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聲樂演唱需要演唱者對音樂作品進行準確的解釋和體會,使演唱者自身能夠通過其歌聲,對音樂作品進行完美的展現。
關鍵詞:演唱藝術;想象力;音樂修養
中圖分類號:J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2172(2008)03-0075-02
聲樂演唱是一種綜合的藝術表現形式,它綜合了演唱者的腦力、體力、想象力和表現力。表演者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力、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現力將隨著人的文化底蘊的提高而不斷地注入新的活力與生機,并得以升華。
一個歌唱家需要有分析、理解作品內容和體驗作品感情的能力,并且會用歌聲去表達作品的內容、思想感情,這是歌唱者應當具備的表現能力。歌唱的表現能力是多種智慧與能力的綜合: 1、對音樂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及人物的思想感情、神態和事物的內涵有觀察、分析、理解的能力; 2、對音樂語言、音樂表現手段所表現的感情有感受、體驗和認識的能力; 3、善于運用歌唱的技能技巧,把所理解的內容、感受的情感用歌聲表現出來的表達能力。如果歌唱者不具備以上能力,縱然有好嗓子,也會因缺乏對歌曲演唱的感情色彩,而不能達到演唱藝術歌曲的目的和要求。因此,歌唱者要善于感受、體驗歌曲的情感,領悟其內涵,用歌唱技能把它表現出來,這是使歌唱富有藝術表現力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演唱藝術是音樂的再創作,它和所有的藝術創作一樣,是以創作者的心理活動為基礎,并受其支配的。因此,演唱者在進行聲樂表現的再次創作時,必須投入全部的熱情、智慧和才能去窺探作曲家的內心世界和創作思想,理解作曲家所特有的音樂語言,從而對音樂作品進行應有的準確的解釋。這種解釋既要符合原作的風格與思想感情,又要能體現演唱者的創作個性與感情色彩,在追求音樂美的同時又能很好地展示自身的音色美,從而賦予音樂有機的生命力。
一般的歌曲,歌詞都是既精練又具概括性的,從外部看也許只是個框架,歌者是不能僅從表層的理解去表現它,而是要將歌詞作者創作過程中省略掉的言外之意找回來,通過分析、研究將歌曲的音樂形象與文字形象組合成一個真切、生動、豐滿而細致的作品,然后,再將這種理解與體驗轉化為聲音形象呈現在聽眾面前。演唱者在再創作中最重要的是準確地把握作品的情感性質、程度、特性以及變化、發展的邏輯,研究表現這一切所必須的思想理念、情感色彩、聲音效果的運用等等,選擇出最佳的表達方式。其次,從整體的角度把握作品情感變化的線索以及變化的幅度和力度,了解全曲情感發展的內在關系,從而使演唱的情感表現變化有序、輪廓清晰、脈絡鮮明,真正地成為音樂表現所必需的藝術化的情感。整個創作的過程,如能進入神思飛躍、情感激揚的境界,必能在聽眾心里激起情感波濤,從而提高演唱的水平。演唱中的情感流露不僅要求演唱者技巧純熟,更重要的還是演唱者要將音樂融會于心,將音樂變成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然后用心表達。演唱中的想象與聯想是一種創造性的心理活動,它貫穿于演唱者從最初創作直至登臺演唱的全過程。演唱者對作品的體驗與理解,揭示與表現都離不開想象與聯想的作用。歌唱的藝術表現,是通過聲音與所表現對象之間的比擬、象征以及模仿的關系來完成的,而想象就是使這些關系得以實現的中介橋梁。
藝術想象力需要演唱者充沛的激情,它是獲得美的音樂表現的前提。這是因為音樂是感情的產物,是對美的情感的抒發,現實生活是獲得藝術想象力的基礎。一個演唱者,除了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演唱技巧之外,應該不斷地擴大和豐富自己的生活積累,研究文學、詩歌、觀賞書畫、戲劇等,從各個方面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思維方式。尤其要善于捕捉生活中那些最激動人心、最富于詩情畫意的場面;要熱愛生活,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態;多方面的熏陶是獲得藝術想象力的有力保證。想象活動的展開正是沿著感情發展的軌跡進行的,它既能充分地調動起演唱者的情感積累,喚起內心深處的情感記憶,同時也能獲得自己從未有過的情感體驗。這種對音樂形象的再創造,有時甚至使演唱者有種脫胎換骨之感。 演 唱者在對某一作品進行再次創作時,要投入自己的全部熱情、智慧和才能,仔細地研究前人的成就,吸取其精華,了解其局限,不受前人之束縛,尋找自己創作的新視角,挖掘再創作的可能性,并結合自身的條件、專業特長、表達方式以及獨特的審美感受,充分地體現自己的創作個性。演唱者對生活素材的積累愈豐富,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愈深入、細致,知識愈淵博,藝術想象活動也就愈自由、愈廣闊、愈有創造性。聽眾從他的演唱中所感受到的情感亦愈豐富、意境愈深遠。
在多數情況下,聽眾更希望聽到演唱者賦予個性的演唱。他們渴望聽到演唱者最富質感的美的聲音,以及對作品的獨到的理解與解釋。演唱者如果不去追求藝術上的創新,就不會有藝術的風格與個性,充其量只是個匠人。這就要求演唱者不僅要具備想象力和演唱的激情,同時也更進一步要求演唱者具備良好的人格和聲音魅力:真誠和理性以及對作品獨到的理解感悟能力。
真誠是藝術的生命。因為真誠,所以被人們所接受;因為真誠,才有藝術的感染力。當一個藝術家把音樂融會于心,變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然后通過嫻熟的技巧從心底里自然地流淌出來時,這便是藝術家的真誠。只有真誠,才能不斷有新的發現,產生新的美感,從而使音樂作品獲得新的生命。
在聲樂表演藝術中,演唱者除了必須具備的對作品的情感體驗、審美感受和使之轉化為美妙歌喉的演唱技巧之外,還應具備強烈的創作意識、創作激情以及在理性的支持和引導下的支配、控制激情的能力。這種創作的意識與激情,是演唱者獲得美的音樂表現的基礎,充分地調動起自己的情感積累,喚起真實的情感記憶,以演唱的熱情去撥動聽眾的心弦。但與此同時,演唱者又必須用理性來控制這種激情,使音樂表演的再次創作能按照美學的規律進行,并逐步地達到完美的境界。聲樂表演中,過于理性會阻礙演唱者通向無意識的道路,給人以冷漠和無動于衷的感覺;過于感性又會使音樂表演中的激情泛濫,而無法控制技術。只有當兩者恰到好處地均衡,演唱才能進入最佳的狀態。
要在聲樂表演中達到宣泄激情與控制激情的辯證統一,必須對作品有個總的構思、總的布局,對所要表達的理念、情感色彩、聲音形象、語感運用、演唱技巧,以及日常的練習中對局部、細節進行審視、取舍、提煉與安排。要逐漸使創作過程中的情緒反應與表現能力獲得穩定—發展—再穩定—再發展,隨時適用于聲樂的表演。當演唱者出現在舞臺上時,創作的激情應呼之 即出,揮之即去,變化有序,收放自如。
藝術處理的過程,是一個歌手以自己當前的歌唱狀況與控制能力結合自身修養從而進行聲音控制的過程,是在歌唱狀態穩定之上對聲音的進一步控制,這種控制是建立在其音樂修養上的。因此,僅僅學習發聲的方法和技巧是不夠的,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我們演唱任何一首歌曲,都有一個研究——理解——處理的過程。我們應該懂得,生動的藝術表現只有在廣博的文化藝術修養的基礎上才可能建立。任何動人的歌唱,無論是語言、音樂、感情的宣泄和意境的創造,都是演唱者早時生活和藝術積累在內心融化后的產物。有了深厚的藝術積累,才可能深入領會歌曲的內容和美的價值,從而產生對作品的熱情,在演唱中使歌曲得到生動感人的體現。在演唱者具備了一定的演唱功底后,他對某一聲樂作品背景的認識程度將直接決定其在此作品上的演繹水平。對作品的認識,要從時代、作者的個人背景入手。對作品背景和作者的創作狀態的認知有:作者完全依從當時社會主流音樂風格創作;作者有意打破當時主流風格,介于兩者之間;歌曲風格。有一點需要提醒:同一作者在不同階段甚至同時期的不同心情下有些風格都會有逐漸的變化甚至是突破。盡可能細的去挖掘這些不同將會使音樂具有無窮表現潛力。要表現和創造音樂,徒有愛與熱情還不夠,我們還必須學會用理智來調和,只有良好豐富的感情配以精確的技術理性,藝術表現才能成功。感情是瞬間的,音樂作品則是對“瞬間”的捕捉、延伸與積累,缺乏理性就沒有情感的積淀,作為一名歌手,應該具備細膩寬厚的感情,真誠摯熱的激情,崇高而一絲不茍的理性和對人文的深深的關切。
責任編輯:馬林
參考文獻:
[1]尚家驤.歐洲聲樂發展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
[2]那查連科.歌唱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
[3]沈湘.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