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連載
盛韻/譯 樊燕華/編輯
安東尼奧·維瓦爾第(1678-1741)
維瓦爾第以其才能和頭發的顏色著稱,人稱“紅發神父”。他一生有大半時間在威尼斯一家孤女院當音樂指導,為他的學生們寫了五百多首協奏曲(包括《四季》)。
一天,當維瓦爾第在講彌撒時,腦海里突然閃現了一個賦格的主題。令眾人大為吃驚的是,他立刻走下講壇,沖進圣器室把這個主題記下來,然后再回到講壇上完成自己的使命。因為這次失職,他受到了質詢;但是他的錯誤被認為是天才的過失,除了將來不許他講彌撒以外,并沒有受到進一步處罰。
喬治·菲利普·泰勒曼(1681-1767)
德國作曲家,創作了約一千首組曲、120首協奏曲及多部歌劇。在巴赫之前,他被選為萊比錫的唱詩班領唱。
盡管他幾乎能演奏所有樂器,12歲時就嘗試過寫歌劇,但是父親過世后,他極不情愿地聽從了母親的旨意,鄭重地宣布放棄自己的音樂追求,在20歲時去了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在去萊比錫的路上,泰勒曼在哈勒(Halle)稍作逗留,在那兒他說:“我認識的亨德爾已經非常有名了,我再次沉醉于音樂的毒藥中,這幾乎動搖了我所有的決心。在和亨德爾告別后,我繼續依照母親的計劃去萊比錫求學;但不幸的是,我住的房子永遠充滿了各種音樂,雖然比我寫的要差得多,但還是再度誘惑了我。”
泰勒曼摯愛的第一任妻子在他們結婚15個月后死于難產。他的第二任妻子為他生了8個孩子(只有兩個活了下來),但卻為了一個瑞典軍官而背叛了他。她的風流韻事成了整個漢堡的街談巷議,甚至被編成一出諷刺劇,不過被官方禁演了。最終她離開了情人,也給泰勒曼留下了3000泰勒舊德幣。
讓-菲利普·拉莫(1683-1764)
直到50歲那年,拉莫才成為一個鍵盤樂作曲家及杰出的理論家,并且登上舞臺。之后的30年中,他寫了25部重要的歌劇作品,復興了法國歌劇。
拉莫在排練的時候必須說很多話,但他說話時太賣力,以至經常口干舌燥,必須吃些水果才能繼續,這種情況也會發生在正常的談話中。每到他談興大發時,會經常突然失聲,張著嘴像演啞劇一樣,表明自己發不出聲音了。
在《游俠騎士》的一次排練中,拉莫不斷地讓一個女演員將一首詠嘆調唱得快一些。“但是如果我唱得那么快的話,”女演員說:“觀眾們就聽不清歌詞了。”“無所謂,”作曲家說,“我只要他們聽到我的音樂就行了。”
拉莫年輕的時候在克萊蒙特當管風琴師,他非常向往去巴黎出版自己的《和聲學》,但是又沒有辦法說服教堂執事解除合約。于是,在一個星期六早晨的禮拜儀式中,拉莫只彈了兩個和弦就離開管風琴,砰地摔上門。沒人覺得奇怪,大家都以為是調音師沒有來導致拉莫發了脾氣。可是在晚上的禮拜儀式上,拉莫又無緣無故地亂彈琴,連內行人都說只有他才彈得這么差。
拉莫受到了訓斥,他回應道:除非解除和約,不然他就一直這么彈下去。教會執事最終同意了。之后的幾天,拉莫用精彩的演奏結束了自己的義務。他彈得那樣優雅、精致、有力、和諧,以至于教堂里所有的人都為他的離去而深深地惋惜。
盡管拉莫聲望很高,可是《游俠騎士》并沒有獲得成功,而且不久就停演了。在觀眾尚未學會欣賞這部作品時,作曲家斷言:“梨子還沒熟呢!”“那也不妨礙它們從樹上掉下來,”索菲·阿諾德(1740-1802,法國女高音)反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