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訓云: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看長舌婦,我信;上世紀聽“只要你過得比我好”的流行歌曲時,我也信。畢竟那時年輕,心靈純潔。再則確實周圍的絕大多數(shù)人過得比我好,假使誰對我唱這個,是人道主義同情,絕對可能是真誠的。
現(xiàn)今老了,也俗了,還稍微有些油了,發(fā)現(xiàn)與其讓好事出門,還不如讓壞事出門,沒準能引來些真真假假的同情,痛打落水狗者,現(xiàn)在的中國畢竟為數(shù)有限;但好事一出門,就可能被什么什么惦上,人,就怕這事。
朋友夫婦辭職出國,干的不錯,幾年后回來,在北京某大飯店請當時的同事一聚。電話預約,都說來。等說出聚會那非同一般的地址,人家不約而同紛紛發(fā)來短信,理由十足,都來不了,剩下他們尷尬而歸。
某兄弟打小同甘共苦,倆人孩子年齡相仿。哥哥的兒子聰明伶俐,到哪哪優(yōu)秀,弟弟的孩子是打架王。以往關系還說得過去,及至哥哥的孩子考上名牌大學,兩家來往幾乎斷絕。另有一雙胞胎姊妹,幼年父母喪身車禍,相依為命成人。妹夫后來發(fā)達了,姐姐一家過的很平常,后者主動斷絕了與妹妹的來往。
這種情況,本身雙方都沒有對與不對之說,就一種心理現(xiàn)象。一方面是弱者的自尊和潛意識里的自卑敏感,另一方面,強者不張揚,需要很高的教養(yǎng)、自省能力及意識,許多人做不到,結果往往觸動對方敏感的神經。
看一生活雜志,記者采訪某著名家具企業(yè)女老板,這人以酷愛名車有名,作為護士的她當時辭職奮斗,動力就是喜歡車,這在上世紀90年代初是罕見的。問及她為什么平常開名車,談生意時只開普通車時,她的回答頗讓我慚愧:那是對對方的尊重。而我以前總有一個觀念:有沒有錢是自己的現(xiàn)狀,職位高低、學問等等也一樣,直來直去說得一干二凈,全然不顧別人的感受。
優(yōu)秀的人之所以優(yōu)秀,想必原因諸多,但低調,是他們共有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