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某在與李某生意交往中,欠下李某11萬元貨款。由于廖某一直未還。李某最后通牒:如七日內不付,將在法庭上見。廖某于是叫來三位好友,謊稱讓李某帶欠條來其家取款。李某如約而至后,廖某等便對李某大打出手并致其輕微傷甲級。李某無奈,被迫交出欠條,廖某當場撕毀后又逼李某寫下了一張收條。許多人認為,此事仍屬于民事糾紛。因為欠條不是財物,搶欠條也就不是搶財物;搶欠條是為了消滅欠款憑證即證據,使李某由于沒有欠條而無法提起民事訴訟。該觀點對嗎?
該觀點是錯誤的,廖某的行為應當構成搶劫罪。
搶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行劫取或者迫使他人當場交出公私財物的行為。本案中:首先,就廖某已便用暴力并無爭議。其次,欠條屬于財物,廖某侵犯的是李某的合法財產。的確,欠條屬于債權性證明文書,本身并非實實在在的財物,廖某搶劫的也正是欠條本身,意在消滅這一證明文書。但搶劫罪所侵犯的財產不僅僅是有形的實實在在的財產,也包括具有財產屬性的憑證。欠條本身雖不是財產,卻體現了財產權利,具有財產屬性,一旦欠條失去,債權人便喪失了法律上的債權依據,從而導致財產權的喪失。再次,撕毀欠屬于非法占有。一方面,由于廖某無權撕毀欠條,也無擁有欠款的法律依據,致使其行為非法;另一方面,廖某撕毀欠條的目的是賴賬,讓自己不再支付本應支付的欠款,是通過喪失他人權利而使自身獲取利益,即占有。第四,李某交出欠條屬當場交付財物。表面看來,廖某在寫欠條之時已實際占有了11萬元貨款,一直到李某交出欠條,該款也仍由廖某占有,本案也就不存在當場交付財物。但是,如果李某仍擁有欠條,便有權要求廖某支付,財產所有權仍屬于李某,廖某的占有僅僅是暫時的,只有在欠條被撕毀、李某被逼寫下收條后,廖某才實際增加了自身的財產,李某才實際失去了自己的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