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世,不管如何計算評量,“工作”絕對是占去你人生絕大部份時間的重要關鍵。每天上班下班,像只工蟻汲汲營營,奉獻壽命換來衣豐食足,但是,這樣的工作,這樣的生活,到底有沒有達到你的人生夢想,還是只能硬生生吞下“時不我予”的苦果,只求得生活溫飽?
要如何知道目前的工作究竟是不是自己所要的,以下有幾種審視的原則可以提供給你參考,很簡單,只要幾個“YES”或是“NO”,你就可以為自己找出答案。
1、在目前的工作中成長有限、學習停滯。
2、自己的學業經歷不受重視、專業能力無法有效發揮。
3、公司沒有完整的員工培訓與教育計劃。
4、老板的經營方針搖擺不定,或誠信有問題。
5、覺得工作付出與薪資所得沒有獲得公平待遇。
6、工作團體多派系,彼此軋傾、互斗心機。
7、無法適度排解工作壓力。
8、身處夕陽產業,但公司卻未有新創意。
9、不適任目前的職務,又無法轉調其他單位。
10、馬屁文化是公司主要升遷考量。
11、有更好的工作機會。
如果你大部分的答案是“YES”,那么,你的轉職情緒已經瀕臨“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地步了。但是,哪些職業是你未來的考量?要怎么才能知道自己這次的轉職是正確的?讓職業專家幫你尋找,你的血液里面到底流著何種的“職場DNA”!
什么叫做“職場DNA”?
東西放對地方是資源,放錯地方成垃圾。人力也是一樣,放對地方是人才,放錯地方成冗員。有些人反應不快,但很有耐心;有些人拙于言詞,但長于策略性思考;有些人天生就有迷人的特質,做公關或是行銷都游刃有余,這些全都是一種天賦,而這種屬于職場的天賦,就叫它“職場DNA”。
職場的“天賦”,就是一個人的個性、喜好、專長、性向和志趣。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都有其優、缺點,甚至,某些強烈的特質,在某些領域可能是缺點,但只要擺對了位置,在對的工作領域上,就可以成為天才。要專攻與生俱來的天賦,化天賦為能力,強調自我優勢,在適當的位置上發揮所長,才能獲得來自于工作的成就感。
尋找你的“職場DNA”?
如果你不是很清楚自己“職場DNA”有哪些獨特性與不可取代性的話,你就必須多花一些時間來仔細思考與分析這個問題。有些人只是為了換工作而換工作,而換工作,這是相當危險的轉職念頭,畢竟,想換工作是一回事,要換什么樣的工作才適合自己、才有更大的發揮空間,相信是每個轉職的人,心中永遠驅之不散的疑慮與困擾。
第一,你的“職場DNA”最初的原型,端視于你的個人特質與個性。如果你個性活潑好動,需要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的文書工作就絕非你的選擇;如果你習慣“沉默是金”,請不要因為傭金高就硬去扮演不斷與人溝通交談的業務員角色。這種屬于天生的性格特色,通常你在就學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自己是外向還是內向、是喜歡團體活動還是千山我獨行。
第二,興趣與嗜好也是發現自己“職場DNA”的重要指標之一。職場專家表示:“興趣,其實都與過去的經驗有關”,所以當你在求學時代,滿腔熱血所投入的社團活動或是打工機會,其實很可能就是你隱而未現的“職場DNA”特質。及早發現自己的興趣,作為選擇工作的依據,可以降低未來轉職的損失與風險。
第三,試圖將現有的專業往橫向發展,也就是由目前的工作中衍生新的工作技能。例如,你是一個對記帳與算錢很有概念也很有興趣的秘書,你可以努力發揮這種“錙銖必較”的能力,轉職成為目前炙手可熱的財富管理專員。其實,下一份工作的契機,可能藏在現今職場之中,所以平常多留意公司其他單位工作的方式與范疇,搞不好會讓你發現最符合自己“職場DNA”的工作。
第四,在工作中“騎驢找馬”是必須的態度。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你就先要應征與接受一份新的工作機會,在工作中了解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地方,以及自己能否如魚得水的面對處理目前的工作,總之,你永遠不知道哪件工作會把你帶往哪個方向。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Dr.David Mcclelland倡導的“職能”概念指出,人的特性就像是浮在海面上的冰山,突出在海平面的只是技術和知識;在海平面以下的部分則好比是隱藏在內心的特質,例如自我的想法、特性以及動機,這些隱藏在冰山之下的特質,就是專屬于你的“職場DNA”。
當然,尋找自我“職場DNA”絕非是件簡單的事情,每個人探索、發掘的過程可能都不一樣:有些人可能了解自己的天賦,卻因為內心的不安或環境的攔阻,沒有將之發揮到極致;有些人努力追尋,但可能經歷數年迷惑曲折的過程才發現;有些人甚至是“困而知之”,經歷人生意外的打擊,卻赫然遇見自己的天才。
編輯 朱小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