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民文先生從銀行ATM機上取款竟有百元假幣。找銀行理論,銀行拒不認賬,咨詢律師,律師也無可奈何。一百元是小事,可這項“法律空白”誰來補?
打擊假鈔是銀行的責任和義務,銀行發現公民使用假鈔會依法予以沒收。但從銀行設置的ATM取款機上吐出來的假鈔,賬又該記在誰的頭上呢?

按理說,從銀行的設備上出來的假鈔,當然應該歸銀行,但真的碰上這種情況,銀行是不可能認賬的。一是銀行自己確實不會往ATM機里放置假鈔;二是儲戶在發現假鈔的時候,往往都是早已離開ATM自動取款機以后,銀行完全可以說假鈔是儲戶自己的或者是自己的錢被人掉包了。ATM自動取款機本來就有識別假幣的功能,如果連ATM都識別不了的假幣,一般的儲戶自然是不可能識別的,最后的結果就只能是誰碰上誰倒霉。
可儲戶存進去的是真錢,取出來的時候卻成了假鈔,這種“誰碰上誰倒霉”的邏輯明顯是不合理的,損害了廣大儲戶的利益。從法律角度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兩難問題。認定假幣從某家銀行取出來,儲戶要承擔舉證責任,但是對儲戶來說,他們本身沒有任何的專業知識,讓他們在離開機器前就能鑒定假幣,難度很大,況且現在造假技術很高,足以以假亂真;如果采取舉證規則倒置,讓銀行來舉證“假幣不是出自銀行”,那也有失公允,因為銀行本身無假幣,而且還承擔了打假功能。
雖然這在法律上還是個盲點,需要從法律程序上做進一步的界定。但為了避免儲戶的損失,銀行必須先于法律之前行動起來。銀行業人士也承認,在兩種情況下ATM可能會出現假鈔。一種情況是ATM機的程序沒有得到及時升級,它的鑒別能力跟不上造假技術的升級,既能存假幣,也能取假幣。第二種可能是,銀行本身的操作流程存在漏洞,現在各個銀行自行制定流程標準,可能有的操作不嚴密,給銀行內部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既然存在這樣的安全隱患,銀行就有責任對癥下藥,解決問題,消除隱患。針對假鈔可能產生的原因,銀行必須及時升級自己的ATM機程序,提高它的假幣識別能力,同時也要進一步嚴格銀行的操作流程,加強對銀行內部人員工作行為的監控,杜絕內部人士作案的可能。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維護儲戶的利益,維護銀行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