腦,將得到大腦。針對性格不同的80后,需要“分別對待”。
針對狂妄的80后:看到他的優點,適當地派給他有難度的工作,在他積極性受挫折的時候鼓勵他,再把他調回原來崗位的時候,吸取了教訓的員工一般就不狂了,
針對自我的80后員工:這種員工多半不愿意把自己的東西和大家共享。你可以要求他在教同事的時候先規劃個大綱,今天幾個步驟需要多長時間完成,把工作盡可能的細化,例如把1個問題分解成10個。跟著學的員工學完要作報告,針對每個原因責任到戶。他本人能做出來,別人做不出來,一找原因就知道他教沒教。
針對有創新精神的80后員工:一是讓他有機會學習,讓他做有挑戰性的工作。盡量鼓勵他們,少批評,因為他們抗打擊能力比較弱。
針對不負責任的80后員工:這種員工有能力卻不按時完成工作。如果他只做了80%,我只承認60%,然后把剩下的40%找別人(工資高的人)幫他做,再從他工資中扣錢給接手的人,扣得會比較多。下次找機會再交給他一個任務,說這次會把上次他的損失補回來,他通常就會認真了。如果還是完不成,那就是他的壞毛病深入骨髓了,這樣骨子里不負責任的人就不要了。
針對“個性強”的80后員工:公司應該有一個固定的工作流程,但是允許員工提改進意見。如果員工覺得自己的方法比公司現行方法好,并且證實可行,有相應獎金。不遵守流程規定還是用自己的方法,阻礙了工作進程就要按損失的時間扣工資。
總的來說,80后很單純,還不會玩心眼,也很愛學習。要讓他們心甘情愿的服從命夸并不難,要溝通,打開天窗說亮話,不順耳的話也要聽進去,絕不打擊報復。要寬容,小事不計較,不跟他們“摔臉子”。
編 輯 唐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