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運行中的問題
固定資產投資反彈有可能引發經濟過熱風險。今年1-5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9%,比1-4月份同比增幅增加了0.4個百分點,創下今年投資增幅新高。這表明我國投資需求仍較旺盛,當前的投資增速已經不斷超出“理想區間”,經濟過熱的態勢就有可能“繼續顯化”。
信貸資源向高能耗、高污染行業投放,存在貸款風險的隱憂。2007年1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長11.1%,而電力消耗卻增長14.9%,電力消費對GDP增長的彈性系數達到了1.34,說明終端能耗要快于經濟增長,萬元GDP能耗水平很可能又在上升。高耗能產業盲目擴張的背后,存在信貸資源嚴重向能源產業傾斜。一份權威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2月末,煉鋼行業貸款余額813億元,同比增長109.5%;石化行業貸款余額697億元,同比增長28.6%;建材行業貸款余額697億元,同比增長53.5%。
受國際收支雙順差的影響,外匯儲備不斷增加導致央行外匯占款持續增加,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一系列流動性難題。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外貿順差達1125.3億美元,同比增長83.1%。迫使央行外匯占款由2006年底的9.9萬億元上升到2007年6月底的11.44萬億元,2007年上半年又凈增了1.55萬億元,即要被動地投放大量的人民幣,從而增加市場的流動性。為了減少市場上過多的貨幣,央行只好多次發行央行票據和提高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因此,高額外貿順差給我國帶來的不僅是世界經濟失衡和國內經濟失衡,而且帶來了一系列流動性難題和央行對沖的難題。
股市火爆,散戶蜂擁而入,機關公務員、企事業人員大量參與炒股,嚴重影響日常工作。而股市資產價格的劇烈膨脹,正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風險。在股市“賺錢效應”下,兩年來上萬億元的居民儲蓄存款向股市投資流動,使一些商業銀行由于儲蓄存款減少或少增而出現運營資金緊張、頭寸不足。有的商業銀行客戶經理竟誘導客戶用住房作抵押,獲取抵押貸款用于抄股。這是把股市當成了搖錢樹,其實股市有漲必有跌。今年上半年以來在股市在大幅飆升中暴漲和暴跌,先后出現過4次在200點以上的暴跌行情,這些暴跌行情的接連出現嚇退了不少中小投資者。如果股市泡沫的破滅,對投資者、對銀行、對經濟社會發展均會造成嚴重的損害和災難。
看法與建議
金融部門要認真執行國務院確定的穩中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當前貨幣數量仍然偏多,貨幣流動性仍然較強。以銀行資金充裕、放貸沖動較強為主要特征的流動性過剩問題,已成中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今年以來,央行已先后5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3次加息,都表明了當局執行貨幣政策適當從緊的意圖。
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耗結構,使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此,各類金融機構一方面要充分運用信貸杠桿,發揮各自優勢,通過聯合貸款、轉貸等合作方式,積極扶持企業發展節能減排技術和項目;另一方面要按照產業政策、《節能減排工作方案》的要求,嚴控對高能耗、高污染企業的信貸投放,并要對其清理收回貸款,以促使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企業按照國家產業政策淘汰出局。
比如,江蘇農業銀行無錫分行嚴格執行國家環保政策,嚴控高污染化工企業信貸投放。目前,該行因企業環評不達標而否決的信貸項目已有35個,涉及貸款金額2.5億元。興業銀行、福建省經貿廳、國際金融公司于今年1月22日聯合在福州召開“創建節能海西一一興業銀行能源效率貸款產品上市”新聞發布會,宣布在福建省內試點推出國內首創的“能源效率貸款”系列產品(涉及建材、化工、電力等多個行業),適用的項目也非常廣泛,分布于能源生產、輸送、使用的各個環節,既包括能源節約項目,又包括新能源開發和利用項目等。由此可見,金融機構運用信貸杠桿貸與不貸,對促進環保、促進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大有可為的。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改變外貿政策,緩解外貿順差過大帶來的矛盾,共同協力解決流動性過剩問題。從今年7月1日起,我國將實行新的出口退稅政策,這次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共涉及2831項商品,約占海關稅則中全部商品總數的37%。553項此類商品的出口退稅政策被取消,以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商品的出口;2268項此類商品的出口退稅率進一步降低,以盡量減少貿易摩擦,提升產品高附加值。政策之變傳遞著國家產業政策、外貿政策導向的強烈信號。金融企業必須要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外貿政策導向及時調整信貸政策,對553項此類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商品出口,要停止和收回其貸款;對2268項商品也要相應緊縮貸款,以防范貸款風險,和共同協力解決流動性過剩問題。。
抑制住房價格瘋漲,構建一個健康的商品房市場、嚴格房地產信貸管理和嚴格限制外商投資房地產。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研究制定穩健的房地產信貸政策和發展戰略,科學把握房地產貸款的成本和風險變化,防止盲目跟進和授信過度集中。根據房地產市場形勢,及時分析房地產貸款風險狀況,調整房地產貸款結構及投放策略,健全資本約束和穩健經營機制,確保房地產信貸審慎投放和穩健運行。同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嚴格執行有關信貸管理規定,規范開發貸款行為,一旦發現開發企業挪用房地產貸款,銀行應采取嚴厲的懲罰措施直至提前收回貸款。
我國的證券市場正處在歷史最好的發展時期,也要審慎地防范暴漲暴跌等諸多風險,引導其合軌合法地發展。我國股市這輪大牛市,對釋放流動性過剩、對承載工行等大盤股上市、吸引優質上市資源回歸、對教育廣大股民、普及金融知識、投資理財知識等方面均有積極作用。但也要看到強勁的牛市、狂熱不顧風險做多氛圍和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對此,監管當局,一面對廣大股民提示風險、對股民進行風險教育,以切實防范股市風險。一面加大監管力度,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查處和嚴懲,以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這是十分必要的。人們必須要知道股市有漲必有跌、暴漲必暴跌、有賺必有賠的內在規律,但有些投資者、旁觀者對搞風險教育不以為然,有抵觸有反感。有些專家則認為上市公司業績大增、整體上市、流動性泛濫等,預言中國股市還要狂漲到多少點。他們根本無視我國上市公司質地和贏利能力并未發生實質性改變。他們沒有認識到當前牛市的強勁動力來自股權分置改革后大股東的強烈套現沖動。為了推高股價,大股東猛烈釋放積蓄己久的做多沖動。那些擁有大量股份的民營企業和私人性質的大股東,特別是對自己企業本來沒有發展信心的大股東,絕對不會放過制造題材、高價套現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