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供應鏈是一個由供應商、制造商、銷售商等組成的復雜的網絡結構,其根本特征是具有復雜性、動態性和交叉性,因此,充滿了許多不確定性因素。文章對供應鏈管理中的不確定性進行了詳細、系統的分類,對其成因做了一定的分析。
[關鍵詞] 供應鏈 不確定性
一、問題的提出
為了更好地分析不確定性,我們首先來考察確定的含義。一般而言,確定的含義不僅是指事物或過程本身的客觀性,而且還意味著主體對客體的知道、認識和理解程度,認識過程具有確定的那樣一種性質。不確定性是指事物或過程不具有確定那樣的性質,或是確定性的缺乏,即事物或過程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或真理性或完備性,但又同時具有一種不肯定性。Manoli等認為,不確定性不是一個一維的概念,而應被看作一個多維概念,或者一個啟發式的結構。不確定性包含了事物多方面的特征與屬性。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人們在科學研究中所涉及的系統越來越龐大、越來越復雜,不確定性的表現會越來越突出、越來越復雜。因而研究及綜合處理不確定性問題的理論與方法也就越來越重要。
目前,供應鏈管理是國內外開展的一個前沿課題,是學術界、商業界、制造領域、咨詢業的研究熱點之一。由于供應鏈的每一級中都存在著不確定性,不確定性是供應鏈管理中最關鍵和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
研究供應鏈中不確定性因素分析的文章很多,但系統地對供應鏈管理中不確定性的因素進行研究的卻很少,主要有:魯耀斌、錢芝網、甘小冰等學者,但這些不確定因素研究還欠全面,還有待補充和完善。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供應鏈中不確定因素研究進行了補充和完善,從不同角度研究了供應鏈管理中不確定性的種類及來源,希望能為企業或同仁研究供應鏈中不確定因素提供一些幫助和指導。
二、供應鏈中不確定性問題分類
由于供應鏈是一個由供應商、制造商、銷售商等組成的、復雜的網絡結構,其基本特征是具有復雜性、動態性和交叉性,因此,充滿了許多不確定性因素。
1.從供應鏈的結構角度
從供應鏈的結構角度來看供應鏈中存在的不確定性可以概括為四種類型:
(1)供應的不確定性:供應的不確定性主要表現為供應提前期的不確定,還包括貨物的可得性、供應量的不確定性等。
(2)需求的不確定性:需求的不確定性集中表現為客戶需求量的不確定,以及需求分布在時間、空間上的差異性,需求結構的變動等。“牛鞭效應”就是供應鏈中需求不確定性的典型表現。
(3)銜接的不確定性:銜接的不確定性就是供應鏈的銜接不確定性,即企業之間(或部門之間)的不確定性。它主要體現在企業(或部門)之間的合作上,來源于企業之間合作上的缺陷。
(4)企業運作的不確定性:企業運作的不確定性主要來源于缺乏有效的溝通、協調和控制機制、組織管理不穩定和不確定所造成的,不確定性主要體現在系統運行不穩定和控制失效。
2.從不確定性產生的主體的角度
(1)供應商不確定性,
供應商的不確定性主要源于供應商提前期變異程度增大或供應商交貨的準時率低,定貨方的定貨量變異程度增大而供應商的規劃手段不能相應改善等。供應商的不確定性包括:生產提前期的變動,客戶定貨數量的多變,供應商本身因生產技術條件而造成產出期的不確定性等。
(2)生產商不確定性
生產者自身的不確定性主要緣于制造商本身的生產管理和技術上的原因。如機器發生故障、工作人員工作失誤或電腦管理產生誤差,致使物料發行錯誤的地方等,可能使生產線中斷。
現代企業生產的一個基本模式就是企業根據市場預測和現有的生產能力加以平衡后制定生產計劃。然而,由于現實生產系統的復雜性,生產計劃并不能精確地反映企業的實際生產條件和預測生產環境的改變,不可避免地造成計劃與實際執行的偏差。同時,企業的產品設計無法做到絕對的穩定,生產設備也存在故障的,這樣,嚴格交貨質量標準的產品難以按時完成。在生產方面,由于最終產品的易腐爛性、設備的磨損和故障等因素而導致產量和生產時間的波動,產生了加工過程的內在不確定性。而生產過程的可靠性是指導下游企業庫存投資的關鍵性因素之一。
(3)最終用戶不確定性
用戶的不確定性原因主要有:用戶需求的預測存在偏差,用戶購買力經常波動以及消費者心理的不斷變化等。因為人的主觀知覺、感知的過程必將在對客觀現象反映的過程中加入人本身具有的不確定性。
客戶需求變化客戶需求變化突出表現為:①需求數量的不確定性;②需求的多樣性;要求產品多樣化.進而零部件多種多樣;③產品的短生命周期性。這些最終用戶不確定性特征,在食品供應鏈方面表現尤為突出。在需求方面,即使你知道平均需求,但是由于天氣變化、顧客消費偏好的變化,需求常常也是變化的。
3.從產生不確定性的因素角度
(1)信息不確定
企業之間為了競爭,企業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而進行資源的自我封閉。供應鏈上企業間信息的透明度不夠,部分還處于獨立的狀態。信息的溝通與共享程度欠佳,還存在信息壁壘和溝通的障礙。牛鞭效應就是信息不確定的主要體現。
(2)時間不確定
時間不確定包括生產過程不確定性和運輸過程不確定性。
就生產過程而言,造成時間不確定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供應商不能按時提供原材料或零配件,使得制造商被迫停工待料,影響了生產進度;二是制造商本身的生產系統的可靠性不強,機器時常出現故障,設備可用性概率不高,或是生產計劃不合理,安排不得當,控制力和執行力差,不能按時供貨。
就運輸過程而言,造成時間不確定原因也有兩個方面:一是各節點之間彼此因溝通不夠,而造成的業務銜接不夠準確、運輸效率低下;二是運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偶發事故:如暴雨、山洪、臺風等自然災害造成的交通中斷和交通事故、大型集會或道路維修等造成的路段關閉、交通阻塞或改線等客觀上影響了運輸速度而造成運輸的遲誤。這類時間不確定往往是難以預測的。
(3)技術不確定性
①新技術引入的不確定性:如何把新技術轉化到有形的新產品中存在著不確定性。一方面是由于潛在的消費者無法準確地說出他們的需求量,另一方面是由于無法準確預測應用新技術后將以什么樣的成本來獲得新產品的相應品質。另外由于技術成熟度的不確定性,包括新產品試樣和隨后批量生產鏈節的技術不確定性,也構成新產品的市場風險技術的不確定性。
②生產實現的不確定性:即使是一項成熟的技術,要轉化為實際的生產活動,也還有大量的組織工作要做。一是要檢驗技術的生產實現性。引入的技術是否具有穩定性,與環境密切程度有多大,對環境有何種要求,對生產設備有何要求,都不能完全確定。二是要確定合理的原料、動力等消耗參數。如供應的及時性、質量的穩定性,都可能給生產帶來不確定性因素。三是要組織連續的、規模化生產。連續、規模化生產需要設備、人員、原料、動力、維護、管理等各方面的協調配合,其組織方式和工作參數需要相當長時間的探索才能確定下來,在此之前,也會帶來不確定性。
但是現實中還存在著供應鏈中各企業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差別和管理方式以及效率的不一致,所以在供應鏈管理中,如何解決不確定性因素引起的問題,成為了數字時代電氣化供應鏈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利用現代計算機通訊和信息,技術手段對供應鏈業務過程進行再設計、精簡冗余環節、盡可能使信息流動合理化以便建立良好的業務環境,為網絡經濟時代新的管理模式創造條件。
(4)質量不確定性
許多企業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慮,存在偷工減料或降低產品質量或增加產品成本,其結果必然導致產品質量的不確定性。
4.從環境的角度
這是指自然環境、人文環境、政策環境的變化給供應鏈帶來的不確定性。主要包括:內部組織環境不確定性、供應鏈所處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及自然環境不確定性。
(1)自然環境不確定性
天災人禍等偶發性事件,暴雨、洪水、臺風等氣候條件和自然災害以及交通堵塞等偶然突發事件(如集會、游行、恐怖主義等)。這類事件難以預測,它給供應鏈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例如2000年3月17號“火災改寫手機三強版圖”事件,就是因為一個閃電擊中了飛利浦公司在美國阿爾伯克基地半導體工廠引起的。
(2)供應鏈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主要指供應鏈運作所處外界環境的不斷變化,包括供應鏈各節點企業所處的行業變化,政府的相關支持或限制政策, 如“9·11事件”的發生導致了多條供應鏈的中斷。
(3)供應鏈內部環境不確定性
主要指供應鏈運作內部環境的不斷變化,主要包括供應鏈各節點企業組織的任務環境的變化,即競爭對手、合作伙伴的經營環境的不斷變化。
5.從供應鏈的結構模式角度
(1)競爭對手的不確定性
主要指行業內競爭者的均衡程度、增長速度、固定成本比例、本行業產品或服務的差異化程度、進入或退出壁壘的不確定性。
過去企業的戰略管理進行競爭分析,要知道競爭對手是誰、對方的優勢與不足等。但在高科技時代,同行是誰越來越不確定,高新技術的不斷涌現,某一項產品隨時都有被替代的可能,而且誰是競爭對手,只有當產品出現以后才知道,市場到底會有誰出現,不確定性很大。
(2)合作伙伴關系的不確定性
一是由于加盟供應鏈的各企業自身固有的素質差異,如成員企業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風險偏好、員工素質、企業文化等,這些差異隨著供應鏈的形成而自然產生,成為企業間合作和溝通的無形障礙,進而勢必會降低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和獲利能力。二是由于以獨立經營實體加盟供應鏈的各企業的目標和利益不盡相同,他們之間的合作不僅存在于技術創新的過程,而且還存在于合作各方相互博弈的過程,局部最優而整體次優的現象在供應鏈管理中經常出現。
三、結論
本文探討了供應鏈不確定性因素種類,在此基礎上對引起不確定性的各種原因進行了歸納和分析。但本文還存在一定缺陷:首先,對于供應鏈不確定性的認識上還顯得不夠全面,作者沒有研究的領域還有很多;其次,供應鏈不確定性的來源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行業、針對不同的研究背景應作相應的分析。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