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模式是教學科研的靈魂,它體現了教育教學的價值追求,是在長期辦學實踐中積淀、選擇、凝煉、發展而成的結果。
杭州市余杭區教育局教研室在“引導教師觀念更新,關注過程重視結果,推進學生全面發展,教研科研重視舉措”等方面充分做足文章。
據教研室周雁南主任的介紹,余杭區教育作為國家教學實驗區,推進先進性教育,始終沿襲著“重播種,抓收獲,發展人”的思路,規范廣大教職員工的行為習慣,整合優勢資源,大膽探索實踐,建立多點支撐,演繹教育教學的真正內涵。
全區7000多名教師,主動實踐“熱情奉獻,勤奮敬業,腳踏實地,教書育人”教學理念。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態勢,遵循鄧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針,明確以人為本,以關注人的終身教育和全面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生存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特別是對后進生、困難生、更不能忽視,全力關注他們,關心他們,看到問題不回避,解決問題是根本。新模式提倡,關注過程,重視結果:用主動、熱情,腳踏實地工作實踐全過程,以求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教育局領導強調:首先,要確立教育必須為中華民族振興服務的觀念,使受教育者堅持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堅持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堅持樹立遠大理想與艱苦奮斗的統一。其次,要確立教育應當培養學生全面、健康的人格和能力的觀念,用先進正確的教育理念統領教育活動,以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求知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教研室(含教育科研所、電教儀器站、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教研科研,校本教育,常規教育,行為育人,提高教學質量以及科研答辯,教學評價等一系列教學研究工作正在一步步走向深入。
校本教育重質量,常規教育重行為,這本身就是哲理的交融,融匯貫通才能高度的統一。教研室的教學研究以高度統一為標桿,運用理想、信念、情操孕育誨人不倦的高素質師資隊伍;以關注問題,重視行為方式,學習習慣,統籌謀劃,提升教學水平與能力。教學研究以問題為導向,以解決問題為能力支撐,以行為習慣為表現,科學的,有針對性的研究解決。
從去年開始,全線檢驗教研成果,采用“答辯”形式,全過程操作,分析、考慮每一個細節,解答過程中每一個可能出現的問題,最終才會出現好的研究成果,“答辯”全新模式是建立在“課題研究,分析過程,解決問題,目標達成”全線檢測之中,真可謂遠謀才有深韜略。
記者認為,余杭區教研科研“弘揚科學精神,遵循教育規律,創新答辯模式,豐富教研內涵”。這一雙贏改革模式值得推廣,它不僅提高了教師的獨立的人格,務實的心態,育人的水平,教學的責任,而且起到了全面推進科教育人示范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余杭區近5年以來,深化工作任務,確立學生評價體系,對基礎性學習能力,綜合性教學質量進行考核、評價。其特點是,不強求對優秀學生比例的考評,更注重困難學生比例的評價,要求教師,關注、關心困難生的教育與培養,用發展的眼光去評價,那怕有一點進步,原有水平有所提高,都被視為整體水平有所提高。困難生比例的下降即預示優秀生比例的上升,這種邏輯推理存在精妙的哲理,表明杭州市余杭區的教育實施人力資源工程,完善育才激勵機制,利用考核、測評、評價、系統數據庫,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排除人為因素的干擾,提高教育教學整體水平,實現教學教研科學手段的創新。
新世紀,新征程,未來的事業更精彩。我們相信,余杭區以創新教研為支撐的教育事業,必將迎來更加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