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讀取他人手機數據,相互了解而實現交友的服務,已經在西方社會成為一種流行的新趨勢。
2007年,一部名為《我在地鐵上用藍牙追到一個MM》的手機小說,在中國的白領圈中廣受青睞。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宋無衣的單身小白領,每晚加班之后搭乘地鐵回家,心情倍感凄冷。一次在地鐵中,通過手機藍牙認識了一個叫Candy的女孩,從此演繹出一段手機版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不知是想印證小說中的浪漫,還是小說本身就來自現實生活,據說,在北京新開通的地鐵五號線上,地鐵男女們在去年就流行起了手機藍牙交友。
聽起來確實很美妙!但是,如果更進一步呢?
興趣標簽
通過讀取他人手機數據,從而相互了解實現交友的服務,在歐美國家,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的新趨勢。這說明,盡管社會化網絡的大部分江山已經被Facebook(www.facebook.cn)、 MySpace(www.myspace.cn)掌控,但是在移動社交網絡領域,依然有一些顛覆性的新嘗試。這些新嘗試,大膽地將Facebook 、 MySpace這樣的社交網站,通過手機從虛擬空間搬到了現實中。
英國的Next2friends.com是一個被廣泛討論的移動社交網絡平臺。該網站在2007年圣誕節之前新推出了一項可以在手機上添加“興趣標簽”的測試版軟件。如果某位用戶在該網站上下載了Next2friends測試版,并在自己的手機上添加了“單身,喜歡音樂”諸如此類的標簽,一旦在一定范圍內發現有運行該軟件的其他手機用戶,或有相同興趣標簽的用戶時,手機就會自動發送通知給該用戶。用戶可以在對此人做出觀察之后,進一步判斷要不要上去打招呼。這對于那些喜歡參加各種派對、俱樂部的社交狂人來說,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Next2friends使得社交網絡向與虛擬世界截然相反的現實世界轉移。”該公司的首席運營官Andrew Doyle說,“它為用戶在交往中創造了直接關聯,這在以前的交往中是沒有的。這個免費的Next2Friends版本遠比Facebook、 Linkedin、 MySpace更接近用戶基礎。”
無獨有偶,丹麥哥本哈根的Imity、法國的MobiLuck以及德國柏林藝術大學一批學生所成立的Aka-Aki,這些移動服務公司無一例外地也提供了相類似的技術。這些公司結合采用了藍牙技術,由于每一個手機藍牙芯片都對應一個唯一的認證碼,因而可以實現對每個人的精準定位。用戶可以利用手機,在方圓幾十米內,找到同樣使用了該項服務的用戶,相互了解彼此在網站上刊登的信息,比如說照片、共同的朋友、感興趣的話題等等。
個人電視頻道
2007年,另外一個關于社會化網絡的關鍵詞,就是“Twitter”。Twitter來自一家名為Obvious的公司,可以讓人們通過網絡或者手機,隨時向其他人的手機或者個性化網站群播報超短的文本信息。如今,Twitter已經吸引了幾十萬的用戶,他們隨時Twitter著,告訴人們自己腦子里冒出來的一些新想法,或者手頭正在進行的一些瑣碎的事情,比如上網,聽音樂,購物。
37歲的Walter Zai是一位喜愛野生動物的瑞士工程師。當他在南非觀賞野生動物的時候,世界上的另一些人卻正在看他,Walter Zai沒有意識到,當他使用一種叫Kyte的手機服務來創建自己的數字日記時,不知不覺已經成為了明星。
Walter Zai在一個叫Kyte的社交網站上下載了一個軟件,安裝在手機里。當他向活躍在kyte上的人們發送自己“南非之旅”的視頻和圖片時,他已經為自己創建了一個專門的交互式電視頻道,并且可以不受限制地添加內容。與傳統電視頻道不同的是,Walter Zai是這個頻道唯一的明星、導演和制片人。無數的觀眾通過手機或者Kyte網站,參與到Walter Zai的電視頻道當中來,跟他聊天,分享話題,參與投票。
Kyte網站上線于2006年4月,其創建者是32歲的Daniel Graf,他把世界上數十億的手機用戶看成是潛在的電視播出者。“以前,要運行一個電視網絡,昂貴的相機、衛星連接和工作室必不可少。”Graf說,“但現在產品的成本已經降到了零。你可以通過手機來分享你的生活,同樣有人來觀看。”

Graf透露,他現在已經想到了幾種可行的盈利模式,包括向那些希望在最熱門的頻道打廣告或者做推廣的公司收費,他會與頻道內容的創建者一起分成。“所有傳統電視的運營模式在這里同樣是可行的。”他說。
然而,即使是Twitter這樣熱門的公司,其創始人也承認,不管采取哪些商業模式,也只有在擁有大量用戶之后,才能發揮作用。“我們心中現在已經有了幾種商業模式。但是如果我們不能吸引大量的用戶,也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現在主要關注的還是用戶數的增長。”
中國版的“復制”
當國外出現一種創新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很可能不到一年,就會出現這種商業模式的“中國版”,并且迅速與中國本土化環境融合而取得成功,這在互聯網界早已不是什么新鮮的論調。
2008年1月15日,蘇州廣達友訊技術有限公司發布了名為“貝多”(www.bedo.cn)的基于位置的手機社交系統。與德國的Aka-Aki、英國的 Next2friends提供的服務相似,這個橫跨手機及PC互聯網的社交平臺采用了雷達技術,用戶可以通過手機獲知自己在GPS地圖上的位置,并掃描周邊的好友以及附近的活動信息。為了保護個人隱私,用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雷達進行設置來改變個人信息發布的范圍。目前,該系統已經在國內12個城市市區實現了基站定位。廣達友訊CEO穆榮透露,貝多正式版本的發布僅僅是一個起點,年內將支持更多的機型、更多的城市,服務和產品也會不斷豐富。
這是一種全新體驗。對于手機應用軟件開發商來說,這也是更為清晰的盈利模式。想像一下:如果一家餐廳想讓更多的人知道它的打折信息,還有什么比在GPS地圖上標注出來讓附近所有的手機用戶知曉更省事的方式呢?但是這種模式能否在中國最終取得成功,還有待于進一步觀望。
2007年所發生的一系列的事實都表明,無數移動應用廠商、手機制造商,以及移動運營服務商,都已經插足到移動社交領域來,試圖分得一杯羹:Google(www.g.cn)接連收購了包括Jaiku和Zingku在內的移動社交網站,還推出了 AdSense for Mobile開放手機wap廣告功能, 而Googlephone似乎也呼之欲出;MySpace已經與手機服務商Helio聯手推出移動社交網絡服務;諾基亞(www.nokia.com.cn)收購了美國社交網站Twango,試圖把Twango的共享技術整合到其關鍵性的S60平臺中去……
在Web2.0時代無數個成功故事版本的推動下,中國的移動應用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國際著名行業研究機構In-Stat(www.instat.com.cn)曾經預測,無線網絡設備今年進入中國市場,將刺激更多獨立的移動Web2.0公司出現,移動UGC(用戶生產內容)、移動社交網絡和集體智能成為移動亮點業務。 因此,對于這個最具手機發展潛力的國家來說,屆時將有更多的人不再感到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