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十五歲的時候,女兒嘴里開始提到“朋友”。
雖然在她更小的時候,比如在幼兒園里,就開始說“最好的朋友”,但“最好”常常在變,一星期變一個。一學期變一個。
那時候的“最好的朋友”,一般來說,都是她的同學,今年這個最好,明年又換了一個。我于是笑她,見一個“best”一個,看起來有許多“最好的朋友”,其實一個都沒有。
但十五歲之后她再說的“朋友”就不一樣了,因為這些朋友,不是同學。
她開始將同學和朋友分開,“我的同學怎么怎么——”,“我的朋友怎么怎么”。
同學是在學校認識的,朋友是在校外認識的,當“朋友”在她口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之后,也證明了她交友越來越廣闊。
每次聽她說“朋友”,感覺跟聽她說“同學”不一樣,“同學”是理所當然的,“朋友”。則代表她長大了。
人生之中,朋友是最重要的(我將會得來的親人也劃入朋友之列),一個人財富再多,體壯如牛,但如果沒有朋友的話,其實也很窮,活得沒有滋味。
朋友,是人生的最大財富。還是那句話,如要擇一城而終老。我不會考慮那個城市的自然環境和福利條件,如果我的朋友全在伊拉克,那么伊拉克也可以是天堂。
在這一點上,女兒有我的遺傳。
我很高興她有許多朋友。
什么樣的朋友是好朋友,已經不用教,她很清楚了。我要教的,是告訴她,什么樣的朋友是壞朋友,其實,壞朋友不是朋友,而是不值得交朋友的人。只要把握好了分寸,朋友多多益善,等她再大一點,有點小事,都不用我出頭了。
(選自《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