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文史研究館供稿
編者按:
5#8226;12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災區人民的沉重災難和全國人民抗震救災的英勇斗爭牽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2008年5月18日至20日于上海舉行的中華傳統詩詞研討會期間,與會各地代表利用會議間隙,踴躍獻詩,抒發心系災區同胞的心聲,表達對地震災難中遇難者的哀思,頌揚黨中央、國務院抗震救災的堅強領導,謳歌中華兒女在祖國危難時刻所表現出的堅忍不拔、守望相助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其情其思引人連生共鳴,倍感振奮。現特將詩作予以匯編,以饗讀者。

戊子西蜀地震歌
四川省文史館 何 崝
未聞犬吠與鳥驚,重屋搖搖忽欲傾。居人色變似中酲,紛紛奪路逃空庭。步如巨鼇背上行,通衢人聚猶目瞠。指劃天地若沸羹,電傳源出汶川城。此與唐山二難并,乃知頃刻山已崩。數城街市蕩已平,頹垣覆壓半死生。震波遠屆動上京,復似湍流激東瀛。席卷神州勢縱橫,余勢猶向域外振。銀鷹飛降來阿衡,冒險犯難履崚嶒,拯困救苦費支撐,旌麾指處來甲兵,最危殆處爭先登,存活無算有足稱。我處危境亦兢兢,震來虩虩且屏營。陽伏不出陰不烝[1],此理細參未分明,但須敬畏對蒼冥,敢向造物示驕矜。余震頻頻心轉寧,天變不畏震亦亨[2]。
[1]《周語》: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
[2]《易震》: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彖》曰:震,亨。朱熹云:震有亨道,不待言也。
參加上海中華傳統詩詞研討會感賦
貴州省文史館(副館長) 蒙育民
春申江畔會英賢,愛國豪吟頌大千。
華夏軍民齊抗震,長歌壯志感云天。
清風黃浦柳翩翩,相聚詩談愛國篇。
大難當前共憂患,救災抗震建家園。
萬眾一心勝震災(外三首)
貴州省文史館楊 霜
地坼山崩川北摧,蒼生浩劫世同哀。
中樞決策即時布,各省支援爭趕來。
獻血丹誠捐款慨,治傷竭力救人回。
鳳凰浴火精神顯,萬眾一心勝震災。
溫總理及時趕赴一線指揮抗震救災
疾苦憂民慷慨身,天冰地火練精神。
率先蹈險災區慰,垂范可匡風俗淳。
頌譚千秋老師
捐軀血雨講堂流,不畏房傾砸破頭。
學子重生悲泣記,立言身踐鑄千秋。
寄語海上詩詞創作座談諸師友
亞子當年發正聲,立壇南社結長城。
河山破碎時思補,黎庶樂憂常系情。
百載衰興詩載史,九州風雨路重征。
四川霹靂傳災訊,海上詩盟續請纓。
七絕#8226;驚變
河南省文史館 李稚農
地裂山崩剎那間,死生永隔奈何天!
巨災自有巨人抗,可待汶川新樂園!
心感抗震救災之戰
武漢市文史館 郭志平
戰勝千千劫,人和勇無前。
地變不足畏,大愛天下先。
補天裂
沈陽市文史館 孫丕任
山崩地坼浩劫臨,萬里匍匐救蜀民。
四海三軍補天裂,英雄抆淚誓圖新。
七絕#8226;無題
江蘇省文史館 俞 律
中華改革史無前,國運隆昌年復年。
天變如今何足畏,同心協力勝蒼天。
鼠年抗震救災
廣州市文史館 龔伯洪
山搖地動卷狂瀾,蜀道救災添百難。
浩氣堅凝十億愛,悲歌直破萬重磐。
含枚疾進丹心熱,大海撈針余震寒。
勇斗閻王不畏險,生機復現縱眸看。
初聞汶川地震(外一首)
黑龍江省文史館 丁廣惠
路斷汶川災不詳,寄憂新月佇前窗。
凌晨報道溫家寶,昨夜單車入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