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的喬·康(Joe Kahn)最近發表了一篇有趣的文章,是關于中國的產品安全問題的。他拿今天的中國與一個世紀前的美國做了比較,指出美國的FDA(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成立于1906年,是為了應對一系列假藥和次品的丑聞而設立的。有關中國制造的這整個故事的焦點被轉移到了中國,中國已經開始著手解決問題了。
我最近常常跟人談起這個問題,他們都再三強調他們相信政府已經非常急迫地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了,很想盡他們的最大努力針對這一問題制定合適的法規。同時,他們也眾口一詞地認為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中國在這二十年的改革進程中,有一件最令人驚訝的事,那就是一項改革在別的地方可能要花費幾個世紀之久,而在中國,這個時間卻被大大地壓縮了,有時甚至一夕之間就完成了。但是在政府對中國混亂法規的修正過程中,這樣的事卻沒有發生。
世界衛生組織中國首席代表亨克·貝克達姆(Henk Bekedam)說,在中國,這一問題的法律體系建設已經起步,不過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將會“制定一個合適的中心指標,但是為了顧全國家的整體利益,這必須花費一定的時間。”他說,困擾著中國食品和制藥工業的許多安全問題其實都來源于制度缺陷,以及修改法規的冗長時間。
文章認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政府可以干預事件的每一步進展,最重要的是完善整個制度體系。比如供應商必須接受鑒定,工人和一線管理人員都必須具有相關資質。而對于制造業來說也是如此。制造商、批發商,甚至出口商都必須具備基本的資質。中國有一些這樣的系統,但是其不連貫性讓系統本身變得非常脆弱。”
貝克達姆這位親切的荷蘭醫師告訴我,在中國近二十年來的繁榮時期內,出現了非常多的小型工廠,它們的發展使這個問題變得更加棘手了。以制藥企業為例,中國目前有大約5000家小公司在生產藥品。這位醫師說:“這明顯太多了。中國其實在這方面已經有了很好的法規,但是問題出在實際執行的方面。”有太多公司存在違法行為。“制定法律是一回事,制定完了還必須強制推行,”尤其是在中央的聲音難以傳達到的農村地區,更要加強推行的力度。
世界衛生組織還提到了一個我博客中也常常提到的問題:缺乏透明度。其實承認問題的存在會更好,“盡管接下來必須經歷一個艱難的時期,去接受那些錯誤的事情”。以假藥為例,“當他們遭到這些指控時,我相信政府確實做了調查并且逮捕了犯人。”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最常見的解決方式是:不論是否已經成功認定了犯罪事實,首先回應“不要聲張”,這樣好像自己就先松了口氣。而這就成了他們自己給外界傳達的所有信息。
就像我早先提到的那樣,政府常會為如何控制那些有用但是總惹麻煩的獨立媒體而感到矛盾。顯然,如果他們放手讓中國的記者去調查,挖出是誰在幕后操控著這些制造有毒玩具、藥品或食品等商品的工廠,那將會成為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非常非常好的開端。但是那之后,在整個進程當中,誰又知道還有什么事會發生呢?最好還是保持沉默吧……
作者:Simon Elegant
美國《時代》周刊網站博客
翻譯:段醒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