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發現”城市運行
2008年奧運會將“城市運行”這個被長期冷落的詞匯帶到了世人面前,這是國際奧委會第一次對奧運會主辦城市明確提出建立城市運行中心的要求。因此,北京市政府組織編訂了《3c城市運行綱要》,并依托信息通信技術建設了全國第一個城市運行系統。北京市“2008”環境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依托此系統,在2006年和2007年編制發布了《奧運會對應期城市運行主要指標分析報告》。

對城市運行的關注,不僅僅是因為奧運會,更是因為我們的城市化進程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需要重新審視我們的城市發展之路。當2007年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市政管委面向全社會進行城市運行研究的招標時,科學界才突然意識到,原來我們對城市運行竟然還如此陌生。如何理解城市規劃、城市建設與城市運行的關系,如何建設好城市運行系統,服務城市發展和人民需求,為長期忽視城市運行研究的科學界提出了新課題。
被異化的城市發展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成為當今中國的一個重要課題。由于種種原因,城市化一度被異化為上工程建設項目,修大樓大橋、建大廣場、大馬路這些最具“顯示度”的、以鋼筋水泥消耗量為重要指標的外延式城市發展之路。對城市管理的科學研究,多集中在城市規劃及建設領域,而較少針對城市運行問題。城市管理中重規劃建設、輕運行管理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出現本末倒置,信息不對稱,不及時、管理粗放后置、條塊分割,職能交叉等問題。原因人們忽略了城市發展應該是通過城市運行為市民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務,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更好的條件和環境這個目的。
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城市病”和城市治理種種難題的挑戰,現代城市必須走內涵式發展之路。站在為市民提供更高效、更優質公共產品與服務的角度加強對城市運行的管理,也正是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僅就每個具體建設項目而言,從規劃到建設完工移交運行管理部門,其時間周期是有限的,管理對象和范圍也相對明確和具體。而運行管理的時間就相對較長(保護占建筑甚至需上千年);管理對象和范圍也更加復雜,如水電氣熱及通信的保障、城市交通的通達,環境衛生的保障,園林綠化與夜景照明,防災防火防盜等無一不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再加上生活于其中的市民和社會組織,使得城市運行更加復雜。加強對城市運行的科學研究與管理也越來越成為社會共識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再度審視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這個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為對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為基礎,運用決策、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一系列機制,采用法律、經濟、行政、技術等手段,通過政府、市場與社會的互動,圍繞城市運行和發展進行的決策引導、規范協調、服務和經營行為。廣義的城市管理是指對城市一切活動進行管理,包括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和市政的管理。狹義的城市管理通常就是指市政管理,即與城市規劃、建設及運行相關聯的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
《復雜性科學視野下的城市管理三維結構》一文中從知識、時間、邏輯三個維度對城市管理進行了分析,指出城市管理是以服務于城市發展和市民生活為目標,貫穿城市規劃,建設和運行全過程的管理活動。從時間維度上,城市管理包括前期規劃管理,中期建設管理與后期運行管理三個部分,即城市管理者所熟知的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及城市運行管理三段論。而且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運行三者之間絕非簡單的線性關系,三個階段之間不僅存在互動反饋機制,而且處在不停的動態變化之中,正是這三者之間的互動推動了城市發展。
城市規劃,城市建設與城市運行
城市規劃是以發展眼光、科學論證,專家決策為前提,對城市經濟結構,空間結構 社會結構發展進行規劃,具有指導和規范城市建設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綜合管理的前期工作。城市的復雜巨系統特性決定了城市規劃是隨城市運行與發展狀況長期調整,不斷修訂,持續改進和完善的復雜的連續決策過程。城市建設是以規劃為依據,通過建設工程對城市人居環境進行改造,是為管理城市創造良好條件的基礎性,階段性工作,是過程性和周期性比較明顯的一種特殊經濟工作。城市運行是指與維持城市正常運作相關的各項事宜,主要包括對城市公共設施及其所承載服務的管理。城市規劃和建設最終是為了服務城市運行,服務市民。城市設施在規劃,建設完成并投入運行后方能發揮功能,提供服務,真正為市民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如果說城市規劃是一種專業設計及地方立法行為,城市建設是一種以質量競爭,價格競爭、技術競爭為主要手段的市場經濟行為,城市運行則是政府,市場與社會圍繞城市公共產品與服務的提供。各要素共同作用于城市而產生的所有動態過程。
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經過長期的城市成長期的積累,發展和演化,城市運行就成為了城市管理的主體內容。城市管理的內涵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必將經歷以城市規劃建設為主到以城市運行為主的轉變。當城市化進入起步階段的時候,城市管理的內涵也就是城市規劃與建設,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城市化的象征。隨著城市化的發展,重規劃建設、輕運行管理的弊病也會日漸明顯,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等“城市病”越來越引起社會關注。做好城市規劃,城市建設與城市運行的全過程管理是處在城市化轉型期城市的重要命題。
作為復雜系統的城市運行
現代城市作為區域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和信息中心,勞動力、資本、各類經濟、生活基礎設施在其中高度聚集,人流、資金流、物資流、能量流和信息流高度交匯。現代城市的復雜性決定了城市運行的復雜性。從參與角色上,參與主體包括政府、企業和社會;從運行層次上,城市運行包括市級、區級、街道、社區、網格等多個層次;從專業維度上,城市運行管理包括市政基礎設施、公用事業、交通管理、廢棄物管理、市容景觀管理、生態環境管理等眾多子系統,而每個子系統又包含許多子系統,整個系統呈現出多維度、多結構、多層次、多要素間關聯關系高度繁雜的開放的復雜巨系統。城市運行的復雜巨系統特性使得傳統的分解,疊加方法在城市運行與管理中失效。
若以強調分解和簡化的還原論,將城市系統分割成若干子系統,按照行業及專業特性來對城市運行進行分別研究。則城市運行各子系統之間的復雜交錯性使其難以簡單分解,且分解出的小系統已不是原來的系統了,對這個系統分行業的點滴研究也很難進行綜合。城市運行的科學研究中不僅要注重對我們所擅長的各專業運行系統的研究,注重規劃,建設與運行之間的互動與銜接,還要加強各相關學科、相關行業,相關領域之間的交流,對諸如空間分異下的城市資源環境及基礎設施綜合承載力,城市運行各要素間復雜的非線形關系和運行機理的模擬仿真,人工智能在城市運行連續性管理中應用等等作為復雜性系統的城市運行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復雜性科學的發展為城市運行的科學研究提供了新機遇。
加強對城市運行的科學研究是政府與科學界共同的責任
現代城市管理的非線性、復雜巨系統特性要求必須加強對城市運行的復雜性科學研究。站在城市化發展的十字路口,科學界有責任積極推動作為復雜系統的城市運行的科學研究。政府也需加大在城市運行管理方面的投入,鼓勵和引導對城市運行的科學研究,全面推動城市科學管理。
城市管理從以政府為中心到以人為本,以市民為中心的管理方式的轉變,城市管理者必須站在城市公共產品最終提供者的角度,反溯整個公共產品的生產與管理過程,實現規劃,建設,運行一體化的全流程城市管理。而這些,必須建立在對作為復雜巨系統的城市運行的科學研究基礎之上。
現代科學發展已經呈現出高度分化與高度綜合兩種趨勢。我們在對城市運行的科學研究中不僅要注重對各專業子系統的研究,還應對其間復雜的非線形關系和運行機理進行科學研究。科學界要充分綜合集成市政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城市交通、環境衛生、市容景觀、環境保護等城市管理眾多領域的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系統科學、數學科學、地理科學、社會科學以及人文科學等各類知識,加強對城市運行的科學研究,推動城市運行的科學管理。
責任編輯:肖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