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11月下旬,筆者隨團參加了在韓國首都首爾召開的世界廁所協會首屆會議。其間,“廁所革命”、“廁所文化”、喚起人們重視廁所衛生的意識,成為了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00多名代表的熱門話題。當然,筆者也被這些話題深深地感染著、打動著,每天縈繞在腦子里的都是“廁所問題”。特別是大會組織的一系列參觀考察,對韓國的廁所文化有了新的感受與理解。
豐富的“廁所文化”內涵
一進入韓國的廁所,首先感受到一股文化氣息。在入口的墻壁上繪有大量的花卉圖案,洗手池臺上還擺著幾盒小花,在各個分割的單間內,也布滿了各式各樣的繪畫裝飾,坐在坐便器上,進入眼簾的是豐富多彩的圖案,就連男廁所的小便池前,也還貼著幾句格言,或掛著一幅裝飾的彩畫。無疑,這會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建在高速公路服務區里的廁所更是講究,有的特意安裝了大玻璃窗,讓人可以觀賞到外面的青山綠水,一洗高速路上奔波的疲勞。
韓國倡導的“廁所文化”的主要內容,不僅僅體現在文化氣息、環境幽雅上,更是體現在設計周到、清潔衛生、設備齊全上,總而言之就是充分體現出人文關懷。在公共廁所內,一般都設置殘疾人、兒童專用空間,而且都非常整潔衛生。洗手液、烘手機、手紙等一應俱全。有的還設有換墊圈紙的設備,需要時輕輕搖動一下手柄,墊圈紙就自動換成新的。在廁所內還配置了換尿布的盒子和嬰幼兒保護椅,并配有芳香劑和除臭劑。外面,還有一排椅子供人休息。
韓國重視廁所文化,連對平時的一些說法也進行了改變,例如把“上廁所”改說為“去化妝室”。這語言上的變化折射出的是人們思想意識的轉變,是對廁所文化認識的再深化。正像韓國廁所協會主席沈載德先生所說:“公廁不僅是方便之所,而且還應該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文化休閑的一角,人們可以在那里小憩、梳妝甚至是思考”。
韓國人為此做出了很大努力,成立了“化妝室文化協議會”,以“自然保護、正常維護和觀光”為主題,對不同地點的公共廁所,根據與環境相協調的原則,進行了各自不同的整改。比如,對各地民俗村里“化妝室”的整改,就依照當地過去農宅的樣式,用厚厚的稻草苫封蓋房頂,用青藤綠化周圍的矮墻,與鄉土氣息融為一體;對古老宮廷里的化妝室,就仿照傳統建筑風格,采用脊式房頂和青瓦紅磚,與古色古香相一致;對旅游區“化妝室”的整改就盡量取之各自特有的材料或景色,在濟州島就取用當地的火山巖堆砌墻壁,在雪岳山國立公園就以那兒的景色為素材繪制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山水畫,與當地的風景相輝映;在世界杯賽場外的“化妝室”則被設計成足球的形狀,遠遠看去就像一個大型足球的雕塑,與其他千姿百態的雕塑作品構成了體育賽場的特有氛圍,若不靠近,很難想象到那是一座廁所。陪同參觀的人告訴筆者,許多韓國民眾看到它,就會受到激勵,就自然而然地想起韓國足球在當年世界杯上打入四強的鼓舞人心的場景。總之,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韓國在廁所文化方面已取得了世界認可的成就。
“廁所文化”廣泛普及

韓國“廁所文化”這一概念的真正形成是在2002年韓日共同舉辦世界杯之前。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韓國的廁所還處于比較低的水準,由于1986年舉辦亞運會和1988年舉辦奧運會,在舉國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廁所水準有了很大提高,但還趕不上發達國家的水準。
在韓日共同舉辦世界杯之前,韓國領導層清楚地看到,本國的廁所與日本相比,確實不夠衛生,并將此放到關系國家恥辱的高度來認識,提出在世界杯舉辦之前,市民團體、政府和媒體,應該興起改變韓國廁所文化的革命。為此,韓國國會全票通過了“廁所法”,從而成為了世界上唯一擁有廁所法律的國家。
到目前,韓國的“廁所文化”已得到廣泛普及,這種理念已滲透到禮品和建筑物中,當然又以此生動地宣傳了廁所文化的理念。
先說禮品。就是在世界廁所協會首屆會議期間,代表們每人收到了一個包裝精美的小盒子,打開一看,里面裝著一個精致靈巧的馬桶模型。乍一看到它,感覺好像不那么雅觀,因為將它制作的再精巧,它畢竟還是馬桶呀!但細一琢磨,是自己的觀念應該轉變,也只有轉變了那種傳統觀念,才能自覺推進廁所文化的發展。這樣說來,馬桶模型這件小小的禮品,還真有不小的啟迪作用。
再說建筑物。韓國議員沈載德也是首屆世界廁所協會大會的發起人,就設計建造了一棟“廁所屋”。這棟竣工不久的世界獨一無二的“廁所屋”是他的私家住宅,之所以把這棟二層小樓稱為“廁所屋”,是因為整個樓房的外觀造型是一個巨大的馬桶形狀。而沈先生卻將此住宅稱為“解憂齋”,賦予了文化風韻。沈先生早在十多年前擔任水原市市長的時候,就竭力倡導推行廁所文化,把“世界的水原!水原領導廁所文化潮流”的宣傳語赫然印在該市的地圖上,而且將廁所位置在地圖上標注得比旅館還醒目。現在他又以“廁所屋”來宣傳推進廁所文化,凡是來參觀的人無不為他這種精神而感動。
韓國的廁所文化非常注重以科技為支撐。凡是從事相關事業的單位或企業,大都有研發部門,在全國已經形成了一支強有力的科研隊伍,結合實際需求進行科技創新,因此新產品不斷被研究開發出來,尤其在節省用水、防臭除臭方面,科研人員下了很大功夫,研制出了一批新產品。在糞便處理、污水處理及循環利用方面,也不斷有新的科技成果問世。
(責任編輯 鄧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