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演愈烈的牙膏事件中,中國產品被扣上了“有毒”的帽子。在爭執中,中外標準的差異與如何接軌是一個更應該關注的話題。對此,在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委會對化工、醫藥、食品等商品標準體系的建設進行了修改。
二甘醇之惑
今年5月中旬,巴拿馬和多米尼加共和國相繼查出中國牙膏含有二甘醇,并停止銷售。當時許多被卷入的中國牙膏廠商還表示“不擔心”,但這卻成為他們“噩夢”的開始。美國隨后也迅速對消費者發出警告,要求他們不要使用所有中國產的牙膏。
但在中國,二甘醇并未被列入禁止添加到牙膏的化合物名單中。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的介紹,二甘醇是一種在中國被合法、廣泛地應用于牙膏中的保濕成分。將二甘醇作為牙膏的成分使用不可能對人體造成損害。
“最關鍵是量,” 陳君石強調,“按照歐盟食品科學委員會制定的標準規定,每人每天每公斤的體重攝入0.5毫克的二甘醇是安全的?!倍鶕袊?000年的研究結論,即使長期使用二甘醇含量高達15.6%的牙膏,吸收進體內的二甘醇也只有每人每天每公斤0.17毫克,遠低于歐盟0.5毫克的標準。
這場“二甘醇是否適合應用在牙膏中”的國際性爭議,目前并未結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魏傳忠宣布,中國政府將通過三項主要措施強化對牙膏產品中二甘醇含量的監督管理——包括制訂牙膏中二甘醇含量的限量標準,對企業生產提出要求;將二甘醇納入牙膏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的監管項目,對其生產、銷售進行監督管理;將牙膏產品納入出口法定檢驗目錄,進行強制檢驗。
顯然,中國政府目前還不準備與國外標準接軌,而要在中國原有的生產工藝基礎上加強管理力度。但是中國對本國標準的堅持正在受到越來越大的考驗。
中國標準老了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王偉健認為,衛生部和質檢總局都已認定含二甘醇的牙膏無毒,但一些國家和地區宣布有毒,爭議的根源是標準。王說,現在國際趨勢是越來越重視健康,要求的標準也在不斷提高。而中國目前關于牙膏生產的標準并不是國家標準,而是行業標準,并且已經是許多年前制定的。雖然中國這些牙膏通過了各種檢測、生產也不違法,但國際上說你有毒也沒辦法,因為國內外沒有一個統一的衡量標準。
無疑,中國企業吃了缺乏標準的虧。
這一切源于中國的產品標準與其他國家的產品標準的差距。許多在中國被認為 “質量良好”的產品,在國外可能會被認為是不合格產品。中國的產品標準已經落后,這在客觀上已經對中國產品出口造成了障礙。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任劉平均說,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將會同發改委、科技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部、食品藥品監管局、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國家糧食局以及有關行業協會,以農產品、食品衛生和質量為重點,加快相關產品生產、銷售和服務過程等環節質量安全標準的制修訂工作。解決標準老化問題,使中國產品標準標齡由現在的平均12年降低到4.5年,制修訂周期控制在兩年之內。
商務部資料顯示,2006年美國共拒絕中國出口的產品1710批次,其中一條重要原因就是因產品的安全衛生條件不符合有關規定。
劉平均表示,目前中國將加強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的研究,特別是對國外技術法規草案中涉及中國企業利益的技術內容加緊論證,提前消除國外不合理的技術性要求。力爭到2010年前,完成一批商品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比對分析及對策研究課題。并有針對性地加快制定和修訂相關領域重要標準,建成以國家標準為主體并與國際食品安全標準接軌的基本標準體系,來中國滿足進出口貿易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