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整理網絡文本全攻略
陳桂鑫
用剪貼板化零為整
網頁上的文本都比較零碎,通常一篇文章都要分好幾頁,我們不得不逐頁打開選中、復制、切換到Word、粘貼,如此不斷重復。但使用Word中的剪貼板可以大大簡化操作。
我們只要先打開Word,單擊菜單依次選擇“編輯/Office剪貼板”啟動Office剪貼板。再打開網頁選中所需內容復制,復制的內容就會被保存到Office剪貼板中(如圖1)。由于Office剪貼板可以保存24條項目,所以我們就不必再重復在兩個程序間切換了,只要逐一打開選中復制即可。等所需內容全部復制好后,再切換到Word中單擊剪貼板窗格中的“全部粘貼”按鈕,所有復制的內容就會按原先復制的順序一次性全部粘貼到Word中了。采集和拼接一次完成,很簡單吧?
大量文件快速拼接
如果不是通過復制而是用軟件批量下載網絡上的文章,那么得到的內容通常是每一頁就保存為一個文檔,要把這樣多個文件合并成一篇完整的文章顯然是一個相當麻煩的問題。幸好在Word中就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快速合并多個文件。
首先打開Word,新建一個空文檔,單擊菜單欄的“插入”選擇“文件”,在彈出的“插入文件”窗口中打開被合并文件所在的文件夾,按住Ctrl鍵逐一單擊所有需要合并在一起的文件,再單擊“插入”按鈕,即可看到選中的所有文檔已經合并到當前文檔中,只要保存就行了。在此合并后文檔的排列順序與單擊選中文檔時的順序正好相反,最后選中的排在最前面,先選中的則排在后面。比如想按1.htm+2.htm+3.htm的順序合并文件,則應按住Ctrl鍵按3.htm、2.htm、1.htm的順序逐一單擊選中這三個文件,再單擊“插入”按鈕。
若在“插入文件”窗口的“文件類型”中選擇“所有文件(*.*)”,還可以同時選中多個不同類型的文件合并。
多個表格同時轉換成文本
網頁文件經常大量使用表格定位,這些表格會嚴重影響我們對文檔格式的設置。雖然Word2003中有表格轉換文字的功能,但一次只能轉換一個表格。當我們按前面所說的把所有內容合并成一篇后,其中必然會有大量的表格,若是逐一轉換成文本顯然是相當麻煩的。在此教你一招Word批量轉換表格的技巧。
選中所有內容,單擊菜單“表格/轉換/文本轉換成表格”,再單擊菜單“表格/轉換/表格轉換成文本”,OK,現在所有表格都變成文本了吧?
清除網頁格式
從網頁上收集的文本往往設置了各自不同的格式,所以收集匯總后的文本應該先消除原有的所有格式設置。
在Word中只要按“Ctrl+A”全選,剪切后單擊菜單“編輯/選擇性粘貼”,在選擇性粘貼窗口中選擇“無格式文本”形式(如圖2),確定粘貼就可以消除所有文本格式。使用選擇性粘貼會在清除文本格式的同時把文本中所有的表格轉成文字,文中的圖片也會全部刪除。
如果你想在清除格式的同時還保留文本中的表格和圖片,可使用另外一種清除方法。在Word中同樣按“Ctrl+A”全選,然后單擊菜單“編輯/清除/格式”也可以,只不過清除格式后原文中的表格和圖片并不會被消除。至于具體要用哪種操作可視個人需要選擇。
消除多余空行
從網上收集的文本中經常參雜著大量的空行,我們可利用Word的替換功能刪除多余的空行。
在Word中單擊菜單“編輯/替換”,輸入查找內容為“^p”(注意^p前有一個空格),替換為則輸入“^P”,單擊“高級”取消“區分全半角”復選項,然后重復單擊“全部替換”,直到找不到可以替換的對象為止(如圖3),這一步目的是刪除所有空行中的空格。接下來把查找內容改成“^p^p”,替換為仍是“^p”,同樣重復單擊“全部替換”,直到找不到可以替換的對象為止。這樣即可刪除所有空行了。
^p在此代表段落標記(回車換行),不過在部分網頁中是使用手動換行符進行換行的,上面的方法就無效了,此時可把^p換成^I進行上面的操作試試。
Word編輯強取加密網頁
有一些網頁上的內容是只能看卻無法復制的,對于那些可以選中但右擊無法彈出菜單的網頁,我們可以按“Ctrl+C”鍵進行復制。但是還是有按“Ctrl+C”鍵也無法復制,甚至無法選中的加密網頁。對此我們也可以利用Word強行獲取文本。
通常安裝office 2003后IE工具欄上的編輯按鈕會自動變成“使用MS office Word編輯”的按鈕。當碰到無法復制的網頁時,單擊IE工具欄上的這個“使用MS Office Word編輯”按鈕,就會在Word中被打開,下面就簡單了吧,在Word中想怎么復制編輯都不成問題。
提示
如果編輯按鈕不可用或不是Word,可在IE中單擊菜單“工具/Interet選項”切換到“程序”選項卡,在此設置HTML編輯器為Word即可。
文本格式數字轉換為數字格式
王道才 竇海山
在Excel中有時我們可能無意中將某些單元格設為了文本格式,且輸入并保存了數字,這樣就會給后期的計算帶來麻煩,所以必須將它們再轉換為真正的數字格式,這時可以根據不同情況來快速轉換。
相鄰單元格中數字的轉換
單擊“工具/選項”,選擇“錯誤檢查”選項卡,勾選“數字以文本形式存儲”選項(如圖1)。這樣文本格式的數字單元格的左上角就會顯示出一個綠色小三角,單擊其中一個或選中一些這樣的單元格時,會出現一個“錯誤提示按鈕”。拖選一些連續的文本格式的數字單元格,單擊“錯誤提示按鈕”,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轉換為數字”,就能將文本格式的數字轉換為真正的數字了。
不相鄰單元格中數字的轉換
在單元格數據外的一個從未用過的單元格中輸入數字1并回車(要確保輸入的數字是純數字格式),再選中數字1所在的單元格,單擊“編輯/復制”。
此時按住一個Ctrl鍵把所有文本格式數字的單元格都拖選上,單擊“編輯/選擇性粘貼”,在“選擇性粘貼”對話框中單擊“乘”(如圖2),最后點“確定”退出,就能一次性將所有文本格式的數字轉換為真正的數字了。
長文檔移動內容兩法
王道才
在一個長篇Word文檔中,我們要想把前邊的一段內容移到后邊去,通常的做法都是先選中準備移動的內容,然后單擊菜單欄中“編輯/剪切”,再到準備移到的地方單擊“編輯/粘貼”,或選中內容后直接按住左鍵拖曳到準備移到的地方放手,但如果要移動的距離比較遠,中間需要跨過好幾頁,再用這幾種方法就顯得不太方便了,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可以試試如下方法:
選中要移動的內容,按一下F2鍵,這時窗口的狀態欄中會顯示“移至何處?”的提示(如圖),然后把鼠標指針指向準備移到的地方單擊左鍵,也就是讓光標(插入點)移到此地方,按回車鍵就能實現移動了。如果按完F2鍵后,又不想進行接下來的操作,可以按一下Esc鍵來取消“移至何處?”提示。
選中要移動的內容,然后把鼠標指針指向(注意是指向,千萬不要先做點擊動作)準備移到的地方,然后按住Ctrl鍵的同時單擊鼠標右鍵,這樣就能快速、準確地把選中內容移到需要的地方。
Google Desktop小工具永遠丟不了
木頭人
為了加速自己電腦的文件搜索能力,許多人和筆者一樣使用了Google Desktop桌面搜索工具。Google Desktop搜索側邊欄提供有各種有趣好用的小工具,如時鐘、新聞資訊、音樂播放器、RSS訂閱等。當你在自己辦公室電腦上定制好這些小工具后,是不是想快速將這些設置共享給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或家中的個人電腦?如果按照同樣的添加操作步驟設置一番,浪費時間!我們完全可利用自己的Gmail賬號來備份和共享Google Desktop小工具。
點擊任務欄托盤中的Google Desktop圖標啟動Google桌面搜索,在IE瀏覽器中點擊桌面搜索框右側的“桌面使用偏好”進入使用偏好配置頁面。
在使用偏好配置頁面點擊“Google賬戶功能”標簽,勾選其中的“從其它計算機訪問我的小工具內容和設置”,然后輸入你的Gmail賬號和密碼登錄,點擊右下角的“保存使用偏好”按鈕保存設置。
將鼠標移動到側邊欄上方,在浮出的“添加、選項”工具欄中點擊“添加”按鈕,在“添加/刪除小工具”對話框中切換到“配置/刪除小工具”標簽,然后選中“保存我的小工具內容和設置,以便可以通過任意計算機訪問”旁邊的選擇框。OK!現在你的Google Desktop小工具設置已經保存到Google賬戶中了,只需在其它電腦中執行同樣的操作即可共享該設置,還可自動將“RSS訂閱、計劃任務”等工具內容共享呢!
Office加油站
轉眼又是大學畢業生的求職高峰期了,除了像前程無憂(www.51job.com),智聯招聘(www.zhaopin.com)這些專業求職網站,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也可以直接網上投遞簡歷。許多求職者喜歡把簡歷用Word文檔作為附件發送,殊不知往往招聘方會沒有時間來看這類求職信。所以小編建議大家,只要是通過網上投遞簡歷,除了附件中附上簡歷之外,一定要在郵件正文區里把自己的簡歷粘貼一遍(盡量中英文雙語),這樣才能給招聘官一個直觀的好印像。
在Word表格中,出于工作需要,我們在單元格設置了制表符,以便使單元格中的文本按照需要對齊。但是使用中發現,如果按下Tab鍵會直接轉到下一單元格,而不是我們設置好的制表位。那么,在單元格如何實現這種制表位的跳轉呢?
這個問題好解決,在word表格中,我們按下Tab鍵會直接轉到下一單元格,但是如果按下“Ctrl+Tab”鍵,就可以跳轉到制表位處了。不過我們沒有必要記住那么多的快捷鍵,這個問題不用快捷鍵同樣可以解決。以Word 2007為例,選中表格,然后點擊功能區“表格工具”組中“設計”選項卡,并在“繪圖邊框”功能組中點擊其中的“繪制表格”按鈕,在“筆樣式”下拉列表中選擇線型為“無邊框”,然后在需要添加制表位的位置添加表格線(將原來的單元格一分為二)。這樣,我們既可以實現按照需要對齊表格文本,又不需要記快捷鍵,直接按下Tab鍵,在單元格之間跳轉就可以了。所以說,會用快捷鍵操作的固然是“高手”,但是不用快捷鍵,我們也能做得和“高手”一樣。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