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緊緊圍繞“十一五”期間財政支農工作的重點,提高財政支農工作水平,努力促進我省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穩定繁榮。
[關鍵詞] 財政支農 現狀 對策
河北省是個農業大省,農業在我省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就是農業,農業生產的穩定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會決定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 省級領導一直以來非常重視“三農”問題,加大對農業的投資力度。
一、河北省財政支農的現狀
我省農業生產仍然處于較低水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農業生產經營條件差,大量的耕地減少,抗災能力弱;農村整體科技文化素質低下,特別是農村勞動力科技文化素質較低;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落后,形不成產業鏈條,集約化程度低,規模效益小,農產品附加值低。
針對這些現狀,省政府一直以來采取了多種形式來加強對農業的支持。
第一,加大財政投資幫助農民搞農業基本建設。比如,各村打機井,一律由縣財政免費提供井管;農民搞大棚種植,財政也補貼部分資金;還有財政投資修路、架橋、辦電等,
第二,減免各種稅費。過去農民要交的稅費很多,除了農業稅外,還有三提五統等,平均每個農民,一年要承擔稅費100元~200元。到現在,這部分錢已經基本不用再交了。
第三,財政出錢收購農副產品。農民種糧難,銷糧更難,因此,政府出資把農民的富余的產品及時收上來,緩解了農民收入無保障的難題。
第四,救濟烈軍屬和困難戶。這部分錢雖然不多,但作用很大。有些殘疾人和特困戶,就是靠政府救濟過日子。
種種方式多年來取得了滿意效果,但是中國加入WTO以后,新的形勢、新的挑戰是原來的財政支農方式不能再發揮原來的優勢作用。政府的投入不足,目前廣大的農民群眾只解決了溫飽,靠自身積累來發展農業生產的能力明顯不足。要想使農民增收,農業豐收,就必須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利用財政手段支持農業發展。換句話說就是實施財政支農是我省農業發展的重要政策,也是發揮政府職能,促進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方面。新的困難使農業的發展迫切需要政府的扶持。
二、完善我省財政支農體系的措施
中國入世后,我省應努力把握農業的發展方向,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做好財政支農工作,促進我省農業經濟的發展。那么我們就結合我省的實際情況做進一步探討。
1.入世后,抓住機遇的同時迎接挑戰,積極調整好我省的農業結構
中國加入WTO對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必然產生影響。我們必須充分利用有利因素,抓住機遇,促進發展。以調整糧食結構為重點,適當的減少糧食種植面積,積極發展具有高經濟價值的經濟作物;把北部不宜種糧的張家口和承德地區和西部太行山區的土地退耕還林、還草,轉而發展具有高價值的林果業、畜牧業,發展生態經濟,從單一的種植業向種植業、林果業和畜牧業多種混雜的農業過度,努力實現種植結構有新的進展,經濟增長點有新的突破,農民收入有所增長,商品農業、效益農業有所發展的目標。同時,充分利用我省資源優勢,培育出一批科技含量高、成本低、質量優農產品,積極發展出口創匯農業。
2.尊重客觀事實,從實際出發,做好財政支農工作
加入WTO后,為促進我省農業快速穩步發展,借鑒其它省市的經驗教訓,及時調整財政支農工作思路。首先,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財政支農是刺激農業發展的重要手段,要切實有效地增加財政對農業投入;其次,同時還要明確財政支農的方向和重點,不能盲目重復支持;最后,多種財政支農政策工具協調靈活使用。
第一,搞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環境。一是抓住實施糧食自給工程有利時機,改變以前大水漫灌的農業灌溉方式,全面改造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立完善的農田排灌設施,提高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從而降低農業的風險。二是積極申報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特別是土地項目、林業項目,搞好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實施可持續農業戰略發展。
第二,做好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促進農業產業發展。當前,我省農民還不太適應市場經濟,需要政府的積極引導。一是加大農業產業化扶持力度,提供農民所急需的技術、市場信息。二是建立農業風險基金,降低自然災害對農民造成的損失。三是發展各種有利于農業發展的組織,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技術和信息服務。
第三,重點支持縣鄉(鎮)龍頭企業的發展。利于地區優勢,培養我省各縣(市)區龍頭企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對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給予必要的扶持,采取多種方法籌集市場資金,來加快龍頭企業建設。為了更快更多地吸引市場資金,要做好完善招商引資的工作。財政要在網絡信息傳播、農產品洽談會、農貿產品展銷會等環節上,幫助龍頭企業做好產品的銷路工作。
3.加大財政投資參股的力度
充分利用我省各縣市的農業生產特色,財政投資參股經營大力進行農業綜合開發,加快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2-8
[2]吳曉娟:“三農問題:現狀、原因及政府相關政策選擇[J].農村經濟問題,2003(7)
[3]林毅夫:中央財政支持農村的五種可行方式[N].經濟參考報,2003-3-26
[4]楊曉達: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政府投入機制研究[J].財政研究,2003(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