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海鮮
大海,每天都要派出那么多螃蟹
橫起尺子,丈量你的土地
隨時做出接收的樣子
小數點后面的清點,則可以委托
蝦和泥螺
每一朵浪花撲來,都見
銀魚絲四濺
抓起你任何一撮土地
濕漉漉的
放上餐桌
人們就說這是海鮮
沒有疑問
你是大海的一張桌子
漁船入港,那就是餐盤子進屋
落帆之后,桅桿
就是筷子
夜色中的海洋,馬上就有了
醬油的色澤
《徐霞客游記》要從你這里開篇
那是有道理的
滿載大海的人
才有底氣,走遍群山
寧海啊,踏入你的土地
就是走進了大海深處
高速公路上的出口
應該改名“龍宮”
浙東大峽谷,黃板灘
如果九寨溝是一尊維納斯
那么這里躺著的,就是她那只
美麗的斷臂
起碼從空中看,是這樣
水聲在響
一切柔軟、溫和、滑膩的感覺
都與肌膚有關
水像男人一樣有恒心,一直在撫摸
而石頭的皮膚也一直顫栗
這是一種配合
女人,喜歡長長久久的澆灌
九寨溝的一部分遺失在浙江的東部
這是肯定的,而且
并不一定要送還四川
浙江男人的長臂雖柔若溪水
但是十分有力,這一點
勝過維納斯
黃板灘是一張席夢思
水和石頭,每天
過著小兩口的日子
他們連呻吟都那么美麗
可以拍照,可以參觀
從空中看,他們更為團結
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
或者說,是一個人的
某條臂膀
浙東大峽谷,石頭陣
知道大荒山青梗峰那邊,有塊巨石
無緣補天,每日悲嚎
而這邊,卻有整整一萬塊
一萬個機會在這里腐爛
一萬種抱負,被松鼠
悄悄踐踏
溪水生出憐憫,一直
拍著他們的屁股
哪怕在白天,也哼唱催眠曲
哄他們昏昏欲睡
不然,這日子怎么過
一萬塊石頭擺出一萬個姿勢
或牛、或馬、或龍
乃至一只烏龜,一枚老鼠
不再要求做人行不行
只做畜牲,只要求出山
長風沒有回答,只有嘆息
他們只能呆在峽谷里
等待海枯石爛
他們的命運只能是催眠曲
他們想流淚的時候
山溪或許會漲潮
讓他們的臉頰,顯得生動
偶爾,他們也會盼望通過詩人走出山外
善良的詩人會用詩行,把他們
結結實實捆起來
讓詩集膽結石,發出痛苦的悲鳴
但是所有的書店都拒絕詩歌
都說現在的詩歌
要么狼一樣嚎叫
要么,催眠曲一樣難聽
前童鎮,水八卦
風水的流動,成為
中國的八卦
而八卦的流動,又成為
這里的風水
一個古鎮,從宋代轉起
一直轉到中華人民共和國
由于水八卦的打旋
濕漉漉的陀螺,沒有跌翻
主軸是重要的,那是
一種自信,可以任憑宋元明清
像春夏秋冬一樣旋轉
甚至,日本鬼子來了
甚至,文化革命來了
鞭子抽在水中,水總是
不會疼痛,但是會生出一些烏青
那是青苔
洗臉的,照舊洗臉
洗菜的,照舊洗菜
打招呼,打孩子,打哈欠
人們臉上的笑紋,開開合合
都是八卦
甚至,改革開放來了
鋼筋和混凝土趴在鎮子外面
窺望,尋找八個卦象之間有否漏縫
但是青苔彌補了一切
水是磨盤
白墻和黑瓦始終在轉動
風水,一直是中國的卦象
它白日的形態,就是青苔
它夜晚的顏色,就是水聲
哪怕用全世界的經緯線搓成鞭子
它也照樣能逆時針轉動
八面威風
永無疼痛
前童三寶
前童古鎮,有三寶先后捧出:
豆腐干、豆腐、油豆腐
嘴唇、舌頭、牙齒于是廝打成一團
餐廳戰云密布
產自古鎮的一粒粒豆子
直接成為了我們的味蕾
這個因果關系
今天才弄清楚
多少人忽地回想起童年
說童年就是這個味兒
多少人夸贊古鎮的純樸
說走到這里,才看清中國人的本來面目
一個老伯坐在橋上,向我們啞啞地笑
門前溪水,淌成他臉上的紋路
他一共只有三粒豆子般的牙齒
但卻向游客全部袒露
很久沒有這樣滿足了
我們的肚皮,成了豆子的倉庫
于是一個嚇人的命題,變作飽嗝:
整個國家都成古鎮,人民也不見得不幸福!
方孝儒故里
想象中這個村莊應是血流遍地
873件尸首上
各有一只禿鷲棲息
想象中,那燕王的爽朗的笑聲
該如烏鴉一般凌厲
既然知識分子的脖子是鐵器打成
不妨就與873把鋼刀比一比
想象中那一天是夕陽先哭
先用自己不忍褪去的光芒
給村莊罩上一件血衣
想象中那個黃昏,嗚咽二十里
走多少婦嫗,走多少孺童
中國知識界總是婆婆媽媽
拖兒帶女
想象中,禿鷲與烏鴉飛滿天宇
它們總是不明白什么叫拒絕
什么叫青竹,什么叫氣節
它們高興,是因為它們看見了尸體
想象中方先生依舊薄扇綸巾
自早至晚,授詩釋義
其時,他不知道雕花的窗外已經兵變
也不知道自己會那樣拍案而起
更不知道有多少后人贊他流芳百世
有多少后人嘆他愚不可及
想象中,這個村莊一大早就風和日麗
沒有烏鴉,只有黃鸝
午后,方先生打了一個哈欠
課堂里話說多了,他想坐榻小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