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這座美麗的海島,就聽說大榭島是我軍歷史上解放舟山群島的“先頭島”,渡海第一仗就在這里打響。英雄壯舉輝映星辰日月,烈士功名注滿海島春夏。
為憑吊英烈,我邀請俱樂部的幾位戰友帶著花籃走進了大榭島革命英雄紀念館。俱樂部主任陳元國與我們同行。
山坡不高,路卻蜿蜒。轉過一條彎道,我看到了肅立的墓碑,墓碑左右青山環抱、翠柏掩映,正前方一個清澈見底的山澗水池,秋風徐徐,池面上蕩起層層漣漪,仿佛英烈們在九泉之下見證大榭騰飛發出的沁人笑靨。正后方121位在海戰中犧牲的英烈們長眠在那階梯式的山坡上。
日出東海,山坡上撒上了一層燦燦的金輝。憑吊完畢,陳主任給我們講起那次戰斗。生動的講述漸漸把我們帶進了戰火硝煙的年代。
那次海戰異常慘烈,敵方空中有飛機,海上有軍艦,島上有迫擊炮,我軍指戰員唯一的優勢僅有勇敢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身經百戰、屢立戰功的“洛陽營營長”林茂成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歷經81次戰斗,18次帶領突擊隊出色完成任務,12次負傷,曾擊斃敵人111人,俘敵203人。而這位英雄在1949年8月18日解放大榭島不幸中彈,犧牲時年僅25歲。海戰中一營三連戰士李慶忠在左胸受傷后還高喊:“我掩護你們!”直至光榮犧牲;三排七班戰斗組長王銀停身受重傷,卻不肯下火線,緊緊抱著槍,瞪著眼睛,堅持到戰斗尾聲;七頂山戰斗中,一營二排在先后3次發動正面進攻沒有奏效的情況下,一名戰士抱著炸藥包奮不顧身沖進敵人地堡……
無意中,我看見墓碑不遠處那片草地上,一對青年男女正旁若無人地親熱。頓時,心頭燃起一股無名之火,仿佛崇拜的偶像被玷污了。
壓抑、失望、憤懣令我怒吼“滾開!”青年男女莫名其妙地望著我,愣了一會,憤憤地扔下一句:“神經病!”悻悻而去。另幾名戰友和我一樣心里也是沉甸甸的。陳主任盯著我們耷拉著的臉說:“你們說,長眠地下的烈士,若能看到人們在他的墓前相親相愛,他們是生氣還是高興?”
我們相視無語,頓時啞然。
“我想他應該高興。”陳主任自言自語。
靜靜地站在烈士墓前,反復咀嚼著陳主任的話,忽然,我悟出了一個道理:奉獻自己,給予人幸福,不正是軍人的追求所在、偉大所在嗎?是的,這些長眠地下的烈士,尤其是年僅25歲的“洛陽營營長”林茂成,面對眼前那幸福的一對一定在默默地笑著……
這件小事使我對軍人的價值有了更深的理解。從此,每當看到街市上穿著時髦、瀟灑飄逸的男女;看到孩子們在公園里幸福地做游戲,一種源于和諧的滿足感就會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