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興,“梨”已經超越了水果和休閑方式的范疇,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2000年起,大興區政府專門聘請了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等科研院所的10多位專家,對全區的果品生產進行市場定位,對果農生產中存在的技術難題進行科研攻關,為農民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保障。為此,記者采訪了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林業果樹研究所副所長魏欽平,他主要介紹了節水、光照等先進技術。
梨樹節水
談話伊始,魏欽平就介紹了北京水資源的困境,北京地區屬全國嚴重缺水地區之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200多立方米,是全國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0,北京的農業用水又占總用水量的50%以上。
北京地區現有果樹種植面積260多萬畝,已成為市民休閑觀光、采摘旅游的主要場所,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來,北京果樹產業在提高果品質量、培肥地力、有機栽培技術推廣和果樹節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現有工程節水果園面積10多萬畝(包括滴灌、微噴和小管出流),僅占果樹種植總面積的7%,遠不能滿足北京農業節水的需要,研究出適合北京氣候特點的綜合農藝節水技術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具體說到梨樹的節水問題,魏欽平說,在生育期要保證梨樹正常的生長,僅靠降雨遠不能滿足樹體的生長需要,如果在梨樹最需水的關鍵時期,蒸發量卻很大,降雨量很小,則滿足不了梨樹的正常生長,水分的虧缺會引起產量的減產,表現在果數和果重上,此外還會對梨樹的生理造成損害,從而縮短了梨樹的生命期。但是過多的灌水也不合適,在梨樹需水期合理有效的灌水對于梨樹的生長和果實的品質產量有很大的影響,且應考慮水資源的有效利用。
針對以上情況,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林業果樹研究所承擔了“大興區梨品種引進及綜合配套技術研究與示范工程——節能(水、光)技術研發”項目,該項目根據北京市自然降水與果樹需水極不協調的矛盾:集中表現在春季果樹需水期干旱少雨、灌水資源不足,夏季雨水集中、易產生澇害、肥料流失嚴重,造成枝葉旺長、病蟲害泛濫,嚴重影響果實品質、風味和色澤。結合北京市現有水資源狀況,以土壤局部改良肥水耦合集貯水分、起壟覆蓋保墑排澇和交替溝灌等綜合農藝節水技術體系,實現果樹水旱互補,雨水集蓄節灌,早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夏季多雨時將多余的水分排出,使土壤的供水與果樹發育周期的需水盡可能協調一致,防止盲目性灌水造成的果樹供水過多、水資源浪費等問題,達到既節水、保肥,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又控制樹體旺長,減少裂果,提高果實品質,降低果園投入的效果。根據大興土壤類型、肥力水平和自然降水狀況等實際情況,通過不同有機肥類型和施用量的試驗,建立了土壤局部改良增施有機肥集貯肥水、起壟覆蓋保墑排澇、小溝交替灌溉梨樹優質綜合農藝節水技術體系。
光高效利用
一說到果樹的光照,普通人覺得很簡單,魏欽平說,其實這大有文章。提高果實品質與產量一直是果樹研究的重點,然而從前人的研究結果來看,人們重點只研究了樹形和光照對果實品質的影響,但從果樹不同樹形的冠層微氣候、冠層枝葉數量、冠層枝葉合理分布以及它們與果實的品質,產量之間的和諧關系研究幾乎沒有報道。影響果實品質的因素很多,除了品種遺傳特性以及環境光照因素外,葉幕光溫濕微氣候條件,冠層枝葉數量、冠層枝葉合理分布等因素通過對果樹生理的影響:如枝條、葉片和果實的生長發育,光合產物的積累,花芽的分化和果實成熟以及這些諸多因素最終影響到果實的品質與產量。因此,深入研究樹冠內微氣候的條件,冠層枝葉數量、冠層枝葉合理分布對梨果實產量與品質的影響,深入探討不同樹形微氣候、樹體枝葉分布特點與規律,不僅有助于建立優質、高效的樹形結構,而且對于揭示梨與微氣候和枝葉的生理反應關系、提高果實品質與產量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魏欽平說,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林業果樹研究所在梨樹的高光效利用方面進行了多年研究,具體是以梨樹的棚架形樹體為基礎,研究了棚架形梨樹冠層內微氣候因子與果實產量品質的關系。通過建立棚架形樹形光照分布圖,冠層枝葉與微氣候、冠層微氣候與果實品質的數學關系方程,確定影響梨果實品質的主要生態因子以及梨樹棚架形冠層最佳冠層枝葉類型、數量、空間分布,旨在為梨園改造樹形、進行合理修剪、培養合理枝葉群體結構、改善果實品質、提高產量,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和技術指導。系統研究了梨樹體結構光照分布體系,光照狀況與枝條數量、比例關系及對產量品質的影響。
田間示范應用與經濟效益
說到這些新技術的應用,魏欽平充滿信心,他們通過田間試驗、示范點建設、舉辦學習班和召開現場會等方式,進行果樹優質農藝節水技術的推廣應用,還發放了“果樹優質農藝節水新技術”光盤100套。在魏善莊碧海林果生產基地、安定圣澤林生態果業有限公司,南張華北京御豐園生態果業有限公司建立了節水灌溉示范基地。全區累計推廣節水灌溉面積1.5萬畝。與常規灌水相比,每年每畝平均節約用水180m3,全區共節約水量270萬m3,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0.8~1.6度,提高了果實品質,提高了價格,降低了肥水流失,示范園平均每畝增收節支860元,推廣應用每畝增收節支680元,全區共增收1020萬元。另外,還建立了高光效樹體結構示范基地:魏善莊碧海林果生產基地、安定圣澤林生態果業有限公司、南張華北京御豐園生態果業有限公司等,高光效樹體結構使樹冠光能利用效率提高40%以上,每畝可增收節支600~800元。推廣應用平面網架栽培技術2萬畝。在區、鎮、村領導的配合下,多次在青云店東趙村、南張華北京御豐園生態果業有限公司、長子營鎮朱莊精品梨示范基地和長子營鎮東北臺村舉辦果樹培訓班或召開現場會、傳授果樹整形修剪技術。生長季節又多次到各個果園向果農傳授鴨廣梨、鴨梨管理技術、西洋梨的管理技術和促花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項目實施期間在果樹農藝節水技術和果樹整形修剪方面共培訓8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