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回歸理性

2008-01-01 00:00:00
個人電腦 2008年4期

我始終認為,健康的行業發展趨勢離不開一個健康的行業領導者。近十年GPU的迅猛發展與nVIDIA和ATI(已于2006年底被AMD收購)的騰飛緊密相連。從TNT2和Rage 128到現在的GeForce 9和Radeon HD3000,從一張3寸軟盤到現在4張DVD光碟才能容納下的游戲,我們的娛樂方式也正在以令人驚訝的速度更加豐富多彩著,這種速度甚至掙脫了摩爾定律的約束。

不過,與英特爾“Tick-Tock”的穩定步調不同,nVIDIA和ATI并沒有為自己公開設定這樣的長遠發展計劃,我們只有在回顧GPU發展歷程的時候,才能隱約看出一些“按部就班”的跡象。然而,近兩年來的GPU發展軌跡卻令我有些不安——在一次一次迎接“不確定的驚喜”的時候,這種不安更加讓人感覺如芒在背。高端市場,旗艦級產品不斷涌現,世界記錄(無論是3D游戲幀率還是標準測試軟件得分)被不斷刷新,但可怕的功耗、巨大的發熱量和令人難以容忍的噪音沒有引起廠家足夠的重視。在我看來,無論是GeForce 9800GX2還是Radeon HD3870 X2,旗艦級雙GPU單卡之所以出現,只是為了一爭“性能王者”的虛名,因為作為一款顯卡,它為了單純的性能指標幾乎放棄了其他的一切;在主流及中低端市場,產品線的不斷更新帶動主流顯卡市場整體價位持續走低,對用戶而言這無疑是十分實惠的,但接近半年一次的更新速度似乎又有些太快了。不可否認的是,主流產品線的更新能為用戶帶來切實的性能提升,但產品生命周期銳減,使得用戶不得不開始質疑采購初期的投資是否足夠理性,對于預算原本就不多的人群而言,這的確是難以面對的。

今年1月下旬,AMD發布了RV635和RV620兩款主流顯示核心,加上同期問世、面向發燒友的雙GPU解決方案R680,以及去年底發布的RV670XT和RV670Pro,AMD將全線GPU更新到了55納米制造工藝——在制造工藝方面全面領先于nVIDIA。隨著新GPU的發布,Radeon HD2000系列顯卡也正式退居二線,Radeon HD3000系列在價格方面完全實現平滑過渡,令我們不得不再次佩服AMD調控市場的手段。與AMD的一氣呵成相比,nVIDIA的行事作風可以用步步為營來概括:首先在去年年底發布G92核心的GeForce 8800GT,適當彌補了GeForce 8800GTS與GeForce 8600GTS之間的真空;在GeForce 9600GT到來之前的兩個月,又以縮減了顯存位寬的GeForce 8800GS緩解市場壓力;隨著GeForce 9600GT正式面世,nVIDIA主流及高端產品之間的產品斷層局面已經得到全面解決。不過在主流及中低端市場,扛旗的依然是上一代G84核心的GeForce 8600GTS/8600GT和G86核心的GeForce8500GT。從技術角度而言,AMD在GPU領域已經占據了明顯上風,但實際的市場狀況卻并非如此。

AMD:最近有點兒急

平心而論,近半年的AMD有些不像我所了解的AMD了:一向靜如處子的AMD在近半年頻繁開火,足跡遍及CPU、主板芯片組和顯卡領域——當然,縱觀IT圈的幾大巨頭,也只有AMD目前有這樣的資本可以面面開花。

在并購ATI后,AMD在主板芯片組方面的軟肋已經不復存在,更獲得了ATI的附贈品——一流的獨立3D圖形核心研發平臺。多年以來只能在C PU領域單線作戰的AMD“一夜暴富”,手中資源甚至令英特爾垂涎,一個完整的桌面平臺化戰略隱約浮出水面。于是在收購完成一年后,AMD整合ATI在芯片組和獨立3D顯示核心方面的資源,包裝出了AMD Spider蜘蛛平臺——業界首個集三大核心部件(CPU、主板和顯卡)于一體的桌面級平臺解決方案,這其中顯卡部分的主要支持便來自于包括RV670在內的55nm制造工藝GPU。但無論是PCI-E 2.0還是HyperTransport(簡稱HT)3.0,就目前大多數用戶的應用水平來看,其優勢還停留于紙面,通過實戰——尤其是大眾化的普及應用實戰來體現自身價值的道路還很漫長,更何況CrossFire-X的軟硬件基礎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在蜘蛛平臺的策劃上,AMD有點兒急。

以采用RV670XT核心的Radeon HD3870為首的HD3000系列顯卡與上一代Radeon HD2000系列顯卡在架構上基本保持一致,同樣采用超標量統一渲染架構。55納米制造工藝帶來更高的集成度,理論上在流處理器數量和晶體管密度上應該更上一層樓,但在對比這兩代顯卡的技術規格詳情時,我們卻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與相同市場定位的前一代產品相比,Radeon HD3000系列顯卡的晶體管數量并不占優,而兩者的流處理器數量卻保持一致。不僅如此,二者在顯存位寬和顯存環路總線帶寬等關鍵指標上依然保持驚人相似,就連核心頻率和顯存頻率方面也占不到便宜。換言之,AMD將全線3D顯卡更新至55納米工藝,除了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外,帶給用戶最大的改善就是顯卡功耗方面得到了些許縮減。很顯然,55納米制造工藝下,GPU的架構和技術規格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也為AMD在日后的進一步動作打下良好基礎。不過我個人認為,關鍵技術規格變動不大,僅僅是制造工藝得到提升,實在不能算是顯卡更新的一個理由——用戶獲得的直觀投資回報太有限了。更何況,在R600系列GPU發布半年后再次導演顯卡產品線全面更替,AMD這一步棋,實在有點兒急。

當然,Radeon HD3000系列顯卡在技術環節上也并不是一無是處。首先,它支持第二代PCI-E總線規范PCI-E 2.0,與前代規范PCI-E 1.1相比,PCI-E 2.0的總線帶寬提高了一倍,可以有效避免高分辨率3D渲染場景中材質運算量以及材質體積由于抗鋸齒、各異向過濾等功能的開啟而呈幾何級增長所帶來的帶寬瓶頸問題。不過就目前的應用水平而言,對PCI-E總線帶寬的需求還遠沒有達到讓PCI-E 2.0出手的程度。Radeon H D3000系列顯卡還進一步升級了DirectX版本,由之前的DirectX 10升級至DirectX 10.1,相應的Shader Model 4.0也升級至Shader Model(簡稱SM)4.1。DirectX 10.1的陰影濾波功能得到增強,32位浮點濾波改善了渲染精確度,在渲染光線反射和折射時的視覺效果較DirectX 10有了明顯提高(AMD反復演示的“乒乓球”圖示就是為了說明這一點),此外,DirectX 10.1還包含其他方面的改進,例如多核系統優化、API調用優化、抗鋸齒控制和更新的驅動模型WDDM 2.1等。在業界率先為全線產品提供DirectX 10.1和SM 4.1支持,AMD在技術層面已經領先于競爭對手nVIDIA——直到GeForce 9發布,nVIDIA也絲毫沒有表現出對DirectX 10.1有任何的興趣。畢竟對于目前的軟件應用環境,DirectX10.1還是一項面向未來的技術規范。

雖然Radeon HD2000系列顯卡還沒有完全退市,但Radeon HD3000在價格上完全實現了平滑過渡,因此對于現階段采購顯卡的用戶而言,沒有任何理由不選擇技術規格更高的Radeon HD3000系列顯卡。盡管產品線相對整齊,但AMD的獨立顯卡產品的市場表現似乎并不令人滿意,市場關注度落后于nVIDIA大概10個百分點(詳情請參閱中關村在線ZDC調研報告)。大多數板卡廠商在芯片代理上并沒有明顯傾向性,均同時經營nVIDIA和AMD兩家顯卡產品,但從我們所掌握的情況來看,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基于AMD顯示核心的產品數量和種類也并不豐富。一些老牌顯卡廠商的舉動同樣讓我們開始擔憂AMD在顯卡市場的表現,艾爾莎已經明確表示在Radeon HD3000入駐市場后,將不再推出基于RV670系列顯示核心的顯卡產品。目前在與nVIDIA同價位產品進行對位時,AMD的顯卡產品在性能方面并不占任何優勢,這不禁讓我們開始想念當初憑借巧妙的市場定位贏得中高端性價比桂冠的Radeon HD2900XT。也正是出于這種考慮,AMD定制了Radeon HD3690(基于縮水版RV670Pro核心,但顯存位寬減半)等特殊型號,你甚至無法在AMD官方網站上找到這些產品的詳細信息。通過適當的技術規格調整,將定位較高的GPU縮水委身于較低的市場環境中往往能收到奇效,看來AMD這回還會如法炮制過去屢試不爽的“田忌賽馬”策略。

nVIDIA:警惕潛伏危機

如果說AMD最近的表現略帶一絲急功近利的焦躁,nVIDIA的表現則要顯得平和得多。面對AMD連珠炮似的產品更新,nVIDIA只是問或使出太極拳以守為攻。去年年底,G92核心的GeForce 8800GT登場,這也是在G80問世一年后,nVIDIA的首次“創新”舉動。根據慣例,在發布新系列GPU時,nVIDIA會以技術規格“最完整”的高端產品打頭陣,然后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通過縮減技術規格,逐步完成全系列GPU布局。但當用戶翹首期盼G90的時候,nVIDIA卻出其不意的將G92換作了先頭部隊。

談到nVIDIA改變推新策略,就不得不重溫一下AMD Radeon H D2900XT的溫柔一刀。當時Radeon HD2900XT是AMD最高端的顯卡產品,雖然在性能上落后于nVIDIA的旗艦產品GeForce 8800Ultra,僅與GeFotee 8800GTX基本持平,但在價格定位上Radeon HD2900XT卻占盡先機:它甚至比相同定位的GeForce 8800GTX便宜近50%,與GeForce 8800Ultra的價差更是令人咂舌。正是因為放棄了旗艦之爭,攜巨大價格優勢的Radeon HD2900XT才能在中高端市場表現得游刃有余。出于對Radeon HD2900XT性價比的顧慮,又急需一款新產品燃起市場熱情,nVIDIA選擇讓G92打頭陣也不難理解了。

事實證明,G92核心的GeForce 8800GT的確是一款十分特別的產品。除了具有令人疑惑的型號(按照常理,G9X系列的顯卡應該隸屬于GeForce 9)之外,價格定位于GeForce 8800GTS和GeForce 8600GTS之間的GeForce 8800GT還擁有出人意料的出色性能:不僅拉開了與GeForce 8800GTS(當然,8600GTS更不在話下)的差距,在與GeForce 8800GTX對位時也毫不示弱,這使得GeForce 8800GT瞬間取代Radeon HD2900XT成為顯卡市場的神奇小子。

不過,GeForce 8800GT的好日子并不長。AMD隨后發布的55納米新品Radeon HD3850再次充分詮釋價格真空檔對于一個商人而言是多么致命,nVIDIA不得不對GeForoe 8800GT進行瘦身計劃以應對AMD所擅長的價格策略,并為GeForce9600GT鋪路。雖說GeForce 8800GS通過縮減核心頻率、顯存位寬和流處理數量等關鍵指標換取了價格平衡,但它的身份注定了只能跑上兩個月龍套,G94核心GeForce 9600GT正式上市也標志著“正宗”GeForce 9系列顯卡在主流市場的部署完成。

從G92開始,nVIDIA為新推出的顯卡引入了PCI-E 2.0總線規范,G92核心GeForce 8800GT也是業界第一款擁有PCI-E 2.0接口的顯卡產品。與GeForce 8800GT相比,G94核心GeForce 9600GT保持了256bit顯存位寬,流處理器數量由之前的112個下降至64個——這個值甚至要低于GeForce 8800GS的96個。其核心頻率和Shader頻率均高于GeForce 8800GT,顯存標準容量為512MB——令我感到慶幸的是,GeForce 9600GT不會有256MB顯存配置的版本,這也避免了在高分辨率3D游戲環境中出現性能跳水的尷尬(這種情況在256MB顯存的GeForce 8800GT和Radeon HD3850上屢見不鮮)。

G94和G92最大的改進在于nVIDIA針對高清娛樂的PureVideo HD技術,新加入的動態對比增強功能(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和自動藍綠及膚色增強功能(Automatic Green,Blue and Skin Tone Enhancements),對于高清玩家來說應該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前者可以對基于幀的對比度直方圖進行拉伸,從而獲得更高影像對比度,在一些對比度較高的場景中,這項功能可以自動忽略低對比度場景,從而避免畫面破損;后者即自動色彩飽和度調節功能,可以提升絕大多數色彩的中調值,使整個畫面更加飽滿生動。這些應用于高清電視顯示芯片上的技術被集成到民用級GPU中,對普通個人用戶和以PC為核心的高清娛樂方式而言都是值得高興的。

GeForce系列顯卡出色的用戶基礎和出眾的3D游戲性能表現似乎令nVIDIA有些飄飄然。收購ATI,令AMD綜合實力大幅提升,與此同時,AMD在整合資源和應對多方壓力等方面也面臨著空前的挑戰——來自英特爾的CPU市場壓力、來自nVIDIA的3D圖形卡市場壓力和來自英特爾與nVIDIA的主板芯片組壓力令AMD有些疲于奔命。我們明顯感覺到nVIDIA工作重心的轉移:在GPU領域以守為攻應對AMD的同時,將更多精力放在了與英特爾的主板芯片組較量上。毋庸置疑,3D圖形領域強大的技術背景讓nVIDIA在推動整合型芯片組戰役時底氣十足,而獲得了ATI支持的AMD在這方面同樣不會甘做綠葉。但nVIDIA似乎并不像英特爾那樣對AMD的市場手段極為敏感。當AMD再次祭出降價殺手锏時,GeForce 9600GT極有可能陷入窘境。從目前的市場行情來看,隨著Radeon H D3850的價格下滑,GeForce 9600GT的主要對手已經悄然轉變為Radeon HD3870。G94的性價比優勢隨著價格曲線的波動被一點點蠶食,我相信nVIDIA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不會過得太安逸。

基準測試

本次專題,我們邀請到來自麗臺、艾爾莎、華碩,微星、雙敏的9款顯卡產品,其中6款為采用G94核心的GeForce 9600GT,2款為采用RV635核心的Radeon HD3650。除此之外,我們還接收到了華碩最新推出的一款面向高級玩家的顯卡產品——ASUS EAH3850 OC Gear,這款產品的硬件配置和功能設計理念都依稀讓我們看到了華碩玩家國度主板的影子,在稍后我們將會為大家進行詳細介紹。

由于本次專題所涉及的產品數量有限,因此我們無法為用戶——尤其是中低端用戶提供較為全面的,具體到產品上的采購指南。不過,通過對近期問世的這幾款GPU進行對比測試,也有助于消費者更加直觀的了解它們的性能表現究竟處于什么水平,從而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確定采購的GPU種類。對于基于相同GPU的顯卡產品而言,除非核心技術規格差異明顯,否則很難從測試得分上判斷一款產品的優劣。因此用戶在選購顯卡的過程中,除了關注直接決定性能水平的核心技術規格(如頻率,位寬等)之外,同樣需要考慮顯卡的設計做工,用料等細節因素。

我們為本次參加專題的9款顯卡措建統一的測試平臺,安裝Windows Vista Ultimate并采用統一的操作系統設置。在對不同顯卡進行測試時保證測試軟件及3D游戲畫質設置一致,避免測試結果應設置不統一而出現偏差影響測試結果的科學性和可比性。

測試平臺的硬件配置如下

處理器:Intel Core 2 Duo E6550(2 33GHz,4MB L2 Cache,1333MHz FSB)

主板:Asus P5K Premium(基于Intel P35芯片組)

內存:2GB Kingston DDR2-800雙通道

硬盤:WD1600JS(160GB,7200rpm,8MB Cache)

電源:TT ToughPower 750W

基準測試軟件

由于3DMark Vanrage遲遲未能發布因此在本次顯卡專題中我們依然使用3DMark06作為衡量顯卡性能的主要手段。3DMark06由Futuremark公司開發,是目前為止最新版本的3DMark系列測試軟件,用于考察系統平臺的高級游戲性能。3DMark06包括了HDR/SM3.0圖形性能測試、高級SM2.0圖形性能測試;以及單核/多核系統的性能測試等。由于我們著重考察的是GPU的3D渲染能力 因此其中單獨利用CPU來對3D場景進行渲染的CPU子項測試得分忽略不計。不得不承認的是,從3DMark06的測試腳本來看,已經與目前的硬件技術發展水平存在一定距離了。

在3DMark06的測試中,我們首先在默認設置下進行測試,畫面分辨率為1280×1024,全屏抗鋸齒選項和各異項性過濾選項均關閉。隨后,我們將畫面分辨率設置為1600×1200,并開啟4倍采樣全屏抗鋸齒和4倍各異項性紋理過濾。兩項測試分別進行三次,分別取兩個最高值的平均數作為測試成績。隨著畫面分辨率和畫質的大幅度提高,材質體積和運算量都會呈幾何級增長,因此測試得分也會出現明顯下降趨勢。

從下面的測試柱狀圖中可以看到,在默認設置下,公版GeForce 8800GT以萬分以上的成績高居榜首,新問世的公版GeForce 9600GT屈居第二,接下來是以微弱劣勢落后的Radeon HD3850。與公版Radeon HD3650相比,上一代同級別顯卡Radeon HD2600XT在性能表現上還具有一定優勢,這從雙方的技術規格差異上也不難推斷。當分辨率和畫質設置大幅提升時,GPU運算量陡增 顯存帶寬和容量對測試結果也構成了較為明顯的影響??梢钥吹?,顯存容量為256MB,顯存帶寬僅為128bit的Radeon HD3650和Radeon HD2600XT均出現了接近50%的性能跌幅,而規格較高、擁有512M8顯存容量和256blt顯存帶寬的GeForce 9600GT和GeForce 8800GT的性能下降幅度則相對較小,只有35%左右。對于大多數用戶而言,1280×1024是他們普遍使用的顯示輸出分辨率,在這樣的分辨率下,普通3D渲染任務并不會對GPu構成太大壓力。但考慮到目前高清娛樂方式愈發普及,用戶在判斷一款產品是否符合自身需求的時候,也需要將它在高分辨率下的性能表現(包括高清視頻解碼和高清游戲性能)考慮在內。

實際游戲應用

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如果用戶對測試軟件本身以及測試得分所對應的性能水平并不清楚,那么3DMark06的測試得分對他們而言就只是一個符號,很不直觀。相對而言,用3D游戲作為測試項目可以在實際游戲環境中真實考察一款顯卡的性能水平,無論是對測試過程進行即時觀測,還是以平均幀速率形式出現的最終結果,所代表的畫質和游戲流暢程度對于大多數用戶而言都一目了然。所以,除了標準Benchmark測試軟件之外,我們也挑選了目前熱門的幾款大型3D游戲作為測試項目。

需要提醒用戶的是,我們在3D游戲的測試過程中盡量避免了交戰場景的發生 因為與NPC交火會涉及到大量的AI和物理運算從而影響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在實際游戲過程中,同樣的顯卡和同樣的游戲畫質設置下,游戲平均幀率會低于我們所提供的測試數值

《使命召喚4》 這無疑是今年最受矚目的一款第一人稱射擊游戲。使命召喚系列FPS游戲擁有廣大且狂熱的支持者而《使命召喚4》放棄二戰背景,以現代戰爭為主題并重新開發全新的戰斗系統,無疑會受到更多玩家的追捧。在《使命召喚4》中,16個著力點設計可以讓玩家親臨更加真實的戰斗場景,宏大的戰場畫面和改進的武器系統也讓游戲更具可玩性。在《使命召喚4》中,我們在多人游戲模式下新建并進入游戲,由于沒有其他玩家或NPC參與,因此最大化避免了AI和物理運算對測試成績造成的影響。我們在游戲中利用命令行錄制一段具有復雜場景變化的demo,隨后利用Fraps記錄不同顯卡配置和畫面設置下播放該demo的平均幀速率。幀率越高,代表顯卡在該項游戲測試中的表現越出色。

從上面柱狀圖中不難發現在《使命召喚4》的測試中,不同市場定位產品之間的價格差距完全反映在了游戲測試過程的平均幀速率上。定位最高的GeForce 8800GT無論在普通分辨率還是在高分辨率下,均能在保證不錯畫質的基礎上為用戶提供流暢的游戲體驗。新問世的GeForce 9600GT在特效支持上不存在任何問題,同樣可以為用戶提供較為出色的畫面質量,只是在游戲幀率方面存在10幀左右的跌幅。Radeon HD3850也是如此,雖然在保證畫質的基礎上幀率再次下跌,但依然保持了30fps以上的幀率。如果用戶的要求不是十分苛刻,這個幀率水平下的游戲體驗也還算可以接受。定位較低的Radeon HD2600XT和HD3650在該項測試中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幀率保持在15fps左右。如果用戶可以容忍以犧牲特效和分辨率來換取游戲流暢性的方案 那么這兩款顯卡在該項游戲測試中的表現也可以達到及格水平。

《虛幻競技場3》 Epic Games開發小組開發的新一代虛幻競技場游戲,原名為《虛幻競技場2007》。采用Unreal Engine 3引擎的《虛幻競技場3》是一款科幻題材的第一人稱射擊游戲,游戲場景設置和以網絡對戰為主的游戲模式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經典的Quak e系列FPs游戲。但與Quake相比,強調光影特效的《虛幻競技場3》擁有唯美的畫面這是前者無法比擬的。我們在游戲中完成畫質設置,然后退出游戲,利用King Bill MatrixMC開發的專用測試腳本,調用一個單機游戲場景對顯卡進行性能測試。同樣測試結果為即時3D場景渲染的平均幀速率,數值越高,表示顯卡在該項游戲測試中的表現越出色。

《虛幻競技場3》的測試結果并不在我們的意料之中。作為一款推出不久,在特效支持和操作模式上都“與時俱進”的第一人稱射擊游戲,我們原本以為《虛幻競技場3》會對GPU構成較大的負載,不同定位的產品其測試結果也會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但事實恰好相反,在對這款游戲進行畫質設置時,我們發現《虛幻競技場3》在選項設計方面非?!昂啙崱?,大多數常見的細節選項在這款游戲中都不見蹤影而僅僅是用兩個拖動的指針來調節“材質細節”和“世界細節”的復雜程度。雖然這種選項設計對于游戲畫面質量的可調節性有所影響,但考慮到這款游戲的設計重點在于網絡對戰,即更看重操作性和多玩家之間的互動娛樂性,因此為畫質調節配備“傻瓜設置選項”的做法也無可厚非。從測試得分柱狀圖不難發現,對于技術規格較低的Radeon HD3650和Radeon HD2600XT而言,游戲分辨率的高低變化會造成比較明顯的性能波動:而對于技術規格較高、市場定位于主流及中高端用戶的GeForce 8800GT、GeForce 9600GT和Radeon HD3850而言,分辨率由1280×1024提升至1600×1200并沒有對測試成績造成太大影響,換言之?!短摶酶偧紙?》的工作負荷程度還遠遠無法對這幾款GPU構成威脅。令人高興的是:無論幀率相互高低如何,上述幾款GPU在這款游戲中的表現都非常流暢,畫面質量也相當令人滿意。

《孤島危機》 《孤島危機》(Crysrs)已經成為“硬件黑洞”的代名詞。基于Cry Engine 2引擎的《孤島危機》是第一代產品《孤島驚魂》(Far Cry)的續作,同樣強調畫質細節的《孤島危機》引入了大量新穎的DirectX 10特效表現手法,如體積光,景深,粒子煙霧、動態光影模糊和16倍采樣抗鋸齒下的高動態光照渲染特效等,使得它在畫面質量上傲視群雄。實現這些光影特效能為用戶帶來極為逼真的場景感,同時也對GPU運算能力提出了異常苛刻的要求。因此,能在所有特效調整為“Very High”的高分辨率設置下體驗這款游戲成為無數發燒友競相追逐的目標。在這項測試中,我們首先在Medium特效和1280×1024普通分辨率設置下運行游戲所提供的GPU Benchmark——這是為了讓用戶知道,即便預算有限,但要想親身體驗這款游戲也并不是不可能,隨后我們將在High特效和1600×1200高分辨率下再次運行該Benchmark——考慮到本次專題涉及的顯卡規格并不算高,因此我們沒有使用“Very High”特效設置 即便如此,大部分顯卡的測試結果依舊慘不忍睹。

在《孤島危機》的測試中,我們充分貫徹了“以犧牲畫質來換取游戲流暢性”的方案。在1280×1024的分辨率和所有特效為“中等”的畫質設置下,較低端的Radeon HD3650也可以在測試中達到20fps左右的平均幀速率,這或多或少讓一直被神化的《孤島危機》顯得“和藹”了很多。不過,正如我們在前文提到的,實際游戲效果與測試得分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對測試過程進行觀測時,我們同樣也發現了低端顯卡的性能表現不太穩定,幀率起伏較大,雖然平均幀率還說的過去,但這依然會對用戶的游戲體驗造成比較明顯的影響。此外,我們還發現Radeon系列顯卡在游戲初始畫面中會出現花屏現象,這可能與驅動程序和《孤島危機》針對nVIDIA進行專門優化有關。所幸的是,當游戲菜單出現時,花屏現象會自動消失,并不會影響正常游戲。

隨著游戲分辨率和畫質設置的提高,所有參測顯卡的得分水平都出現大幅度跳水,10fps上下的成績著實無法令人恭維,當然,我們從一開始就沒有希望面向主流市場的GeForce 9600GT和Radeon HD3850能在這項測試中讓人眼前一亮。事實證明了《孤島危機》的光環并不會因為主流市場的“奇兵”而有所減淡。想玩玩,沒問題;但要想舒舒服服的玩就得大把掏錢升級PC了。

《失落星球》 從XB0X360移植到PC平臺上的《失落星球》由CAPCOM公司開發,玩家在這款科幻題材的射擊游戲中扮演一名失憶但身懷絕技的士兵。作為一款DX10游戲,《失落星球》同樣應用了大量高級光影特效,包括平行位移貼圖,高動態光照渲染,粒子煙霧等,即時讀取系統避免了頻繁的Loading畫面,增強了游戲的連貫性。這款游戲以恢宏的作戰場面和細致入微的物理特效著稱,對系統的3D場景渲染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這項測試中,我們使用游戲默認的畫質設置——對于主流及中低端用戶而言這樣的畫質水平足以讓他們滿意,且能照顧有限的硬件性能并達到相對不錯的游戲幀率。分辨率設置則分別選擇了主流的1280×720和高端的1600×1200。測試結果為兩個作戰場景幀速率的平均值。

《失落星球》最為智能的設計,是當用戶應用了超出顯卡性能極限的畫質設置時,在游戲過程中會不斷被強行暫停游戲,并被告知需要調整畫面設置以便流暢運行游戲。盡管《失落星球》中存在大量物理運算需要依仗CPU處理,但其3D特效的復雜程度絲毫不亞于《孤島危機》,因此不同市場定位GPU之間的性能差距可以十分直觀的通過平均游戲幀率反映出來。通過幀率柱狀圖可以看到,低端顯卡在該項測試中重蹈了《孤島危機》中的覆轍:在普通分辨率1280×720下的表現基本合格,但當分辨率提高時,隨著材質運算和材質體積的幾何級增長,低端顯卡的GPU運算能力以及顯存帶寬和顯存容量方面的劣勢暴露無遺,游戲幀率也跌破20fps。盡管如此,面向主流市場的GeForce9600GT在該項測試中的表現還是頗為令人滿意的,幀率在60fps左右起伏,將分辨率提升至1600×1200后下也可以達到40fps較為流暢的水平。當然,如果用戶希望更加全面的體驗《失落星球》的魅力,不僅需要一塊好顯卡來滿足光影特效的需求 還需要搭配一顆足夠強大的CPU來完成游戲場景中復雜的物理運算任務。

高清播放進行時

對于絕大多數用戶來說,高清視頻的播放可能還顯得比較遙遠,畢竟目前主要的問題已經從是否能夠流暢的播放高清視頻,轉移到缺少足夠的片源上來。這時,不少用戶往往會產生一個疑問,那就是是否有必要在購買顯示卡的時候考慮高清支持方面的因素。實際上,這與目前兩家顯卡廠商的宣傳方式有著很大的關系——兩家主流顯卡廠商均把宣傳重點放在了高清視頻的播放上。換句話說,現在我們提到的AVIVO HD也好,Pure Video HD也罷,從廠商宣傳的角度來看,重點是這兩種視頻技術均可以支持高清視頻的解碼??雌饋?,對于那些對高清視頻并不怎么感興趣,或是短時間內仍將主要欣賞DVD的用戶來說,這兩項技術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事實上呢,是否真的如此呢?

AVIVO HD

AVIVO HD是集成在AMD最新的3D顯示核心中的一種視頻優化技術。它是由之前的AVIVO技術發展來的,它被設計成實現數碼圖片,視頻顯示等相關應用的平臺,其允許更加容易的進行視頻采集 編碼解碼,處理和顯示操作,以滿足目前日益擴大的家庭多媒體需求。早期的AVIVO功能事實上是由3D顯示核心中的Shader來進行運算的,由于不同級別的3D顯示核心的Shader運算能力不同,因此在性能方面的差異也較大。而在升級到AVIVO HD后,AMD將專門從事視頻解碼,優化的UVD(Unified VIdeo Decoder)整合進最新一代的GPU中從而使流處理器徹底解放出來從事3D運算,視頻部分則完全交由UVD來進行運算。

AVIVO HD功能絕不僅僅是提供高清視頻的解碼運算能力這么簡單,它還提供視頻優化功能。它可以提供諸如De-Interlacing,降噪、畫面銳化的功能,這部分功能即便是不播放高清視頻同樣有效,比如我們在欣賞DVD時,AVIVO同樣在工作著,在打開AVIVO的情況下 我們會得到更好的視頻回放質量。而借助UVD,AVIVO HD可以提供全高清格式的解碼支持,無論是H 264還是VC-1,都可以不借助CPU的輔助運算,獨立完成解碼運算,徹底解放CPU。

除此之外,AMD還提供了AVIVO Video Converter可以支持MPEG-1、MPEG-2,VCD、SVCD、DVD、MPEG-4/DivX、WMV9、Portable Media Center、H.264/AVU、MPEG-4/PSP和H.264/IPod等多種格式。Video Converter內置了各種編碼轉換的模式 它會記住每種編碼的最佳轉換方式 以此將最優的算法應用于各種轉換。Video Converter甚至提供了Sony PSP游戲機和蘋果-Pod的視頻格式。這種格式之間的轉換以往一般是由CPU運算完成,借助AVIVO Video Converter這部分運算現在可以由GPU來完成,從而用戶可以在不影響正常使用電腦的情況下,完成各種視頻格式的轉換工作。

Pure Video HD

Pure Video HD是nVIDIA針對視頻優化推出的一項技術,這項技術由集成在GPU中的編解碼核心和Pure Video驅動、軟件共同構成。這項技術在2005年就已經出現在GeForce 7系列產品中,其主要作用是對視頻進行優化,使視頻播放得到更好的畫質。這方面nVIDIA早在其第六代產品中就開始引入被稱為VPU的處理核心,專門從事視頻的編解碼、視頻優化運算。

目前在nVIDIA最新一代的GPU中提供的Pure Video HD功能由三個部分組成:VP2、BSP Engm,以及AES128 Engm,其中BSP是專為H.264設計的解碼芯片;而AES128引擎則是提供HDCP所必需的引擎。這三個針對不同應用運算的處理器 可以提供全面的高清格式解碼支持。

當然,對于絕大多數用戶來說,最為直觀的表現就是Pure Video能讓我們的視頻質量更好。Pure Video HD同樣提供全面的視頻優化功能,從Inverse Telecine到De-Interlacing,從視頻降噪到圖像銳化,可以說是一應俱全,并且完全符合HQV標準。加上全面的視頻加速引擎,Pure Video HD可以將CPU從繁重的高清視頻編碼任務中解放出來,使視頻多任務操作成為可能。

從兩家廠商推出的針對視頻優化的引擎來看,即便是我們暫時不需要高清視頻,我們仍然可以從這兩項技術中獲益——即使是欣賞DVD,我們也能從這兩項技術中得到更好的畫質。實際上,目前高清播放距離我們已經很近了。目前阻礙用戶進人高清時代的一大障礙——高清光盤格式問題,已經完美解決。而各大光存儲廠商已經推出了相對廉價的藍光光驅,播放藍光高清影碟從技術層面已經不存在任何問題了。我們現在要做的僅僅是選擇一款好的播放軟件、一款能夠提供完美視頻播放解決方案的顯示卡,一臺藍光光驅以及一臺可以支持數字輸入,并且提供HDCP支持的顯示設備,就可以開始欣賞高清電影了。

ASUS EN9600GT

這款基于G94核心的GeForce 9600GT顯卡采用超薄公版設計,大面積鋁制散熱片緊緊覆蓋GPU和顯存顆粒,并以一顆靜音散熱風扇協助散熱。由于采用了公版設計,因此這款ASUS EN9600GT在核心頻率和顯存規格等核心技術規格方面并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其性能表現也與其他采用公版設計的GeForce 9600GT顯卡處于同一水平。與大多數3D顯卡現代感十足的表面貼畫風格相比,ASUS EN9600GT展現的卻是桃花簇擁的女俠形象,也許這樣的貼畫能俘獲更多女性用戶的芳心吧。

ELSA Gladdia 960GT

這款來自艾爾莎的Gladiac 960GT顯卡是一款采用公版設計的產品。由于獨立開發板型和散熱模具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財力,因此為了能讓新產品與GPU發布步調一致,大多數顯卡廠商都會選擇讓第一批產品采用公版設計。但對于艾爾莎這樣的一線顯卡廠商而言,其非公版設計的顯卡向來都被廣大用戶寄予厚望。盡管這款公版GeForce 9600GT在性能測試中的表現比較平庸,但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不久后推出的非公版產品會帶給用戶一個驚喜。

ASUS EN9600GT

這款基于G94核心的GeForce 9600GT顯卡采用超薄公版設計,大面積鋁制散熱片緊緊覆蓋GPU和顯存顆粒,并以一顆靜音散熱風扇協助散熱。由于采用了公版設計,因此這款ASUS EN9600GT在核心頻率和顯存規格等核心技術規格方面并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其性能表現也與其他采用公版設計的GeForce 9600GT顯卡處于同一水平。與大多數3D顯卡現代感十足的表面貼畫風格相比,ASUS EN9600GT展現的卻是桃花簇擁的女俠形象,也許這樣的貼畫能俘獲更多女性用戶的芳心吧。

ELSA Gladdia 960GT

這款來自艾爾莎的Gladiac 960GT顯卡是一款采用公版設計的產品。由于獨立開發板型和散熱模具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財力,因此為了能讓新產品與GPU發布步調一致,大多數顯卡廠商都會選擇讓第一批產品采用公版設計。但對于艾爾莎這樣的一線顯卡廠商而言,其非公版設計的顯卡向來都被廣大用戶寄予厚望。盡管這款公版GeForce 9600GT在性能測試中的表現比較平庸,但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不久后推出的非公版產品會帶給用戶一個驚喜。

MSI N9600GT T2D5 12

這款MSI N9600GT T2D512從PCB板到散熱器遮罩均采用了喜慶的大紅色,因此在眾多的深色調產品中顯得格外搶眼。從外觀便不難發現,這款GeForce 9600GT顯卡采用非公版設計,巨大的熱管散熱鰭片覆蓋了GPU和三星顯存顆粒,散熱片中部配以微星專利的大尺寸“海藻式”靜音散熱風扇,這樣的散熱設計顯然要比輕薄公版卡更能令用戶放心。與公版卡相比,MSI N9600GT T2D512的核心頻率和Shader頻率均要高出一截,這也為它贏回了更加出色的性能表現。也許有用戶對這款顯卡散熱系統上方的遮罩還不太了解,這同樣是微星獨創的一項設計。造型酷似賽車外殼的流線型塑料上蓋不僅可以在擁擠的機箱內起到隔離相鄰擴展卡的作用,同時還可以降低風路對流時的阻力,從而減少散熱時空氣對流所發出的噪音。

Leadtek WinFast PX9600GT Leadtek Win Fast PX9600GT Extreme

來自麗臺的Leadtek WinFast PX9600GT和Leadtek WinFastPX9600GT Extreme是一對孿生兄弟,除了表面貼畫的色調略有差異,這兩款顯卡的外觀幾乎一模一樣。在仔細對比了PCB板背部的電子元件布局和走線之后,我們更發現這兩款產品的電路設計也是如出一轍。熟悉PC硬件命名規則的用戶對Extreme名稱后綴不會陌生,帶有這樣稱謂的產品往往在性能或功能設計上都有獨到之處。對于這兩款麗臺顯卡,從外觀來看均采用的是公版板型設計,Leadtek WinFast PX9600GT EXtreme唯一的長處便是核心頻率要比Leadtek winFast PX9600GT高出了70MHz。也許用戶會對此心存芥蒂:僅僅提升了70MHz GPU核心頻率,就需要為此多支付100元錢嗎?事實上,作為一名硬件編輯,我個人也更鐘情于通過自主超頻來激發硬件潛能,這要比直接購買“超頻版”產品更有成就感。但對于大多數普通用戶而言,廠商推出的“超頻版”產品帶給他們最大的實惠不是性能,而是省心。自主超頻需要承擔風險,操作方法也并非普通用戶所熟悉的。由廠商調高GPU核心頻率,并經過了出廠前的無數次穩定性測試,相信這樣的“超頻”產品更能值得普通用戶信賴。

雙敏 火旋風HD3650

雙敏近年來在板卡領域十分活躍,總能推出一些價廉物美的產品,為預算有限的用戶提供更加豐富的選擇,這款雙敏火旋風HD3650便是這樣一款產品。它造型簡練,用一個鋁制散熱鰭片搭配散熱風扇來幫助GPU散熱,三星顯存顆粒則暴露在外。由于RV635XT采用55納米制造工藝,發熱量并不高,且大多數時候不會面臨過于繁重的3D渲染任務,因此這樣的散熱設計完全足夠。這款雙敏火旋風HD3650在背板上同時安置了DVI接口、S端子和HDMI接口,立足數字家庭娛樂環境高清視頻解碼任務的用意不言而喻。值得一提的是,這款Radeon HD3650顯卡售價不到500元,甚至要低于部分Radeon HD2400Pro顯卡。這樣的價位無疑是相當具有誘惑力的。

雙敏 無極9600GT玩家限量版

這款雙敏無極9600GT玩家限量版采用非公版設計,雖然各個頻率指標沒有突破公版限制,但它配備了大面積的鋁制熱管散熱系統和大尺寸散熱風扇,能為顯卡提供不錯的散熱效率。但令我稍感不解的是,如此“奢侈”的散熱系統,卻只覆蓋了GPU,而沒有為顯存顆粒提供散熱幫助,這的確顯得有些浪費。這款顯卡的用料和做工令我感到滿意,全固態電容和封閉式電感組成的供電模塊、清晰的PCB板布線、電子元件焊點干凈整齊,這些跡象表明雙敏正在向一流的板卡制造工藝逐漸靠攏。同樣,這款無極9600GT玩家限量版也在背板提供了DVI接口、S端子和HDMI接口這樣的數字家庭專用“三合一”接口。nVIDIA為G94核心強化了高清視頻解碼能力,配合這樣的視頻輸出接口配置,這款無極9600GT玩家限量版必然可以在3D游戲和高清娛樂兩方面大展拳腳。

ASUS EAH3850 OC Gear

這是本次專題唯一能讓我眼前一亮的產品。正如前文提到的,無論是主板還是顯卡,都正遭遇著產品同質化的尷尬。由于芯片組規格都由芯片巨頭們一手掌握,因此在技術規格方面并沒有留給板卡廠商太大的發揮余地;而公版卡的概念更是為產品設計套上了一個無形的枷鎖。隨著二線品牌顯卡在工藝水平上的不斷進步以及技術規格(如核心頻率等)上的超標準配置(二線品牌為了進一步提升產品性價比,往往會在一些關鍵技術指標上突破標準限制),我們已經很難通過單純的性能測試得分來判斷一款產品的優劣。對于用戶而言,價格相對低廉的二線品牌在產品品質和性能上的提升是令人歡欣鼓舞的,但對于一線廠商而言,繼續在產品設計上墨守陳規將無形增加二線品牌對自身、對市場帶來的沖擊力。作為硬件編輯,我們更希望能看到產品功能設計上的新鮮創意,而不僅僅是簡單的頻率提升。

在過去的一年中, 《個人電腦》多次為大家介紹過華碩玩家國度系列主板的新穎功能設計。這些設計極大提升了產品的易用性和娛樂性,為玩家國度主板樹立了極高的聲譽,當然,無論從開發成本還是實際銷售價位,玩家國度主板也是普通主板產品所不能比擬的。本月《個人電腦》實驗室接收到的這款ASUS EAH3850 OC Gear,依稀讓我們看到了玩家國度主板的設計理念。至于華碩是否會在顯卡領域也引入類似玩家國度的設計思路我們無從得知,但這款產品的確為顯卡領域的功能設計創新開了一個好頭。

ASUS EAH3850基于RV670Pro核心,采用Hynix GDDR3顯存?!秱€人電腦》實驗室曾經評測過采用GDDR4顯存顆粒的Radeon HD3850顯卡,所以ASUS EAH3850的基本硬件配置并不算出彩,但這款產品的做工和外觀設計還是令人稱道的。它采用華碩專利的Glaciator Fansink散熱器,大面積鋁質散熱鰭片搭配大尺寸靜音風扇,配合供電模塊上獨立的鋁制附加散熱片,可為GPU和供電模塊提供不錯的散熱效率,保證顯卡運行的穩定性。

單從顯卡本身來看,ASUS EAH3850沒有太多特別的地方,但一個用于即時超頻的機箱前面板控制盒頓時讓它的身份特殊起來。名為OC Gear的獨立控制盒是華碩新近開發的功能模塊,通過一根USB電纜連接至主板的USB擴展針腳上,然后安裝在機箱的5寸擴展艙中。這個控制盒采用鏡面設計,所有操作都被集成在一個旋鈕上,因此整個面板看上去簡練美觀。影響顯卡性能的幾項核心技術指標均可以通過這個控制盒進行調節,其中包括GPU核心頻率、Shader頻率和顯存頻率,此外,顯卡風扇轉速和系統總音量大小也可以通過它來進行調節。面板上顯示的信息除了上述幾項指標外,還包括GPU溫度和當前游戲畫面的幀率。用戶可以通過按下旋鈕來選擇需要調整的技術參數,然后通過旋轉旋鈕來獲取需要的參數值。為了讓核心參數控制更加精確方便,除了在控制盒旋鈕設計上煞費苦心(這個旋鈕的旋轉阻尼設計恰到好處,旋轉手感很不錯),華碩還提供了配套的軟件控制臺。SmarkDoctor控制臺可以對顯卡功耗、GPU溫度和風扇轉速等參數進行即時監控,而GamerOSD控制臺則為用戶提供顯卡實時超頻,并可以截取游戲視頻或畫面并即時將其在線發布。

值得一提的是,OC Gear控制盒并非專為ASUS EAH3850設計。只要用戶使用華碩顯卡和華碩主板,OC Gear理論上均可被系統正確識別并發揮功效(兼容OC Gear的具體產品列表還有待進一步確定)。ASUS EAH3850 OC Gear的產品品質和功能設計毋庸置疑,也正是由于OC Gear的存在,這款定位于主流市場的Radeon HD3850顯卡價位飆升至2000元以上。我佩服華碩RDI程師在產品設計上的創意,但我必須承認,這款顯卡的市場定位過于冒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在线伊人| 国产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日韩高清成人| 午夜福利网址|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一级毛片在线直接观看|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国产探花在线视频| 伊人丁香五月天久久综合 |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亚洲啪啪网| 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欧美a网站|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性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亚欧美国产综合|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成年人国产视频| 免费福利视频网站| 成人在线亚洲| 一级毛片在线直接观看|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欧美日韩|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亚洲视频在线青青|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日韩无码视频网站|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久久五月天综合| 欧美日本激情|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欧美色亚洲|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看| 综合五月天网| 精品1区2区3区| 日韩a级毛片|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国产高清毛片|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久操线在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欧美无专区|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中国特黄美女一级视频| 国产毛片网站| 丝袜国产一区|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91无码网站|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久久五月天综合| 99在线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