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執政黨正在改變“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政策”。該黨2007年10月23日通過的一項新的亞洲戰略決議中稱,“德國和歐洲在能源、非洲和外貿等領域正面臨中國的競爭”,還說中國“給大西洋兩岸的民主體制帶來挑戰”,建議“德國增強與印度、日本、澳大利亞等民主國家的關系”。德國總理默克爾10月29日抵達印度訪問更被視為新政策實施的一個標志。
德國想把新亞洲戰略推向整個歐洲
被德國媒體議論紛紛的這項亞洲戰略決議,是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基督教社會聯盟)議會黨團通過的。在聯盟黨網站上,記者看到這份名為“亞洲作為德國和歐洲的挑戰和機遇”的決議文件共有20頁。決議分為“亞洲的政治崛起”、“亞洲的經濟崛起”、“對德國和歐洲的影響”三個部分。在“亞洲的政治崛起”部分,決議論述了亞洲國家在世界政治中的分量不斷加大,其中特別提到中國,稱“當前亞洲的地緣政治格局尤其受到中國崛起的影響”,并認為中國影響力的上升不僅是經濟的,而且還有政治、外交、文化以及軍事戰略上的。決議稱,中國與蘇丹、緬甸、委內瑞拉等國拓展關系,“不僅與歐洲的利益相沖突,也給大西洋兩岸的民主體制帶來挑戰”。決議還提到了中國軍事現代化挑戰美國及其盟國的安全,稱盡管對歐洲沒有直接影響,但如果發生臺海沖突,歐洲也難免受到沖擊。決議建議,德國應加強與亞洲的日本、印度、韓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來往,與美國合作,確保美國在亞洲安全所扮演的角色,阻止中國等亞洲國家崛起造成區域不安。
10月26日,聯盟黨議會黨團在柏林召開的題為“共同創造未來”的會議進一步將這種政黨政策公開化。據德國《世界報》等媒體報道,默克爾親自參加研討會并發表主旨演講。她說:“許多年以來,我們只是太注重中國。我相信,作為歐洲人,我們在其他國家如印度那里也有機會,我們必須為此而努力,并迅速扮演角色。”
會上,聯盟黨外交政策發言人、決議的執筆人克萊登呼吁德國更加重視印度的作用,并且不要忘記和德國擁有相同價值觀念的日本、韓國等國。克萊登此前曾呼吁,由于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外匯儲備,德國應停止對華援助。他還要求德國聯邦政府調整亞洲政策,冷淡中國,偏向印度。會后,克萊登還約見了英法等國智庫專家卡梅隆、皮特曼等人,希望將這個黨內決議作為歐洲各國及歐盟制定亞洲政策的參考。克萊登對《世界報》說,他正努力與歐洲盟黨聯系,擴大決議影響。
默克爾“在走亞洲鋼絲”
德國的亞洲政策已經持續多年,此次突然大幅調整引起了各界強烈反響。
《柏林日報》認為,決議暗示德國的亞洲政策已經開始轉向,不再像過去一樣只集中在中國。《圖片報》也持此觀點,認為決議表明“亞洲不僅僅是中國”,“日本市場的潛力還沒有全部挖掘出來,韓國、新加坡,或者說整個亞洲,甚至往南到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我們忽視了所有這些地區的市場”。
很多媒體將默克爾政策轉變與訪印結合起來,德國之聲網站英文版10月29日刊登題為“訪印之前,默克爾放出轉變亞洲政策的信號”的文章,認為默克爾是要“顛倒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政策”。“默克爾在走亞洲鋼絲”,德國《每日新聞報》形象地報道了默克爾的新亞洲政策,報道說,在聯邦總理默克爾開始首次印度之行前,她試圖在亞洲兩個大國印度與中國之間保持某種政治平衡。“印度作為民主國家具有很好的前景。我們歐洲人不可錯失那里的機遇”。默克爾10月26日在柏林說。
印度謹慎對待默克爾
10月29日,默克爾率領龐大的經貿代表團抵達印度,對這位上任以來第一次訪印的客人,印度各界既充滿希望又保持謹慎。
印度媒體幾天前就對默克爾的新亞洲政策以及對印度的影響給予了密切關注,一些報道認為,這意味著默克爾將展開一次對印度的“重新發現”之旅,印度將重新出現在“德國雷達最顯眼的位置上”。
印度“和平與沖突研究所”專家庫馬爾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德印加強交往對雙方都非常有利,印度本身也希望在核協議、“入常”等方面獲得德國的支持。但默克爾在訪印之前對中國大肆指責,貶中褒印的言論很容易讓印度產生一種“挑動亞洲國家內斗”的感覺,而這恰恰是印度所不愿意看到的。如今的德國和去年的美國想法相似,都是想利用“價值觀念相同”的印度來幫助牽制中國,但是從之前印度對美國的立場和政策上就可以看出,印度在發展與西方國家關系時會極力避免被中國誤解為是針對其的“民主聯盟”。如果默克爾此行確有主導亞洲發展格局的用意,那她肯定會無法達到目的。
德國對華政策走向明處?
德國的分析家認為,德國現政府的對外政策可以說基本已調整到位,并開始公開化、明朗化,那就是“鞏固西方,拉攏印度,拉大與中俄的距離”。而對于像印度那樣的國家,調整力度更大,頗有“抬高印度、壓制中國”之意。
接受記者采訪時,德國亞洲問題專家瓦格納博士認為,默克爾新的亞洲政策是否向歐洲其他國家蔓延,現在還難以估計,不過,聯盟黨第一次制定亞洲戰略,又落成決議文件,已成為綱領性的政策,從長遠看,這肯定會損害德中關系。瓦格納認為,決議反映了德國對華政策的改變,默克爾本人曾表示要在外交上實行與美國相似的所謂“價值觀外交”政策,這次政策調整可以被視為一個新動向,是對前總理施羅德以及科爾外交政策的放棄。
不過,瓦格納并非完全悲觀,他說,新政策的推出只說明德國以前對中國太重視了,現在回到了正常水平。也就是把聯盟黨的“隱蔽外交”變成公開的“價值觀外交”政策。
(摘自《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