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對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及預測

2008-01-01 00:00:00劉憲法
開放導報 2008年1期

[摘要]通過對2000年以來我國的經濟周期、投資周期、消費周期、信用周期、價格周期和對全球經濟周期的分析,本文對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和預測是:當前中國經濟正處在經濟周期的高位,投資要求拉動作用在減弱,產能釋放所引起的生產過剩風險在增大,有可能導致經濟從繁榮走向衰退;受供給面影響,通貨膨脹仍會持續,但不表明經濟出現過熱。2008年中國經濟仍將維持10.5%以上的增長速度,通貨膨脹率在5%~6%之間。

[關鍵詞]中國宏觀經濟判斷經濟周期預測通貨膨脹

[中圖分類號]F2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623(2008)01-0030-07

[作者簡介]劉憲法(1955—),河北邢臺人,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主任研究員。研究領域:理論經濟學、宏觀經濟。

對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及對2008年的預測,筆者認為,應該從經濟周期的階段位置方面進行分析,并以此為依據,預測未來可能的運行方向。

(一)經濟周期

自2000年以來,中國經濟進入了改革開放以后的第5個經濟增長周期。如果我們將改革開放29年以來中國經濟的平均增長率9.7%,作為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率或潛在增長率,那么可以認為,2000~2002年是本輪經濟周期的復蘇期,即經濟從谷底恢復到長期增長趨勢線的水平;2003~2007年是本輪經濟周期的繁榮期,即經濟處在長期增長趨勢線之上運行(見圖1)。以此計算,當前中國經濟已經歷了持續5年的經濟增長的繁榮期,這可能是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所經歷的最長一次繁榮期和經濟增長上升周期。

2007年的各項經濟指標均顯示,目前中國經濟已經處于本輪經濟周期的高點。一是經濟增長率創12年以來的新高;二是企業利潤大幅上升,工資大幅提高;三是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屢創新高;四是貨幣供應和信貸規模不斷突破央行設定的控制線,銀行系統信用擴張的沖動強烈。

(二)投資周期

經濟周期的形成與投資周期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其基本機理是:在經濟復蘇階段,企業對未來的預期由向淡轉為向好,刺激投資需求,投資增長帶動了經濟增長;由于投資轉變為生產能力要有一個時間過程,所以,經過了一段時間,投資將轉為產能,進入了一個產能釋放期,整體經濟進入了繁榮階段;在經濟繁榮階段,如果前期投資需求是在不正確信號的刺激下引發的,或者企業的預測錯誤因各種原因未能得到及時地糾正,企業就會出現系統性的跨期計算的錯誤(這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并導致生產能力的普遍過剩。是否會出現生產能力的普遍過剩,關鍵要看整個經濟能否平穩地由投資品生產,轉向最終消費品生產。如果大量的生產能力被“淤積”在延長的迂回生產過程中,不能成功地轉化為最終消費品生產能力,生產能力過剩將不可避免;生產能力普遍過剩將導致企業利潤下降,企業對未來的預期轉為向淡,投資需求下降,經濟將從高峰掉頭向下,進入經濟周期的衰退階段。

啟動本輪經濟周期的關鍵因素是投資需求的快速增長。自2001年開始,投資增長開始加速,到2003年以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持續保持在25%以上的高位(除2006年投資增長略有回調外),大約高出名義GDP增長率10個百分點。由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包括了土地價格上漲和二手設備交易因素,所以,全社會固定資產要小于實際固定資產形成的增長率,而對經濟增長有直接拉動作用的是固定資產形成。

2000~2004年為固定資產形成的增長率的快速上升期,從2000年的9.22%迅速上升到2003年的20.2%,資本形成對當年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63.7%。2004年以后固定資產形成增長率開始下滑,2005年又出現了另一高峰達到23.39%,2006年開始急劇下降到16.73%,資本形成對當年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下降到41.3%,估計2007年固定資產形成增長率大體上仍維持在上年的水平。因為2007年消費需求增長較快,估計2007年資本形成對當年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會繼續下降(見圖2)。

以上事實證明了,2000~2003年的經濟周期的復蘇階段,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是投資需求的快速擴張。與經濟繁榮階段相對應,2004年到目前階段,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產能釋放期,經濟高速增長,最終消費需求成為拉動經濟的重要力量。2006年最終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由2003年的35.3%,上升到39.2%,估計2007年將在40%以上,并很有可能超過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經濟出現了明顯的國民經濟重型化趨勢,重工業生產增長速度持續高于輕工業,重工業產值在工業總產值中比重不斷提高(見圖3)。到2006年,重工業生產已經占到工業總產值的70%,2007年其比重還會有所提高。一般認為重工業是以投資品生產為主,輕工業是以消費品生產為主。重工業產值在工業總產值中比重提高表明,目前確實存在著大量的生產能力被“淤積”在延長的迂回生產過程中的問題。但也要看到,近幾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第三產業的設施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很快,這些領域應屬于面向最終消費生產的。重工業生產中有很大部分與這些領域的發展有關系。因此,單純看重工業產值在工業總產值中比重也是不全面的。但無論如何,目前中國經濟已經面臨著前期的投資所形成的產能是否能平穩地轉化為最終消費生產的問題。因跨期協調錯誤所引起的普遍生產能力過剩的風險在不斷地加大。

另外,與工業相比,周期性波動較小的第三產業占比下降,也使中國經濟周期更具有古典經濟周期的特征。與現代經濟周期相比,古典經濟周期波動的震幅更大。一旦經濟出現逆轉,很可能以較為劇烈的方式,對前期扭曲或錯置的投資進行調整。

(三)消費周期

本輪經濟周期的一個突出的特點是以住房消費、汽車消費為主導的消費周期與經濟增長周期重合(見圖4)。

引發消費周期的主要動力是消費升級。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三次消費周期。第一次消費周期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家用電器為代表的耐用消費品的迅速普及,導致了消費膨脹,并引起了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第二次消費周期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后期,這一次消費升級是由以手機和電子計算機的普及所引發的,由于這次消費周期發生在經濟增長的低谷期,并沒有引起明顯的經濟波動。

本輪消費周期的啟動開始于本世紀初,本次消費升級的主要表現是汽車消費和住房消費成為新的消費增量貢獻的主力。與前兩次消費周期相比,汽車消費和住房消費對人們的消費方式的影響更為深遠,對相關產業拉動力更強,特別是對原材料、機械制造、電子設備等大行業的拉動作用明顯,同時也創造了對城市建設和城市基礎設施發展的需求。正因為如此,本次消費周期的啟動成為支持整體經濟從周期性谷底,走向繁榮的重要引擎。

國際經驗表明,汽車消費和住房消費大眾化對經濟的拉動力不僅較強,而且更為持久。美國在上世紀20年代,在汽車消費和住房消費大眾化的推動下,經歷了近10年的經濟繁榮。日本在上世紀60年代,汽車消費迅速大范圍地普及,成為支持當時日本經濟強勁增長的重要動力。

由圖5和圖6可知,自1998年房改以來,住房消費出現爆發式的增長,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的增長率在15%-45%之間波動,而且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的增長速度持續高于其竣工面積的增長速度,特別是2006年以來,出現了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的絕對量超過竣工面積的情況。

截至目前,中國汽車消費的大眾化大約經歷7個年頭,2000~2007年,轎車銷售量年均增長近30%,出現爆發式的增長(見圖7)。汽車迅速進入普通家庭,成為大眾化的耐用消費品,根據公安部公布的數據,2007年,私人轎車的保有量為1521萬輛,與上年相比,增長率為32.47%。但是,由于中國人口基數大,從保有量上看,汽車普及率并不高,2006年城鎮居民每百戶私人轎車的保有量為4.32 輛,未來汽車消費的增長仍有較大的潛在空間。

根據一般的經驗,汽車和住房的消費主體是中高收入人群,其中中等收入的人群是總購買力最強的人群。但是,中國目前收入分配不均等的情況十分嚴重,一般估計目前中國的基尼系數在0.45左右,超過了國際公認的警戒線。各種研究表明,目前中國尚沒有形成支持社會購買力主要力量的龐大的中產階級群體,汽車和住房的消費能否持續保持高增長,這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從目前情況看,由于汽車和住房消費成本(汽車消費成本主要表現為油價上漲和停車費用的增加,住房消費成本主要表現為房價的上漲)不斷上升,汽車和住房消費均出現了增長幅度下降的情況。雖然,在價值量上,房地產消費金額增長還在上升,但是,如果考慮房地產價格暴漲因素,實際消費增長幅度并沒有那么大。初步判斷,從增量上看,本輪消費周期已經處于周期的高位,繼續向上的可能性在減小。

另外,與一般消費品需求相比,汽車和住房消費需求周期性波動更強,特別是住房消費需求極為不穩定。目前在一些熱點城市,已經出現了住房市場需求走軟現象,因此,本輪消費周期既是啟動本輪經濟周期的重要力量,也可能成為促使本輪經濟周期向下運行的重要因素。

(四)信用周期

貨幣信用周期與經濟周期的聯系是:在經濟周期上升階段,貨幣信用擴張對經濟增長是正向的加速度力量;在經濟周期下降階段,貨幣信用收縮對經濟衰退是負向的加速度力量。這種貨幣信用的順周期的特性,使貨幣信用周期會加大經濟周期波動的幅度。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后,隨之中國經濟陷入通貨緊縮的境況,中國金融系統的脆弱性暴露無遺,“惜貸”成為銀行系統的普遍現象。銀行這種自主緊縮信用的行為,加重了中國經濟的不景氣的狀況。

1998年以來,中國政府在改善銀行系統的資產質量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1998年,財政部發行2700億國債,用于補充四大商業銀行的資本金;1999年,組建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剝離和處置四大商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的不良資產1.4萬億。通過這些措施,銀行系統的資產質量大大提高。在擴大政府支出的財政政策的帶動下,銀行系統的信用擴張機制開始啟動,并進入了貨幣信用周期的擴張階段。2000年,代表社會信用總量的M2增長率僅為10%,其后M2的增長不斷加快,到2005年提高到21.1%,近兩年M2增長有所放緩,但仍然在高位運行。本輪貨幣信用擴張周期與中國金融系統的質量改善有很大的關系(見圖8)。

現代貨幣數量理論提出,實際貨幣余額的增長應該與實際經濟增長有一個穩定的關系。一個明顯的事實是: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長期超過實體經濟的增長。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中國經濟實際上長期處于貨幣信用擴張狀態。這種現象與中國經濟的貨幣化進程有一定的關系。但是,近些年來,經濟的貨幣化因素有所弱化,超經濟規模的貨幣供給越來越不能被實體經濟所吸收,否則就很難解釋當前中國經濟出現的流動性過剩的現象。

從信用擴張周期階段分析,2002年以前,銀行系統的信用擴張更多地是被動的。在這一階段,中國宏觀調控當局為了防止出現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即抬高實際利率、擠出企業信貸,相應地采取了適度擴張的貨幣政策。這時銀行系統的信用擴張是與政府的刺激經濟的財政政策相配合。其具體表現是,大量新增的貨幣資金流向了國債項目和其他政府項目。

2002年以后,銀行系統的信用擴張更多是主動的。在這一階段,在經濟景氣的預期下,銀行的自主信用擴張的動力大大增強,大量的信貸資金流向熱點行業如房地產行業、基礎設施行業和原材料行業。央行為了保持經濟的穩定運行,采取了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控制信貸規模的增長,加強流動性管理,緩解因流動性過剩所造成的對實際經濟和資本市場的不利沖擊。以2004年10月央行第一次上調利率為標志,央行在經濟周期運行到繁榮階段,在經濟出現增長高峰的4~5年前就開始了其“逆周期”的操作。

雖然,近一年來,央行對貨幣信用總量的控制力度越來越大,但是,種種跡象表明,目前中國已經進入貨幣信用周期的高位,其主要表現是代表當期社會總需求的M1增長迅速,信貸規模擴大、貨幣流動性提高,大量“呆滯”的貨幣正在轉為“積極”貨幣,從銀行系統中釋放出來,推動總需求的擴張。

改革開放以來,歷次信用周期與經濟周期的聯系,主要是以銀行向投資領域融資,刺激投資需求的方式實現的。與以往不同,本次信用周期對經濟周期的一個重要傳導渠道,是銀行對房地產的融資,特別是住房消費信貸。住房消費信貸刺激房地產消費,拉動房地產投資。央行對貨幣信用總量的控制力度的加大,首先受到沖擊的是對信用周期最為敏感的房地產行業。利率上升、銀根緊縮將增加住房消費的成本,增加投資者和消費者的債務負擔,其需求開始萎縮,并引起整體經濟下滑。由此可以推測,本次經濟周期的拐點,很可能首先出現于房地產行業。房地產行業的下滑將領先于整體經濟的下滑,成為宏觀經濟由強轉弱的信號或標志。因此,觀察和判斷當前中國宏觀經濟的走勢,應密切注意房地產市場的走勢。

由于央行在經濟出現過熱之前,就提前實施了“逆周期”的操作,而且貨幣從緊的力度在不斷地加大,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內在的貨幣信用順周期的效應,減弱了經濟波動,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延緩經濟從繁榮轉為衰退的進程。這種效應在2008年將會得到進一步得到強化。

(五)價格周期

價格周期與經濟周期的關系比較復雜。從理論上說,對總需求變化的調整有三個過程:一是庫存調整;二是產量調整;三是價格調整。一般來說,由于價格粘性的因素,價格調整對總需求變化的調整是比較滯后的,價格調整一般發生在經濟高漲階段或經濟谷底階段。但是,過去經驗和國際經驗證明,當總需求擴張或收縮超過社會生產可能性邊界一定幅度時,價格調整的發生就不可避免了。因此,價格周期一般都滯后于經濟周期。

中國經濟自1998年開始進入了通貨緊縮期,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2002年。2003年價格總水平開始回升,并在2004年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推動本次價格上漲的主導因素是原材料和燃料價格的上漲。2003年,受投資需求擴張的拉動,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由上年的-2.3%,上升到4.8%,漲幅達7.1個百分點。原材料和燃料價格上漲推動了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最終傳導到消費價格(CPI)的上漲,但原材料和燃料價格上漲對消費價格上漲的影響幅度,遠遠小于對GDP平減指數的影響幅度(見圖9,圖10)。

2005~2006年,隨著投資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煤、電、運方面的供給面改善,原材料和燃料價格以及工業品出產價格增長開始放緩,從而使價格始終保持在較低的增長水平上,出現“低通漲、高增長”的運行態勢。與此同時,包括證券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在內的資產市場價格持續膨脹,呈現出過剩的流動性沒有被實體經濟所吸收,而是作用于資產市場的現象。

進入2007年以來,以CPI為表征的價格總水平持續走高,GDP平減指數與CPI增長同步性更強。這就表明,價格周期開始對經濟周期有所反應了。但也應看到,導致本輪價格周期啟動的原因,有需求因素,但供給因素也起很大的作用。

如前面所分析,本次價格總水平的上漲主要是農產品供給不足所引發的。嚴格地說,如果僅僅是這一個方面的因素,而且是短期的,就不能將本次價格總水平上漲視為通貨膨脹,只能算作“價格擾動”(price disturbance)。這種價格擾動,隨著農產品供給周期的調整,很快會消除,價格總水平將恢復正常的狀態。然而,如果我們進一步深入分析,問題可能不會如此簡單。

供給因素的變化是否會導致普遍的通貨膨脹,主要看兩個因素。一是供給面的變化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有關研究顯示,本次出現的農產品供給不足并不是局部現象,而是全球性的。自2006年以來,國際糧食市場的價格開始普遍上漲,國際糧食庫存急劇下降,供求關系出現了明顯的逆轉。雖然,目前國際市場上的糧價上漲有投機性因素,但也有研究認為,國際糧食市場正在進入新一輪的價格上漲周期。國際糧食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必然要傳遞到中國國內市場。這就表明,當前出現的農產品供給不足可能并不是短期的。二是價格上漲是否會傳遞至勞動力市場,引起工資的上漲。一旦“價格上漲——工資上漲——價格再上漲”螺旋上升的機制形成,通貨膨脹將不可避免。由于工資有較強的向上剛性,所以,工資成本上漲推動的通貨膨脹,比其他要素成本如油價上漲推動的通貨膨脹持續時間更長。

可以判斷,目前已經出現了工資—價格螺旋上升的跡象。2007年前三季度,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均工資同比上漲了18.8%。其中,國有經濟單位職工月均工資同比增長20.8%,集體經濟單位職工月均工資同比增長18%,其他經濟類型單位職工月均工資同比增長15.6%。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的月均工資已經超過了1000元,達到了1015元/月,同比增長11.8%。2007年1~11月,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勞動報酬的增長率,從2006年的14.58%,升至19%,增長速度明顯加快(見圖11)。工資總水平的上漲率大大超過GDP的名義增長率,兩者之差約為3個百分點。

同時,工業產成品價格已經開始對工資上漲有所反映。2007年11月,工業產成品價格突然跳高,可能就預示著企業開始考慮通過上調價格,來消化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對企業經營收益的影響。雖然,國家發改委和政府行業管理部門對企業自行調價存有很大的戒心,使企業上調價格有所顧慮,但市場的力量終究會發揮其作用。

除了短期周期性因素之外,目前中國勞動力市場上出現的工資上漲,可能與勞動力長期供求因素的變化有很大關系。有研究表明,在今后一段時間內,中國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系將發生逆轉,由勞動力供給過剩轉為勞動力供給不足。近兩年,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出現的“民工荒”,可能預示著通常所說的“劉易斯拐點”已經來臨。

2008年是新《勞動合同法》實施的第一年,其對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及市場工資的影響如何,尚有待觀察。比較清楚的結論是,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將降低勞動力市場對經濟周期反映的靈敏度,使勞動力的流動性降低和工資粘性增加。其最壞的結果是導致高工資、高物價和高失業率并存。中國經濟存在著進入滯漲的危險。

影響價格總水平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貨幣因素。“通貨膨脹無論如何都是貨幣現象”(弗里德曼語)。如前所述,中國的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長期超過實體經濟的增長,貨幣總量累積規模為名義經濟總量的1.63倍。這就表明,中國具有隨時發生通貨膨脹的貨幣基礎。2007年,代表當前總需求的M1增長大大超過了GDP名義增長率,這預示著通貨膨脹有可能成為現實。

另外,2002年以來,由于流動性過剩現象的存在,使貨幣信用量增長與價格水平增長嚴重背離,但2007年,兩者的波動開始出現了趨同的跡象,這就說明,超額貨幣信用量的增長最終還是要作用到價格上(見圖8)。

抑制通貨膨脹的重要因素是匯率。隨著人民幣匯率的不斷升值,進口產品價格將趨于下降,而且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大多處于低通漲的狀態,這就更加速了這一過程。進口產品對國內產品的比價關系變化,將抑制中國國內的通貨膨脹。

問題的關鍵是,即使出現了通貨膨脹,對經濟周期的運行有什么實質性的影響。以上分析表明,目前中國發生的通貨膨脹,供給面是主導因素,主要不是價格對總需求過熱的一種調節,即發生通貨膨脹不一定就是表示經濟出現過熱。而且,適度通貨膨脹可以使企業部分消化因工資成本上升而導致的利潤下降,這對維持目前出現的經濟繁榮是有利的。另外,適度通貨膨脹可以緩解人民幣名義匯率升值的壓力,并為央行調整利率提供了操作空間。

(六)全球經濟周期

本輪經濟周期基本上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周期同步。2003年美國經濟率先走出谷底,并帶動日本和歐盟經濟回暖,全球經濟進入了溫和上升的經濟周期。這種向好的國際經濟環境,為中國產品的出口打開了市場,形成了內需啟動,外需助燃的局面(見圖12)。

外需的拉動不僅推動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同時也使中國經濟的外向程度大大提高。2003年,貿易順差額占GDP的比重為1.5%,2007年,估計將上升到7.8%。中國經濟對外需的依存度大大提高。貿易順差是從總需求構成看經濟依存度的,但是,如果看整體經濟對外部經濟體的依存度,重點要看出口總規模在整個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大量的實際觀察表明,中國沿海的許多企業主要是面向國際市場的,其生產是國際分工的一個鏈條,很難轉向國內市場。如果出口總規模下降,即使進口總規模也同時下降(由于加工貿易在中國貿易總額中所占比重很大,這種現象是存在的),貿易順差沒有太多地減少,但對許多外向型企業的打擊也是致命。2003年,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為27%,2007年,估計將上升到38%。這就是說,中國的最終產品中有1/3以上是用于出口的。減弱對外依存度,調節內外部不均衡,涉及到產業內部結構的調整,這不是短期內能實現的。

經濟外向程度的提高使中國的國內經濟周期與全球的經濟周期趨于同步,也增加了中國經濟來自外部的運行風險。受次貸危機的打擊,2007年下半年,世界主要經濟體均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經濟走軟的跡象,國際主要機構紛紛下調對2008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因此,未來兩年國際經濟環境將有所惡化,并可能成為中國國內經濟周期掉頭向下的導火索。

另外,目前美國所采取的美元貶值政策,具有輸出緊縮的效果,更有利于美國向中國等匯率升值國,轉移其國內經濟的不景氣。美國目前采取的匯率升值和低利率政策,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

(七)對2008年中國宏觀經濟的預測

——按照經濟周期自身的運行規律,中國經濟增長繼續向上的可能性將越來越小,向下的可能性在增大。當前中國經濟正在一個十分敏感的區域內運行,即使沒有到達經濟周期的拐點,也是處于經濟周期的高位。經濟過熱和經濟過冷的風險同時存在。

——投資需求拉動作用在減弱,產能釋放所引起的生產過剩的風險在增大,并導致經濟從繁榮走向衰退。其誘發因素可能是:一是外部需求突然放緩;二是房地產市場急速下滑。

——通貨膨脹仍會持續,但主要受供給面的影響,并不能表明經濟出現需求過熱。勞動力市場價格將成為推動價格總水平上漲的主要因素。但受匯率和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國內價格上漲幅度不會太高。適度通貨膨脹對維持經濟繁榮是有利的。

——由于經濟周期的慣性還存在,而且央行“預調控”也部分化解導致經濟過熱的因素,再考慮到2008年是政府換屆的第一年和奧運的因素,所以,雖然經濟運行本身有向下運行的動力,但調整的幅度不會太大,在不發生大的外部沖擊的條件下,目前出現的經濟繁榮有可能會維持一段時間。

——2008年中國經濟仍將維持在10.5%以上的增長速度,比2007年略有下降,通貨膨脹率在5%~6%,比2007年略有提高。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看片| 综合色婷婷|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成人91在线| 91偷拍一区| 国产久草视频| 免费在线播放毛片|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四虎在线高清无码| 91成人精品视频|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毛片网站观看| 国产AV毛片| 欧美国产中文|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欧美α片免费观看| www.日韩三级| 免费一级α片在线观看|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a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色香蕉| 福利国产在线| 在线精品自拍| 国产靠逼视频| 国产91成人| www.91在线播放| 国产噜噜噜| a级高清毛片| 免费看美女毛片| 欧美色99|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精品国产网站|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国产在线欧美|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成人|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天堂亚洲网|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免费在线观看av| 欧美亚洲网|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潮喷在线无码白浆|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 一级爆乳无码av|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最新国产网站|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91久久性奴调教国产免费|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网站18禁动漫无码| 91麻豆国产视频|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麻豆| 就去色综合|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精品欧美视频|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观看| 少妇人妻无码首页|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