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持續上漲的肉價在過去的一個月繼續呈現上揚趨勢,有關專家認為,當前應盡快引入生豬期貨交易,使養殖戶可以利用期貨市場鎖定養豬利潤,防止價格大起大落對養豬利潤造成不利影響,這樣才能夠保證養殖戶有合理穩定的養殖利潤,真正提高養殖戶的養殖積極性,使得市場上的生豬得到長期穩定的供應。
2007年春夏之交的豬肉價格上漲浪潮令人揪心,于是,對于推出生豬期貨規避豬肉價格風險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有關專家指出,中國是生豬養殖大國,由于生豬價格波動周期越來越短,中國農戶生豬生產面臨的風險很大。在靠市場自身調節解決不了生產穩定問題、政策與政府補貼支持有限的情況下,上市生豬期貨是以金融手段為農戶和企業的規模化、專業化生產進行保駕護航的好辦法。
業內人士表示,推出生豬期貨有較大難度,生豬散養戶多,不好確定標準;儲備庫的建立、選品種都有難度。但是,隨著散戶在本輪逐漸淡出生豬養殖市場,生豬養殖集約化加強,推出生豬期貨比以前機會更好了。
大連商品交易所有關人士透露,生豬期貨推出條件已基本具備,大連商品交易所正在籌備的生豬期貨獲得了相關部委的支持。而中國證監會也正在對生豬期貨進行調研。中國生豬期貨的上市已經不存在懸念,有望在明年年底推出。
生豬期貨化解豬肉漲價難題
中國生豬市場“蛛網現象”非常明顯,即行情好時,一窩蜂地補欄,擴大規模,導致供應量快速增加,從而導致價格下跌,行業虧損嚴重,又大量淘汰母豬,導致母豬存欄迅速減少,生豬供應量快速下降,價格上漲。據介紹,生豬出欄價格波動幅度大于批發價格,批發價格波動幅度又大于肉制品波動價格。這不僅使生豬生產者、豬肉加工和流通企業面臨著無法回避的風險,而且還嚴重制約了生豬的品種改良、規?;c標準化飼養和豬肉深加工增值產業化的進程。在豬肉的激烈振蕩中,人們又一次把熱切的目光投向了生豬期貨,希望生豬期貨市場來規避風險。

近年來,社會各界曾滿腔熱情地提出了一系列運用生豬期貨手段規避肉食品市場資源風險的建議。此次豬肉價格風波,促使國內各界更加關注生豬期貨品種的推出日程。
有關專家認為,從目前的市場形勢看,生豬期貨上市沒有懸念,只是上市時間的早晚。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已明確提出“要發展大宗農產品期貨市場”,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一五”規劃也將推動期貨市場的發展列入其中,以品種創新推動市場發展已成為各界共識。
事實上,由于中國最近幾年期貨市場健康穩定,逐步走向規范與成熟,市場逐漸需要吸納一些新的品種,那么在選擇新品種時,首先應該考慮那些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和意義最大的,那么生豬期貨就是最合適的創新品種之一。生豬期貨有效利用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組織功能、導向作用和避險機制,對于充分利用市場手段推動我國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價值。一些養豬農民和企業對生豬期貨的期盼溢于言表,他們呼吁,國家應盡快推動生豬期貨上市交易,給新農村增添致富的平臺,穩定生豬市場,改變困擾政府多年的“農民養豬難”、“賣豬難”的尷尬問題。
事實上,中國是生豬養殖大國,世界11頭生豬中我國占5頭,養豬是中國農民的“致富路”,是農民生活的“頂梁柱”。但中國農戶生豬生產面臨的風險很大,1985年生豬價格放開后,生豬價格波動劇烈,近年來波動周期明顯縮短,一般周期為2-3年,有時甚至一年,農戶養豬基本是賺兩年虧一年,一個周期來臨,養豬農民便面臨困境。這一狀況極不利于行業的穩定發展,也影響到與養殖業關系密切的飼料業的發展。
東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劉麗霞認為,生豬期貨上市后,將使市場各方共贏。一是利用生豬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降低農民生豬飼養和銷售的盲目性,穩定與增加農民收入;二是生豬期貨推出后,豬肉加工商、貿易商通過開展套期保值業務,提前鎖定其銷售或采購價格,有效應對市場化條件下豬肉價格波動,保證企業收益穩定;三是通過推行“公司+農戶、期貨+訂單”的新模式,有助于提高我國生豬產業化程度。
目前,國內開展生豬期貨交易具備良好的現貨基礎,上市條件已經成熟。據介紹,國內生豬市場規模巨大,市場總價格超過4000億元,養豬企業及農戶遍布全國。生豬的品種、等級易于劃分,生豬行業質量標準與檢驗檢疫法規體系健全,目前,國家法定屠宰企業規模較大,生豬屠宰、冷凍冷藏及檢驗技術先進,具備較好的儲存與保管條件。
生豬期貨呼之欲出
生豬價格的頻繁波動,不僅使生豬養殖者、屠宰、加工和流通企業面臨無法回避的風險,而且制約了中國生豬品種改良、規?;蜆藴驶B殖以及豬肉深加工的產業化進程。目前,中國生豬現貨市場比較成熟,國際市場上具備成功開展期貨交易的經驗,生豬期貨上市的條件比較理想。
首先,中國生豬現貨規模巨大,豬肉年產量近5000萬噸,養殖與消費范圍廣泛,質量標準與檢驗檢疫法規體系健全,品級易于劃分,比較適合開展期貨交易。其次,生豬現貨價格具有較強波動性。
商務部的監測數據顯示,去年在湖南、湖北、四川、河南、山東等5個主產省,生豬平均價格在1-5月間跌幅近24%,5-12月間漲幅近65%,廣大農民和相關企業保值避險需求非常強烈。此外,國際上具有開展生豬期貨的成功經驗,在風險控制、交易、實物交割方面積累的豐富管理經驗,可以為中國開展生豬期貨交易提供有益的借鑒。
商務部官員透露,商務部將采取信息引導、進出口等手段,對生豬進行調控。而中國證監正在對生豬期貨進行調研。據了解,今年3月,中國證監會期貨部、大連商品交易所等單位聯合舉辦的生豬期貨上市調研論證會在長沙召開,國內生豬期貨品種上市已被正式提上議事日程。據中國證監會期貨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生豬期貨的上市已經不存在懸念,有望在明年年底前實現生豬期貨上市。
大連商品交易所相關人士表示,在合約設計上,大連商品交易所選擇了瘦肉型活豬作為生豬期貨合約標的,體重在95~105千克之間、最后肋活體膘厚在25毫米以內、符合國家流通標準的生豬都可以進入交割;在交割制度中,采用活體形式進行交割,在期貨市場中,到期沒有平倉的買賣雙方可以在交易所指定地點,以活豬的形式進行交割;在交割地點的選擇上,以湖南、湖北、河南等3省生豬主產省作為生豬期貨首選交割地點,以商務部認定的335家生豬儲備基地和大型定點屠宰加工企業為基礎,選擇交割區域內規模較大、信譽較好的養豬場和屠宰廠作為交割倉庫。
據介紹,由于生豬期貨合約在標的物選取和交割環節等方面,均與工業品和其他農產品存在明顯的不同,因此部分細節還在深入研究中。有關專家表示,規避風險采用市場化的途徑,開展生豬期貨交易,能解決價格波動對產業發展造成影響的問題。運用期貨市場發現價格和期貨交易套期保值功能,能規避現貨市場的價格風險,引導企業進行產業調整和改善管理,規劃或進或退的策略,化解現貨交易的價格風險。
通過上市交易生豬期貨,充分發揮期貨發現價格、規避風險的功能,可以幫助廣大生豬養殖者通過期貨交易行情及時了解未來的生豬市場價格走勢,合理調整養殖規模和飼養周期,利用期貨市場先賣后養規避風險,從而降低生產經營的盲目性,實現穩定增收。生豬期貨上市后,養殖者、加工企業和貿易商可以在期貨市場中選擇合適的時機賣出或買入期貨合約,將銷售或購買價格事先鎖定在相對理想的水平,通過期貨市場規避現貨價格周期性波動的風險,保證收益的穩定性和增長的可持續性。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信息與市場研究部馮永輝表示,生豬期貨標的物選定較為麻煩,各地生豬的飼養、成本、價格、品質都難以趨同甚至差別較大,不好確定標準;一些地方還出于保護本地市場的目的,為外地活豬、豬肉進入本地設置障礙,從而影響到生豬市場的統一和流通。這些問題將會嚴重干擾生豬期貨價格對現貨市場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