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是個遙遠而神秘的中東國家,不僅是伊斯蘭教發源地和朝覲圣地,同時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國。因擁有儲量驚人的“黑色金子”,國民人均收入高達1.5萬美金,遠遠超過財大氣粗的美國和日本。在首都利雅得,奔馳、勞斯萊斯當警車用,普通百姓肩背手挎的不是LV就是PRADA等大牌品牌手包,昂貴的黃金飾品按斤出售。一位河南小伙闖到這里后,會有怎樣的見聞和遭遇?他是怎樣為珠寶大亨工作的呢?請看——
被當地人的富有震撼
我叫武平,出生在河南開封一個武術世家。因酷愛功夫,大學畢業后我沒有按照家人的意思到政府部門當公務員,而是選擇了一種充滿挑戰的職業,在北京一家頂級保安公司做警衛,因為自己喜歡那種緊張刺激的白領“保鏢”生涯。
其間,我曾多次負責一位到京談生意的沙特富翁的安全保衛工作,因辦事干練,給客戶留下了不錯的印象。2006年夏天,公司又派遣我遠赴中東,做依不拉辛先生的“影子保鏢”。
在人們印象中,沙特是個沙漠之國,再加上與非洲蘇丹和埃塞俄比亞等國為鄰,它應該是個十分貧窮落后的地方。可是到了那里我才發現,這是個天大的誤會。原來,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其石油儲量高達400億噸,占全球總儲量的四分之一。該國雖然人口不多,但每天僅憑1050萬桶的原油出口,就能進賬近10億美金,絕對是個“富得流油”的國家。
走在首都利雅得寬闊的街道上,只見綠樹成蔭,花草遍地。這里每棵樹和每塊草坪下都有自動滴灌系統,一天24小時用水露滋養著寶貴的綠色。而這些淡水,全是通過海水淡化處理而來,這樣種植一棵樹的成本高達一兩萬元人民幣!因為“財大氣粗”,盡管整個沙特都是沙地,常年沒有降雨,也沒有天然淡水,但沙城利雅得卻從來不缺水,且滿眼都是綠色。
路上穿行的車流中,像勞斯萊斯和奔馳這樣的世界名車,幾乎隨處可見。更讓人不解的是,雖然國際油價不斷飆升,高耗油大功率的美國越野車卻深受當地年輕人青睞,沙特人瘋狂迷戀開快車,120千米/小時在這里只能算倒數第一。雖然玩這種車“燒錢”驚人,可人家不在乎!
利雅得有“中東巴黎”之稱,這里的女性對珠寶金飾有著近乎瘋狂的迷戀,而且在化妝和首飾方面還頗有研究。不少人伸出一只手來可見十幾個手鐲和滿手的戒指!戒指上往往還鑲嵌著大顆的鉆石。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當地女人早上經常要花半個小時用于配戴首飾。首飾的選擇要搭配服裝、鞋和手包,甚至還要考慮搭配自己的車。
依不拉辛先生介紹說,沙特的珠寶首飾不僅美麗眩目,而且十分時尚。最新的潮流設計是將各種材料和諧地鑲嵌在一起,珍珠、玉石、鉆石、各種有色寶石與18K黃金、白金混合在一起。有的是歐洲味道,有的是阿拉伯風情。
利雅得有條長約800米的街,當地人叫“沙布迪爾”,由于街兩邊開滿了金銀首飾珠寶店,被稱為“金子街”。每家店都有大大的櫥窗,陳列著琳瑯滿目的金飾,讓人眼花繚亂。其實金子街的店鋪還算“低檔貨”,真正高檔的首飾店集中在利雅得市中心。每個沙特知名設計師的旗艦店都會有幾層樓、上千平米的營業面積,在這里能看到相當大個的鉆石項鏈。一些貴婦相約來這里購物,出手就是幾萬美金,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其灑脫和富有程度令人咋舌!
依不拉辛先生就是沙特著名的珠寶大亨,他不僅精通設計,而且善于營銷,除在北京、紐約、新德里和東京開有分公司外,他還將沙特產的珠寶首飾賣遍了整個阿拉伯世界。他笑侃說,很多人都知道沙特是石油王國和朝覲圣地,其實我們的珠寶設計也是世界一流的!
有趣的“影子”生活
身價數十億美元的依不拉辛先生,擁有一支由18名精銳警衛組成的“私人衛隊”,這些人除精通射擊、擒拿格斗、跟蹤與反跟蹤等技術外,還能熟練使用電腦和其它先進電子設備,有的還懂得外交禮儀,會說幾門外語。除此外,要想成為他的“影子”,還必須要接受嚴格的人格、操守和背景審核。
有趣的是,這支“衛隊”除7名沙特人外,多數都是外籍人士。其中有幾人竟是尼泊爾“喀兵”。據說尼泊爾人不僅作戰勇猛,而且極重紀律,對主人忠心不二,面對危險也絕不會臨陣退縮,為求護主甚至連性命都可以不顧。所以,在保鏢圈子里具有很好的聲譽。
剛上班,衛隊長給我安排的第一件事情竟是拿著電熨斗為主人熨報紙。他說這樣做可以將報紙中新鮮的油墨去掉,并起到殺菌的作用,使主人在清早閱讀時不至于把手弄臟。給主人送早餐時,要把熨過的報紙放在早餐旁的銀盤里端進去。進門后先把早餐放下,然后把報紙遞給主人,之后走到窗前把窗簾拉開。
警衛工作通常嚴格而有序。主人外出前,我們會詳細檢查車子及周圍是否隱藏有爆炸物。保護依不拉辛先生上車時,我們一般面向車頭,打開車門之前要左右環視一下,觀察四周是否有異常。打開車門后,“影子保鏢”通常站在后面,這樣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前面有車門擋著,后面有警衛擋著,可以確保主人的安全。對走哪條道事先也要做出詳盡的計劃。一般至少設計兩條路線,以預防堵車及歹徒“伏擊”。
中東地區的恐怖分子向來很猖狂,他們也知道像依不拉辛這樣的珠寶大亨,身邊肯定少不了“影子”。要想實施搶劫、綁架,首先考慮的就是如何清除“障礙”,可以說保鏢的工作具有極大危險性。有一天,主人到利雅得郊外的一家度假村同外商談生意,我照例駕車緊隨其后。車子剛開出市區不久,我就感覺似乎有人在跟蹤,便馬上用手機通知了依不拉辛先生。
兩輛車隨即加大油門,高速行駛,果然,后面的車也跟了過來,緊緊“咬”住了我們。老板命令想辦法阻攔跟蹤車,我便利用高超的駕車技術,左晃右擺地實施“隔離”。但對方技高一籌,不但沒有被甩掉,還從后面超了過來直朝老板的車撲去。來不及多想了,我猛一踩油門,車頭朝對方車尾猛地一撞!“咣”的一聲巨響,電石火光問,我的車頭被撞癟,檔風玻璃全部破碎,頭破血流,對方的車也被迫停了下來。老板的車隨后停頓了不到一秒鐘,走下另一個“影子”來處理現場,然后他的車拐入另一條公路便疾馳而去。
晚上,我在醫院的病床上看到了電視報道:“今天上午,本市XX路段發生一場意外交通事故,兩輛車追尾……”摸著纏滿繃帶的頭我在心里苦笑:這哪是什么“意外事故”啊,就是本人為了老板的安全自己故意制造的。至于跟蹤的那伙人,因為不清楚來路,依不拉辛先生當時電話指示不要過多地同他們糾纏,反正警方會詳細調查的。無論是生意場上的對頭還是綁票者,這以后的事情老板自然會擺平。
不久后的一天,依不拉辛先生到他的私人農場休假,這里到處是果樹、蔬菜和鮮花,景色很美。主人又是釣魚又是摘草莓,還親自動手做燒烤,玩得十分開心。哪知半夜里卻“出事”了,當時忽然有人用英語高喊:“不好,先生被劫持了!”我連忙趕過去,果然發現有六七個黑衣蒙面人,持槍架著老板向一輛“大奔”走去。我當時手無寸鐵,借著夜色和樹林的掩護,悄悄摸上去,趁劫持者還沒靠攏車子,便沖過去施展拳腳對其一通“橫掃”。黑暗中,盡管幾個家伙拼命抵抗,但他們哪里知道中國功夫的厲害,僅僅幾分鐘,這伙人就被打得人仰馬翻。
突然,四處燈光大亮,衛隊長古力巴克從黑影里鉆出來。他熱情地同我擁抱后說,剛才是在對我這個“新人”進行考核,那個被劫持的“依不拉辛”是替身。啊,原來只是一場虛驚!事后,依不拉辛先生對我的表現十分滿意,他不僅饒有興趣地問了許多有關中國功夫的問題,還特意送我一枚十分漂亮的鉆戒做為獎勵。
見到阿穆爾王子
在為依不拉辛先生當“影子”期間,我還陪他過去南非、伊朗和土耳其等地,有的地方社會治安很亂,像爆炸和綁架之類的突發事件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在無法佩帶槍支的情況下,高度的警覺性和超強的快速反應能力是保護雇主的關鍵。通常情況下,當老板離開所住的酒店前,我都會先到附近巡視一番,認為比較安全才會讓他外出。而且我們還經常轉換出入的路線及時間,不給歹徒留下一絲可乘之機。
依不拉辛先生有個習慣,無論到了哪個國家都喜歡逛大型商場,因為這種場所人多,就給保衛工作增加了難度。去年11月的一天,我們陪他去黎巴嫩一家頂級商廈購物,8位“影子”在他周圍布上貼身“警戒圈”,用保鏢的行話,這叫做“盒子”,老板無論走到哪里,身后總有一個人如影相隨。盡管身體高大威猛的影子們,目光專注地觀察著四周的一切,但常人卻很難看出我們的真正身份。
那天下午我們在商場玩了40多分鐘,沒出現任何狀況,沒想到就在即將離開時,一伙人忽然拔出槍對里面的珠寶柜臺實施搶劫。警察聞訊趕來,眨眼間雙方展開一場激烈槍戰。當時我做出的第一反應是,馬上把老板按在自己身子底下,其他人則馬上環繞在四周,用自己的肉體為他筑起一道防護墻。由于我們平時都穿著防彈衣,雖然沒有攜帶武器但并不慌張。
此刻,商場內槍聲大作,再加上哭喊、求救場響成一片,現場十分混亂。在這里即使多呆上一秒鐘,依不拉辛先生就會有生命危險。用眼睛飛快地掃描一下四周后,我果斷地選擇一條特別通道,背著老板快速撤離了商場。后來聽說雙方在激戰中連手榴彈都用上了,還誤傷了不少人,但由于采取的措施得當,我的老板最終毫發未損。這不能不讓人頓生一種自豪感!
在沙特,阿穆爾王子是個傳奇式人物,深受年輕人的崇拜。他不僅擁有利雅得的最高建筑——國王大廈,還是一位投資高手。比如中國銀行這支股票,上市前并不被西方人看好,他卻大手筆地斥資20億美元果斷投入,結果得到了十分豐厚的回報,令歐美金融家都大跌眼鏡。
依不拉辛先生是王室的親戚,同阿穆爾王子很熟。今年2月的一天,他到國王大廈辦事時,特意把我向王子做了介紹。聽說我是中國人,王子很感興趣。他說中沙友好交往已有上千年歷史,鄭和七下西洋時也曾多次到過沙特。至今中東人還贊揚中國當時雖擁有世界最強大的海軍,卻沒有占領海外一寸殖民地。阿穆爾王子長得高大白凈,他說他的大學專業是建筑設計,現在卻從事電腦、銀行等業務。
王子說,長期以來沙特主要通過西方媒體了解中國,中國也同樣主要通過西方了解沙特,其中的誤傳和曲解不少。前不久,他和瑞穆公主特意從北京邀請5名記者到這里采方。其間王子開車、公主陪同。兄妹倆既才華出眾又如此平易詳和,讓記者們頗受感動。瑞穆公主有些像中國人,她生在紐約,在法國學攝影,在許多國家包括中國舉辦過攝影展。她兩次訪華,喜歡深入民間,喜歡北京小吃,還喝過豆汁,有濃厚的中國情結。她說自己的前世是中國人。或許是看多了世間滄桑和不平,她30多歲了至今獨身,安靜時眼神中偶爾隱隱有些憂傷,令人聯想到她的名字——瑞穆,阿語的意思是“離群的孤獨羚羊”。
如今,沙特正掀起一股中國熱。該國旅游總局已許可中方團體旅游簽證;電視臺已決定今年7月開播中文節目;許多年輕人熱心學中文,但目前缺乏教材師資,甚至不得不從臺灣買中文教材。
令人快慰的是,雖然在異鄉工作,我卻時刻能感受到沙特對中國人兄弟般的友好和尊重。
編輯 朱小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