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的利潤 柏興武
都說善有善報,我真的相信,回報總在不經意的角落里。
那年跟妻子一起下崗后,家里沒了經濟來源。找工作多次碰壁后,一個在屠宰場的朋友就讓我跟著他干。
三個月后,我熟悉了業務,朋友就跟我分開賣豬肉了。一天大清早,我剛把豬肉擺上案板,就來了一個顧客。我忙問:“要幾斤?”那人不好意思地說:“三兩,我只要三兩。”我盯著他看了又看,問:“三兩?大清早的,我開門紅,你就三兩?”他不好意思地說:“是的。麻煩你多動動刀。”我隨口問:“是給你寶貝兒子一人吃的吧?”“不是。是給我母親。”我突然被他的孝心感動,雪亮的刀子一閃,一塊鮮亮的豬肉就到了那人手上。我說:“拿回去,送給你母親的。”他硬要給錢,我邊推邊說:“不就半斤豬肉嘛?以后每天我都給母親留半斤最好的豬肉,你記得來啊!”他聲音哽咽:“好。那我先記好賬了。”
他走后,街坊告訴我,他下崗一年了,妻子前年生病死了,兒子讀高中,母親又癱瘓在床需要照顧,所以他只能在家門前擺地攤度日。

此后,每天早上,我都割出半斤最好的豬肉放在案板邊,等著那位中年人。有時,那半斤豬肉很早就沒在了,有時,其它的豬肉都賣完了,那半斤豬肉還在案板上。收攤的時候,我只能把那半斤豬肉拿回去做下酒菜。
半年下來,我竟比帶我入行的朋友掙的錢多得多!朋友想了想,笑著說:“善心!是你的善心給你帶來的利潤。因為你那半斤豬肉,顧客都對你很信任,你的豬肉總是最早一個賣完。而早賣的跟最后賣的每斤的差價卻有5角到8角啊!”
如今,我早已不再賣豬肉,那個孝順的中年人也已經走出了困境,但我還是會常常想起他,想起那半斤豬肉。
媽媽的衣服 曾慧玲
對外奉獻,對內理解,就是女兒教給我的“商道”。
很多時候,我和妻子埋頭于利祿,我認為,這就是現實。女兒小雨一天天長大,我的心卻會不時被這個小小人兒觸動——也許,現實不只是冰冷數字的加減乘除。
小區旁邊有個森林公園,假期里我常常早起,和女兒一同去晨練。一天,忽然一陣含混不清的叫嚷聲傳來,我尋聲望去,原來是那個去年在上大學路上遭遇車禍的孩子,他顯然是生氣了,扶著輪椅沖著爸爸大吵。他爸爸站著,滿臉的無奈。就是這個孩子,整整昏迷了六天六夜,多方治療后仍然無效,我曾多次看到他的爸爸媽媽像訓練嬰兒一樣訓練他。他大嚷著,雖然聽不清他在說些什么,卻能感覺到他對生命的厭倦。
女兒牽了牽我的衣襟。我們輕輕走過去,我看著他笑了,對他豎起大拇指,然后大聲地對他說:“你真了不起!”他漸漸平靜下來,推著輪椅蹣跚而去。忽然女兒沖著他的背影喊:“等你能走了,我讓你做我的親哥哥!”大孩子回過頭,燦爛地笑了。
我抱起女兒狠狠地親了親,小小人兒讓我這個五尺男人羞愧,當我還在忙著讓會計如何巧妙做賬時,她卻能給一位素昧平生的人勻出一份親情。
小雨五歲了,公司業務也擴大了,我將妻子調任外地分公司做總經理,一個月才能回家一次。每次妻子回到家,小雨都不肯睡覺,為的是不浪費時間,要陪媽媽一整夜。
一天,妻子剛回到家,追來的電話卻又讓她轉身往回趕。晚上睡覺的時候,小雨問:“媽媽也沒給我留件衣服?”
我問她什么衣服?她說:“媽媽穿的,沒洗的衣服呀!”
我告訴她書房里有,“怎么?你想幫她洗嗎?”小雨笑笑,飛快地跑到書房,抱起衣服像寶貝似的鉆進被窩。
半個小時后,我來到小雨房間,小雨正摟著媽媽的衣服,還沒有睡著。我不解:“為什么摟著媽媽的衣服呢?”
“因為衣服上有媽媽的味道,摟著它就像摟著媽媽!”小雨輕聲說,“爸爸,你還沒睡著啊?要不,今晚,媽媽的衣服借給你用用?”
我鼻子酸了。第二個月,妻子就調回來了。現在公司越做越大,在圈子里名聲也還不錯,但沒有人知道,是孩子教會了我對外奉獻,對內理解。
狀告足球 佚 名
一堵墻,它是障礙,但如果把它當做墊腳石,你便站在了同行的最高處。
英國麥克斯亞洲有一個婦女向法庭控告,說她丈夫迷戀足球已達到了無以復加、不能容忍的地步,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夫妻關系,要求生產足球的廠商賠償她精神損失十萬英鎊。本來這一指控毫無道理,萬沒想到她在法庭上竟然大獲全勝。
原來,公關顧問向最初對這一指控置之不理的廠商建議:不妨利用這一離譜的案例大造聲勢,利用她的指控向人們證明該廠生產的足球的魅力之大。
果然,這一奇特的官司經傳媒大肆渲染后,該廠名聲大振,產品銷量一下子翻了四倍。老板驚喜地對記者說:“想不到我們僅花了10萬英鎊就做了一次絕妙的廣告。”
這就好比螞蟻馱著體積比它大100倍的稻草艱難爬行,卻能在遇到鴻溝時將稻草架在上面輕松過去。
飯局通知學 陳曉卿
飯局通知,也是一種學問。
飯局通知是一門學問,它集政治學、運籌學、物理學以及心理學于一身。我的朋友老六便是個中高手。
畢業之后,由于找不到合適的單位,老六輾轉數年,終于在騾馬市大街西祠胡同開了一家叫飯局通知的門臉,專門張羅飯局,從此確立了他在飯通界至高無上的地位。由于老六在飯局通知業內浸淫太深,故而他總能把一家飯店里為數不多的、最難吃的菜叫到桌面上。這點我們也都能理解。但有一點我不得不承認,老六的飯局通知無論是網上的,還是手機短信的,其寫作能力都無人能出其右。以下精選幾段老六的短信飯局通知以饗大家:
今晚俺請哥幾個吃頓賠罪酒,某某點,某某地,萬望帶著面子和酒量前來。
明晚幾個老男人喝一杯,請莊嚴回復,以便統計人數
今晚在某地一拼,是否參戰?
明晚某地,吃某某,該飯館脾氣特大,望勿遲到。
看出來了吧,飯局通知果然是一門學問。從飯局通知我們更能看出發信人的品格、興趣、愛好甚至有無腳氣,比如一朋友的飯局通知短信:“18點半,某地,吃川菜,花姑娘大大的有。”哈哈,他是一個單身漢。我接到的最復雜的飯局通知短信長達二百字,內容是一人過生日。“某月某日某點,某某生日飯局,懇請您光臨。謝絕花籃等一切賀禮,只需帶一只空洞的胃和一條苛刻的頭……”當然,更多的字數是描述吃飯地點,“西五環石景山出口向西過鐵道向西見橋左拐一直向前到雙峪環島(或第二條路西三環蓮花橋向西走蓮石東路向西至石門營環島往北至雙峪環島)往北沿湖邊過鐵路立交橋再往北進林美賓館院內……”
我當時拿著這條短信,像傳說中的美軍上了西直門橋一樣,開車一直往夕陽西下的方向摸索……當然,最后飯局地點是找到了,只是飯局早已解散。
最短的路未必最快 曉 榮
走長一點的路雖然會累一點,苦多一點,卻可能是最快到達目的地的“捷徑”。
一天,職員正趕著上班,這天公司有一個很重要的會議,會議中的表現關乎到他能否升職,所以不能遲到。因為時間關系,小職員唯有改乘出租車,才能準時參加會議。
好不容易才截到了一輛出租車,匆匆忙忙上車后,他便對司機說:“我很趕時間,拜托你走最短的路!”
司機問道:“是走最短的路,還是走最快的路?”
“最短的路不是最快的嗎?”
“當然不是,現在是繁忙時間,最短的路都會交通擠塞。我們必須繞道走,才是最快的方法。”
猶豫之后,職員最后還是選擇走了最快的路。途中他看見不遠處的街道交通擠塞得水泄不通,而那正是最短的路。司機所言不錯,雖然路程較遠,多花了點時間,卻很快便到達目的地。
職員最終趕上了這次重要的會議。
人總喜歡走捷徑,以為那樣可以用最小的體力最快到達目的地。所以現今滿眼所見到的是:馬場、六合彩永遠不乏投注的人龍,賭桌旁從來不缺出手闊綽的賭徒。
然而,捷徑雖然是最短的路,卻未必是最快的。因為有些捷徑反而賠上時間、金錢甚至是生命。
捷徑充滿誘惑,但也會荊棘滿逢,或者潛伏危險,甚至無法保證一定通往終點。
走長一點的路雖然會累一點,苦多一點,卻可能是最快到達目的地的“捷徑”。
石頭與磚頭 楊志輝
石頭壽命長人們卻不擇它,磚頭壽命短,人們卻擇它,不過是有用和沒用罷了。
說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在函谷府衙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經》時,一年逾百歲、鶴發童顏的老翁招招搖搖到府衙找他。
老翁對老子略略施了個禮說:“聽說先生博學多才,老朽愿向您討教個明白。我金年已經一百零六歲了。說實在話,我從年少時直到現在,一直是游手好閑地輕松度日。與我同齡的人都紛紛作古,他們開墾百畝沃田卻沒有一席之地,修了萬里長城而未享轔轔華蓋,建了四舍屋宇卻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墳。而我呢,雖一生不稼不穡,卻還吃著五谷;雖沒置過片磚只瓦,卻仍然居住在避風擋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現在可以嘲笑他們忙忙碌碌勞作一生,只是給自己換來一個早逝呢?”
老子聽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說:“請找一塊磚頭和一塊石頭來。”
老子將磚頭和石頭放在老翁面前說:“如果只能擇其一,仙翁您是要磚頭還是愿取石頭?”
老翁得意地將磚頭取來放在自己的面前說:“我當然擇取磚頭。”
老子撫須笑著問老翁:“為什么呢”???
老翁指著石頭說:“這石頭沒楞沒角,取它何用?而磚頭卻用得著呢。”
老子又招呼圍觀的眾人問:“大家要石頭還是要磚頭?”?眾人都紛紛說要磚而不取石。
老子又回過頭來問老翁:“是石頭壽命長呢,還是磚頭壽命長?”老翁說:“當然石頭了。”
老子釋然而笑說:“石頭壽命長人們卻不擇它,磚頭壽命短,人們卻擇它,不過是有用和沒用罷了。天地萬物莫不如此。壽雖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擇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壽雖長,于人于天無用,天人皆摒棄,倏忽忘之,長亦是短啊。”
老翁頓然大慚。
編輯 舒 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