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科學技術不斷進步,企業競爭異常激烈,要想立足于社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勢在必行。而循環經濟就是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
一、循環經濟是實現資源與環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經濟運行模式
從總體上看,中國目前仍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多數行業沿用的仍是“高消耗、高產出、高排放”的線型經濟模式。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消耗大量資源,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趨于惡化。在持續多年經濟高速增長的背后,是觸目驚心的高能耗、高物耗和對環境的高損害。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中國的經濟增長是以犧牲環境和對能源的過度消耗為代價的。2003年以來,各地相繼出現的“電荒”,高耗能的建材行業高速增長就是一個明證。由于中國經濟發展道路走的不是節能型發展模式。目前,國內每創造1美元的GDP,消耗掉的能源約為美國的3倍、日本的6.6倍。
因此發展與環境、資源的矛盾日益突顯,我們必須樹立人與自然、與社會和諧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走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兼顧的循環經濟道路。循環經濟是一種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其核心是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目標,構筑“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閉路循環,有效利用資源和減少廢棄物排放,實現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
二、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動因
追求經濟效益,是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原動力。從發展循環經濟比較成功的企業看,基本上都能夠通過循環利用本企業的副產品或廢棄物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環境保護政策的實施,是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主導推動力。環境保護政策日益嚴格,迫使一批企業不得不考慮減少污染排放,以便減少污染排放費用支出,以降低成本壓力。
資源的短缺和市場相對價格變化,迫使企業為了確保利潤,開始尋求從廢棄物中提取有用物質和循環利用資源,替代原始資源進行生產,以規避企業的環境風險。
規模經濟是實現資源消耗的減量化、實現成本最小化、實現循環利用資源的社會化的前提,是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基礎。
發展循環經濟的可能性和經濟效益好壞,往往取決于技術體系和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技術創新為企業循環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政府對企業循環利用資源給予一定的財政或稅收優惠和直接或間接的補貼,對全面發展循環經濟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
三、循環經濟是突破高能耗、高污染和企業發展資源環境約束的根本出路
循環經濟并非簡單地強化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它首先強調的是資源的節約利用,然后是資源的再使用和再循環,延長產品的使用期,提高重復使用率,使產品完成其使用功能后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的內在價值,提高水、礦物等各類緊缺資源的利用效率。國內很多消耗資源的大型或特大型聯合企業,內部的各廠礦、子公司之間,自然地形成生態工業園,其中一個生產單元產生的廢氣、廢熱、廢水、廢渣等在自身循環利用的同時,還可以成為另一個生產單元的能源和原料,實現資源再利用。因此,企業在優化配置,節約資源,互通物料、提高效率等方面還有大量的工作可做,通過成員間副產物和廢物的交換、能量和水的逐級利用、基礎設施和其他設施的共享來實現整體在經濟和環境上的良好表現。而企業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從而增強競爭力。
同時發展循環經濟為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國際經驗表明,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途徑。我國也在積極進行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能源結構的調整,積極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逐步形成以高新技術為核心、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同時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產業的發展,淘汰落后的生產能力、工藝技術和產品。在上述方針指引下,今后新材料新能源企業、環境保護企業、資源綜合利用企業、資源再生企業等一系列不同類型的企業,將逐漸成長為國民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
四、循環經濟為企業創造聚集效應
實踐證明,節能降耗需要一定的產業集中度和企業聚集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節能降耗設備需要的大量投入能夠產生足夠的產出,目前節能降耗做得好的大多數是大中型企業。所以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業集中度、企業聚集度等等,將使節能降耗設備發揮更大的規模效應,推動更多中小企業的節能減排,進而帶動整個區域、乃至更大范圍的節能減排,最終推動全社會的節能減排。
目前國內外在工業企業較集中的區域,倡導建立生態工業園區,兼顧資源的循環利用,使上游的廢料成為下游的原料和動力,廢物通過梯形利用越來越少,最終形成“零排放”。最大限度地把各種資源都充分利用起來,做到資源共享,互為利用,共同發展。工業生態園是推行循環經濟的一種好方式,模仿自然生態系統,使資源和能源在這個工業系統中馴化使用,上家的廢料成為下家的原料和動力,組成一個閉合型的產業鏈條。各環節實現資源共享,將污染負效益轉化成資源正效益。在這一生態工業園區的所有企業連帶成為循環經濟的受益者,從而產生最大的聚集效應。循環經濟的這種產業集群效應,迅速拉長了產業鏈,把企業產業做成了優勢大產業,增強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