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171:美國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林提出了一個“破窗理論”。他們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一棟建筑上的一塊玻璃而沒有及時修復,別人就有可能感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在這種環境中,犯罪就會滋生、增長。你若作為管理者,試就這一理論談談自己的感想。
參考答案:①環境具有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破窗理論”從本質上反映出一種跟從心理:只要有人做出錯誤行為且未被及時發現和制止,就會有更多的人前赴后繼,哪怕是錯誤的,他們也會認為是合理的。②在企業中或單位里,許多現象都可以從這一理論中求得注解,如因為對違反制度的行為沒有進行嚴肅處理,導致類似行為再次發生甚至多次重復發生;因為有關領導對浪費現象不以為然,致使下屬的浪費行為變本加厲等等。③此理論啟發我們在管理工作中,必須及時修復第一扇破窗,并嚴查第一個打破有序,制造無序的破窗者,唯有將第一個蟻穴堵住,才能避免更大的禍患。
問題172:鎮上要建農貿市場,工作由剛從農業大學研究生畢業的副鎮長章明分管,但書記事無巨細都要“一支筆”把關,章明因此有情緒,有些小事他就自己做了主,結果卻受到書記的嚴厲批評。鎮長對書記也不滿,想拉章明聯手對付書記,章明思量再三,還是以黨性為重,不參與。結果導致書記和鎮長對他均不信任,他的工作也難以開展,農貿市場最后成了“半拉子工程”。你若作為上一級領導,對章明的處境有何看法?請談談。
參考答案:①章明碰到的情況頗有代表性:有專業知識,但缺少基層領導經驗,缺乏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不能靈活應變,迅速打開局面。這是年輕專業人員向領導者的轉變過程中的常見現象,也是章明處在夾縫中的主要原因。②書記固然有專權的毛病,章明作為副職,應該尊重他,主動向他匯報工作,爭取他的支持。③章明能把握大原則,沒有介入權力之爭是對的。但他應主動與鎮長溝通,向鎮長表示服從他的領導,避免鎮長對他產生誤解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