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品產業是北京市延慶縣的農業主導產業。延慶縣相對于北京地區,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具有發展果品得天獨厚的優勢。獨特的自然條件,使得延慶縣生產的果品具有含糖量高、硬度大、易上色、耐儲運等特點,深受廣大市民的青睞。
近年來,按照延慶縣提出的果品產業走特色、唯一性果品產業發展路線,延慶縣科委、縣果品服務中心以科技為載體,以技術入戶為切入點,以農村科技協調員為落腳點,逐步恢復和健全了村級技術網絡。目前,隨著延慶縣對檳子、國光蘋果等瀕危樹種進行逐步恢復,對具有延慶獨特風味的里扎馬特、美人指葡萄和八棱脆海棠等樹種實施一系列提質增效綜合管理技術,延慶果品產業逐步形成了以葡萄為主的優勢產業、以國光蘋果為主的特色產業、以仁用杏為主的規模產業。通過科技的推動,延慶縣果品產業展現出了勃勃生機,香飄四方。

張山營紅地球葡萄
外貌特征:果實著色較重,呈紫紅色(這是延慶紅地球的突出特點)。
內在素質:果肉脆硬,可削成薄片,味甜爽口,香味濃郁。
特別注意:采收期10月中旬。
葡萄基地莊園化
延慶縣葡萄種植面積萬余畝,主要分布在張山營、舊縣、香營等鄉鎮。獨特的氣候條件,科學的管理技術,使延慶縣生產的里扎馬特、黑奧林、紅地球等優質葡萄在全市乃至全國均享有很高的聲譽。為了發展深加工、高附加值產業,使葡萄產業發展規?;推放苹討c縣委、縣政府深入基層調研,進一步制定了葡萄產業規劃。近幾年內,圍繞張山營鎮有機葡萄的大規模發展,力爭使葡萄產業基地莊園化,不斷招商引資,擴充實力,沿松山南麓建一條集種植、釀酒、旅游三位一體的葡萄酒莊園產業帶。為了實現以張山營為首的延慶縣成為“中國酒莊之都”的夢想,2007年,延慶縣科委幫助張山營鎮成功申請到北京市科委的一個1000多萬元的市級科技課題“優質葡萄酒產業帶關鍵技術開發與示范工程”,該項目已開始實施。通過優質葡萄酒產業帶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示范,為北京市葡萄酒的產業化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為延慶縣實現“中國酒莊之都”的夢想跨出了劃時代的一步。
2007年,延慶縣以張山營鎮為主新植葡萄3875畝,北山帶萬畝葡萄長廊建設初具規模。2007年11月,張山營鎮前廟村有機葡萄示范基地通過了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基地項目驗收。張山營鎮前廟村生產的紅地球、黑奧林、里扎馬特3個品種在1998年全國葡萄研討會上榮獲3塊金牌,并被指定為國宴專供果品生產基地;2000年獲得綠色生產認證;2001年被評為標準化基地;2004年獲得有機生產轉換證;2006年前廟村正式獲得了國家有機產品認證證書,成為全國第一個,也是最大的紅地球葡萄有機產品認證基地,取得認證面積880畝。
前不久,為推動延慶縣果品產業優化升級,延慶縣委、縣政府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達成友好合作關系,共同謀劃延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發展。據了解,有力的技術支撐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已經引來了4家葡萄酒莊園的投資商,一期投資總額超過1億元。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景象將成為延慶縣果品產業發展新亮點,讓我們期待“國內酒莊聚集程度最高的葡萄酒酒都” 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

張山營美人指葡萄
外貌特征:果皮薄、果穗大,平均穗重600g,最大穗重可達1850g。果粒長橢圓形、細長,前端尖,平均單粒重10~13g,最大粒重20g。果粒全紅,基部(近果梗處)粉紅色,往端部(遠離果梗)逐漸變深,到前端為紫紅色。恰似年輕女士指甲處涂上了紅色指甲油的感覺,非常美麗,故而得名。
內在素質:肉質細脆,口感甜爽,酸甜適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19%,無香味。
特別注意:采收期10月初。
仁用杏產業規?;?/p>
目前,延慶縣杏種植面積達10萬畝,其中,鮮食杏5820畝,主要以觀光采摘園形式分布在川區地帶,年產量為454萬公斤;仁用杏面積9340畝,年產優質杏核總量300萬公斤。以香營、千家店、永寧等鄉鎮為主的仁用杏生產基地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杏樹基地。延慶縣果品服務中心副主任房榮年介紹,正確的發展思路加上合理的規劃設計,幾年間,延慶杏基地面積迅速擴大,樹種結構趨于優化,以樹形改造、秸稈覆蓋為主的優質栽培技術得到了廣泛推廣,產量正在逐年上升。2004年,在第二屆中國果菜產業論壇暨表彰大會上,延慶縣被評為全國杏產業十強縣(市)特別獎,成為全國杏產業十強縣之一,也是京郊唯一獲此榮譽的區縣。
目前,延慶縣杏品種多達160余種。風味獨特的串枝紅、蘋果白等品種深受采摘游客喜愛,龍王帽、一窩蜂等品種的杏核飽滿、香甜,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豐富的自然資源加上提質增效配套技術的推廣,使延慶縣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杏資源區。在加強杏產業建設的同時,延慶縣結合觀光旅游,大做杏文化產業文章。通過舉辦杏花節,吸引全國各地的游客和詩詞愛好者前來觀光采風。同時,鮮杏采摘也成為延慶民俗旅游的一項重要內容,為老百姓增收致富另辟蹊徑。

延慶龍王帽仁用杏
(又名大王帽、大扁)
外貌特征:單果重20~25克,果實長扁圓形,縫合線深而明顯。果面橙黃色,陽面微有紅暈。單核重約2.9克,出核率22%,甜仁,仁肥大,香脆,出仁率30%以上。
內在素質:香甜而脆,略有余苦,品質極上,為我國出口甜杏仁中品位最高者。
特別注意:采摘期7月中下旬。不宜鮮食,可制干。
國光蘋果重受寵
2007年12月,在中國林業產業博覽會評比中,延慶縣的老品牌國光蘋果獲得金獎成為博覽會上的一大亮點,是北京市國光蘋果中唯一獲此殊榮的品種。據房榮年介紹,早在1985年,延慶的國光蘋果就已成為國家級優質農產品,并上了國宴,延慶的國光蘋果逐漸被北京市民接受和認可。上世紀80年代,延慶縣的國光蘋果銷路很好,每公斤能賣到兩元,當時的種植面積也發展到3.5萬畝。但后來由于新品種富士蘋果的引進和發展,國光蘋果受到了沖擊。再加上經濟效益不好,果農大都改種或嫁接富士蘋果,國光蘋果的種植一度走入低谷。
時光荏苒。時隔多年以后,人們對富士蘋果單一的甜味逐漸感到厭倦,口味又逐步趨向于酸甜可口的國光蘋果,這使延慶縣僅存的國光蘋果又迎來了發展的春天。2005年,北京市只有延慶縣還存有3000畝左右的國光蘋果種植園,而其他區縣只有零星的國光果樹。為打造延慶縣國光蘋果的果品唯一性品牌,重振國光蘋果“雄風”,發展國光蘋果被延慶提上了工作日程。

幫水峪香檳子
外貌特征:果面底色黃綠,全面紫紅色,陰面或果頂處稍有黃綠色。平均單果重52克,縱徑5厘米,橫徑5.5厘米。
內在素質:味酸澀,果汁中等多,具有濃郁香氣和特殊香型。與其他產地檳子相比具有濃郁香氣和特殊香型,百步之外可以聞到香味。果實含可溶性固形物13%。
特別注意:采收期9月上旬。
房榮年說,2006年開始,延慶縣果品服務中心針對果農管理差、技術粗糙的現狀,大力開展了科技入戶行動,技術人員直接進園入戶,親自做示范樹。通過這一行動,果農看到了技術的效果,從而激發了果農管理的積極性,國光蘋果的質量得到明顯提高。2007年還沒到秋季采收時間,各地商戶就已爭先訂購,出現了搶購國光蘋果的局面。經過兩年的恢復栽植,目前延慶縣國光蘋果的栽植面積已經發展到6000畝,主要分布在北山一帶的張山營鎮、舊縣鎮和香營鄉的部分村以及南山一帶八達嶺鎮和康莊鎮的部分地區。2007年國光蘋果的銷售一路看好,大部分都是團體采購,北京市民到果園來采摘的也不少,價格平均在每公斤6元左右。
據了解,延慶縣國光蘋果的發展預計到2010年將穩定在1萬畝。同時,在種植技術上,科技服務部門將加大技術指導,通過樹形改造、疏花疏果、增施肥水等措施,提高國光蘋果的質量,確保“全紅果”和“一斤三個”的質量目標。
小雜果香飄長城
延慶縣優質小雜果基地主要分布在八達嶺鎮西南部的幫水峪村。該基地主要以檳子、沙果、八棱脆海棠等口味獨特的小果類特色樹種為主。
延慶縣果品服務中心副主任房榮年介紹,小雜果基地的特色果品不僅品質獨特,同時還具有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幫水峪栽種檳子的歷史悠久,聞名京津。檳子曾因其香氣濃郁、果實光艷,早在清朝以前就被推舉進宮,成為宮中貢品。沙果、海棠也以其獨特的風味深受消費者的青睞。由于多種因素,近些年,特色樹種遭遇冷落,樹種數量漸少,村內檳子樹已瀕臨滅絕。幫水峪村是檳子的主要原產地,目前是北京市唯一對這一瀕危樹種進行保護和發展的村,已經列入延慶縣稀有特色果樹重點發展目標,目前已經新發展400畝。
2006年,延慶縣果品服務中心通過實地調研,從保護生物多樣性角度對小雜果基地提出恢復特色瀕危樹種,走特色、唯一性果品產業發展路線,并對基地進行合理規劃、設計、實施。2007年春完成200畝海棠全部改接成以檳子為主的13種特色小果品種,改接數量達8000余頭,目前已全部成活。同時又新植海棠200畝。科學的發展思路,合理的規劃設計,將使延慶縣小雜果基地成為京郊特色、唯一性果品生產基地,也將為豐富果品資源多樣性起到積極作用。

延慶八棱脆海棠
外貌特征:果近圓形,有棱、果皮光滑、淡黃、著色紅臉,外觀艷麗。果個大于八棱海棠。平均單果15g,最大果個20g。
內在素質:肉質細、汁多、酸甜非常適口。
特別注意:采收期9月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