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大提出了“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統籌五個關系,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目標與要求,和諧社會是一個包容共生、科學發展、有效執行、彰顯誠信、去偽存真、公共治理、統籌兼顧、制度健全的社會。眾多社會關系的和諧,才能構成整個社會的和諧。和諧工商是和諧社會的行業化和具體化。構成和諧工商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也是實現工商事業又快又好發展的必由之路。筆者認為,構建和諧工商在基層工商部門,要在以下幾方面作努力。
以人為本,強化管理是建設和諧工商的基礎平臺
建設和諧工商,隊伍建設是關鍵。一要適應新形勢、新時期對工商干部的新要求。隨著工商系統工商信息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工商現代化管理對工商干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每一名工商干部都必須從觀念上、行動上與時代發展同步,不斷加強危機感和緊迫感,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在工商事業發展的道路上不掉隊、不落伍。二是注重文化建設與行政管理的有機結合,不斷激發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工商文化強調以人為本,文化管理和行政管理是兩種互補的管理方式,文化建設側重“頭腦”,行政管理側重“手腳”;文化建設側重治“本”,行政管理側重治“表”。二者的有機結合,對于發揮工商管理職能,增強隊伍合力,建立和諧工商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團結協作,運行高效是建設和諧工商的重要標志
要建立和諧相處的人際關系。建設和諧工商就是要努力構建一種團結協作、奮發向上的團隊關系,這樣的干部隊伍才有凝聚力、向心力,才會產生強大的戰斗力、生產力。要建立高效運轉的工作秩序。構建一個政令暢通、運轉協調、科學有序的工作機制,是構建和諧機關的目的。結合工商實際,筆者認為應該注重建立和健全三大機制:一是公開透明的辦公機制,實施“陽光工程”,大力推進局(分局)務公開、財務公開、辦事公開制度的落實力度;二是合理規范的約束機制,制定科學的考核制度和嚴格的獎懲制度,形成統一指揮、協調高效的工作機制,從而實現從“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的轉變;三是良性互動的工作機制。
依法行政、優化服務是建設和諧的重要途徑
在日常工商管理中,要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用足、用好工商政策,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和秩序,同時要做到強化管理,優化服務,努力建設“人性化”服務環境。首先,強化管理,規范執法。一方面,注重教育執法人員增強文明執法意識,另一方面,注重強化執法人員的言行自控能力,面對執法矛盾時具體分析,冷靜處理,時刻注意良好的執法形象。同時又要履行工商職能,依法行政,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對有違法經營的行為堅決查處,決不手軟。其次,轉變觀念,優質服務。建立一個“發展、和諧、法制、服務”的工商環境,是工商部門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建立法制社會,轉變工作作風的要求,是推進優質服務的必然趨勢。如何實施好優質服務這一過程,我們一要繼續大力提高“文明服務”、“首問負責”、“陽光服務”、“掛牌服務”、“一站式服務”、“一窗式服務”的質量;二要打造優質、高效、快捷的工商咨詢平臺,熱心、細致、準確解答服務對象的政策咨詢;三要建立健全善意的“提示”服務,通過各類工商服務,爭取全社會對工商工作的理解、關心、支持。與此同時,大力弘揚遵紀守法、廉潔自律的風氣。要按照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模范遵守反腐倡廉的各項規定,嚴格執行“六項禁令”,進一步規范執法行為,不斷提高執法效能,做到廉潔執法、公正執法,樹立良好的工商形象。
打造和諧工商是一項綜合性工程,需要我們努力構建,精心經營和愛護,不斷強化創新意識,做到把提高思想認識和改進工作作風結合起來,把勤奮學習和努力工作結合起來,把依法行政與優化服務結合起來,通過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努力實現工商部門內部和工商社會環境的和諧和有機統一。
(作者系丹陽工商延陵分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