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獎本來是對科研人員的鼓勵。但是獎項越來越多,開始出現拐點。由激勵知識分子漸漸轉變得有些抑制知識分子了?!?/p>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張鐘寧如此看待“科技獎勵太多”的問題。
“毫無疑問,中國科研領域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雖然有人擔心這可能伴隨著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利用以及學術誠信等方面的問題。但從整體來看,中國在科研領域的快速進步無論對于中國還是世界都有益,國際科學界應大力支持中國的科研進步?!?/p>
美國《科學》雜志發表題為《中國的科學在進步》的社論。
“隨著家庭解體,家庭成員由原來生活在一起到現在獨立生活。就將產生更多的廢物污染。例如固態廢物污染,液體廢物、以及溫室氣體之類的氣體廢物污染。這些廢物污染會導致全球環境變化?!?/p>
有研究報告稱,離婚不利于“節能降耗”。
“中國的科研人員需要更多的勇氣說服自己不要盲從教授。而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另外,要長期保持一顆好奇心。也許有一天諾貝爾獎會屬于你。”

談及如何能摘取諾貝爾大獎,200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格哈特·埃爾特如此表示。
“眼光、堅持與能力?!?/p>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表示。任何學術研究都離不開三個要素。
“嫦娥傳回的圖像確實是真實的,是經過非常復雜的拍攝、傳輸、接收、處理過程后得到的。并且與美國所拍的圖像有細微差別?!?/p>
針對一些網友關于“嫦娥首幅月球圖像抄襲美國”的傳言,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作出澄清。
“探索人類起源。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還是先把最基本的概念都搞清楚,對人類進化史和自己的老祖宗增加點認識。免得鬧笑話。研究人類的起源與進化要多方面搜集證據和信息,這樣才可能逐漸向真實靠攏?!?/p>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新智說。
“不管別人怎么看。走到哪里,我都要大罵偽科學。‘周老虎事件’既是偽科學,也是學術腐敗?!?/p>
著名理論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對“周老虎事件”發表看法。!
“新能源資源潛力大、環境污染低、可持續利用。大力開發、使用新能源是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指出,新能源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科技進步離不開學術批評,以缺乏真正的學術批評為表征的科技研究活動的學院體制缺陷造成的不良后果,正在逐漸顯現。”
浙江大學教授張國清表示,科學研究需要學術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