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我國私營經濟的大量產生,同時公民信貸消費的普及,個人資產出現嚴重資不抵債的情況已不在少數。只有建立起個人破產制度,才能把破產債務人從債務負擔中“拯救”出來,重新安排與計劃未來的生活,同時使債權人公平地獲得清償。
[關鍵詞] 個人破產 破產制度 信貸消費
個人破產制度,是指當作為債務人的自然人的全部資產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時,由法院依法宣告其破產并對其財產進行清算和分配,對其債務進行豁免以及確定當事人在破產過程中和以后應盡義務的一種制度安排。一般來說,個人破產可分為兩類:一是自然人因從事經營活動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而被宣告破產。二是自然人在各類消費關系中因消費借貸而發生支付不能,從而被宣告破產。在我國,隨著個人商行為的普遍化和超前消費成為一種潮流,及早建立個人破產制度是明智的選擇。
一、個人商行為的普遍化,使得個人事實破產的情況大量存在,需要建立個人破產制度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個體經濟總量正逐年以較高的速度增長,到目前為止,個人商行為構成的非公有制經濟成分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自然人成為市場中的一員,從事各種生產、投資、經營行為,由于個人財力的薄弱,在市場競爭中陷入經濟困境,處于實際破產的狀況比比皆是。對債務人喪失支付能力的情況下依照破產制度科學出局,符合現實需要。
1.規定個人破產是對所有從事商事活動的經營主體平等對待的需要
市場經濟就是一個法治經濟,應貫徹主體平等的原則,任何個人和企業只要進入市場,其權益應當受到平等保護,在其符合破產條件時,就應按照破產法的規定平等對待。當個人作為市場中的主體因為經營失敗而陷于無力清償到期債務時,應給其創設平等的出局機會,并得以保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如果只承認企業可以破產,而自然人從事經營活動卻不能破產,勢必造成各個市場主體的競爭地位不平等。
2.建立個人破產制度是完備市場經濟體制的必需舉措
市場經濟是一個緊密聯系,相互依賴的有機統一體,某一債權債務關系不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最終必然形成環環相扣、難解難分的“債務鎖鏈”或“三角債”,最終會牽連其他經濟關系的正常發展和運轉,影響社會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轉。如果個人破產欠缺規定,使得實際上已淘汰出局的個人繼續滯留在市場之中進行交易活動,既造成了交易的滯緩,又帶來了惡性循環如三角債問題。只有在建立個人破產制度后,隨著不斷有債務人被確認與宣告破產,社會中復雜的債務關系會簡單化與“清晰化”,從而維護良好的經濟秩序。
3.建立個人破產制度是公平保護債權人利益的需要
破產程序能夠實行所謂概括的、一般的強制執行,使全體債權人得到公平合理的債權救濟。法院在做出破產宣告后,就有義務通知已知的或未知的債權人申報債權,并在債權性質相同的條件下,無論債權人以何種程序參入到破產分配,都有權利依其債權比例平等受償。從而有效避免債權人對債務人發動單獨的強制執行程序,先來先得、先下手為強,后來者一無所獲的情況發生。
二、超前消費成為一種潮流,使得消費者破產的情況不可避免,需要建立個人破產制度
我國近年來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啟動消費內需的政策,鼓勵消費,為社會消費者提供信貸,從1997年國內開始辦理個人消費貸款,1999年取消福利分房后“負翁”作為一個群體出現。調查顯示:有34%的年輕人已經負債,另外有10%的被調查對象認為自己即將成為“負翁”。我國已經進入負債消費時代,不但負債消費的人數多,而且一些大城市家庭整體負債率已超過歐美。北京的家庭債務比例高達122%,超過了2003年美國家庭債務115%的比例。[3]透支未來的消費觀念實際上把人變成了消費奴隸,一旦出現大的經濟動蕩或家庭發生變故,消費者就有可能破產,無法還貸,事實上這種情況已經在我國發生。如果此時任由銀行將消費者洗劫一空,太不人道。個人破產法的建立將把作為債權人的金融團體和作為債務人的普通消費者置于平等的法律地位,以人道主義的立場,對無力還貸的消費者提供一個法律性的解脫方式。
1.個人破產制度的建立將極大地樹立消費者信用制度的威信
當一個人被法庭宣布破產后,他的確能在實質上得到了減免債務的優惠。但相應的是,他的貸款信用記錄則留下一個極為嚴重的污點。在美國,這個污點將在7年~10年內影響破產者的重新貸款。所以,大多數的消費者都非常注意自己的信用記錄,決不輕易申請破產保護。信用制度概念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當以法律的定義規范貸款人的拖款狀態以致破產,并用標準的表述形式予以記錄在案,隨時可供全國范圍的計算機網絡查詢,這無疑具有一種威懾的力量。因此,個人破產法的建立將極大地促進我國信用制度的建立。
2.個人破產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抑制房地產投資過熱
來自各商業銀行的數據顯示,1997年,中國個人住房貸款金額不到200億元;2003年,這一數字達到了1.5萬億元。不到7年時間,消費信貸幾乎翻了80倍。正是由于一直沒有個人破產制度,因此銀行在對個人貸款購房時,往往非常大膽,甚至鼓勵購房者制造虛假證明騙取貸款。這樣做的原因無它,只是因為即使個人還不起貸款,其購買的房產還可以扣押拿來拍賣充數,銀行的風險非常之小。可以肯定地說,中國沒有個人破產制度,是銀行向個人加速放貸的主要誘因。假設我國推出個人破產制度,如果按揭購房人屆時沒有能力還貸、資不抵債,銀行就沒有權利去收繳購房人的房子,很可能落個房財兩空。這樣一來,銀行在貸款時必將考慮個人購房貸款風險,減少放貸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地產投資過熱的現象。
由此,我國應當建立個人破產制度。剛剛通過僅適用于企業法人的《企業破產法》“只能算半個破產法。”及時設立個人破產制度可以彌補我國破產立法上的空白,也為實現生活中出現的新的經濟現象提供解決的合法途徑。
參考文獻:
[1]汪世虎:自然人破產能力研究.現代法學,1999年第6期
[2]湯維建:關于建立我國的個人破產程序制度的構想.政法論壇,1995第4期
[3]李南玲:“負債消費”呼喚個人破產制.經濟參考報,2006年4月5日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