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科動物,與世界上大多數(shù)珍稀瀕危動物一樣,它們生存主要受到了人類活動的嚴重影響和威脅。最主要的是棲息地的嚴重喪失。棲息地就是動物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沒有了家就無法繼續(xù)繁衍生息。比如,眾所周知,“一山不容二虎”,老虎獨來獨往,它們的活動范圍很大,可達方圓100多公里。如果沒有足夠大面積的森林,老虎就無法正常繁衍。而棲息地的破壞主要來源于人類砍伐森林,變森林為耕地,過度放牧,家畜侵占棲息地等。另外,施用農(nóng)藥進行害蟲害鼠的防治也間接影響到貓科動物生存,許多中小型貓科動物以捕食嚙齒類為生,它們捕食或誤食被毒害的老鼠,導致二次中毒死亡,或者因有毒物質(zhì)蓄積體內(nèi),致使貓科動物體質(zhì)下降,影響正常的生殖和繁衍,從而導致慢性死亡。大家都明白,貓科動物是典型的食肉類動物,它們在食物鏈或食物網(wǎng)中處于金字塔的最高級,是終級消費者。試想,一頭老虎或一只豹子如果連野豬、鹿、野羊、野兔這些食物都找不到,它們又如何生存下去呢?
除棲息地退化、喪失外。目前,貓科動物最大的威脅是偷獵和非法貿(mào)易。貓科動物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動物之一,優(yōu)雅的姿態(tài)、強悍的體格、特立獨行的個性,使從古至今的人們對它們滿懷敬畏,也使它們驕傲地出現(xiàn)在全世界流傳的各種神話傳說中。從原始社會開始,人們就認為獲得它們哪十白是一寸毛皮,一點器官,也能給擁有者帶來榮譽和神奇的力量,這種思想至今影響深遠。半個世紀以來,國際貿(mào)易途徑更加暢捷,捕獵手段空前改善,在東南亞、南亞和拉丁美洲的大型貓科動物以令人吃驚的速度消失著,它們被獵捕、出口,然后加工成時裝,穿在發(fā)達國家的時尚人群身上。

當世界保護力量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即努力通過《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等一系列的國際公約來約束這種貿(mào)易,這種行動看似收到了不錯的成效,作為政府允許的有組織的捕獵和國際間的貿(mào)易得到嚴格控制。但是,需求帶來的殺戮遠遠沒有停止。與保護條例相對應的,20多年來,各種非法捕獵,貿(mào)易大規(guī)模興起,同時一些對虎豹皮和器官或制品有傳統(tǒng)需求的民族通過新近的發(fā)展獲得了新的經(jīng)濟水平,使得他們有足夠的財力來獲得摯愛的皮革、器官及其制品,這種需求極大地刺激了貓科動物的非法貿(mào)易,而國際間監(jiān)管,執(zhí)法的難度讓保護力量顯得過于蒼白。
除了備受關注的華南虎之外,這個大家族中其他成員大多面臨著即將步華南虎后塵的悲慘境地。
相關鏈接
世界是最珍稀的貓科動物
世界上最稀少的貓科動物,當為伊比利亞猞猁,又叫擬虎貓。這種野貓僅生活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地中海沿岸的部分林地或灌叢間。由于這種猞猁在野外種群低于250只,被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受脅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為極危級。
瀕危級的貓科動物有哪些?
如果被評估的野外可繁殖種群個體低于2500只,那么IUCN將視該物種為瀕危級。處于這一級別的有:山原貓(安第斯山貓)、婆羅洲金貓(海灣貓),雪豹,虎。
易危級的貓科動物有哪些?
如果被評估的野外可繁殖種群個體低于1萬只,那么IUCN將視該物種為易危級。處于這一級別的有:非洲金貓、金貓、黑足貓、獵豹、荒漠貓、婆羅洲云豹、漁貓、扁頭貓、南美林貓、獅、云貓(又叫紋貓)、銹斑貓。
(責任編輯鄧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