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國內“區域信用環境研究”課題組專家們歷時5年辛勤工作和研究,開發建立了“全國誠信保真查詢系統”——“獨立第三方誠信信息公示平臺”,其技術上主要涵蓋:數據上傳驗證與鑒別、安全監管、數據備份切換、信息查詢保障、管理機制等領域。
全面保障用戶合法權益
作為國內首家“獨立第三方信息公示平臺”,“全國誠信保真查詢系統”能有效避免社會活動中的假冒和欺詐,實現對查詢對象信息的真實認知,為用戶的合法權益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在一定范圍內向特定對象對相關信息進行公開與公示,既符合國際慣例,也符合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經濟原則。所有信息由發證機關或者主管單位進行統一的、動態的自主上傳,完全確保了信息的權威性、即時性。
“全國誠信保真查詢系統”主要用于人員、機構、證書的保真查詢,提供全國范圍內的統一接入號碼的保真查詢服務。所有信息都通過該平臺進行查詢,使用更便捷,查詢更方便。系統數據平臺架設在中國電信數據局,采用先進的信息保密管理機制,充分保障數據信息的安全。用戶可以撥打免費固定電話:16831522;或發短信至:106695883522;或通過網絡:www.16831522.com,輸入17位誠信編碼進行查詢。在社會交往過程中,用戶通過出示誠信查詢編碼,表明個人身份及證書的真實性。真正實現了主體、信息的真實與匹配,同時又保障了個人隱私。
聯合東方誠信(北京)數據管理中心具體負責“全國誠信保真查詢系統”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工作。該中心致力于把“全國誠信保真查詢系統”的技術優勢轉化為核心競爭力,為完善高新技術專利體系,在已擁有的4項國家發明專利的基礎上,還將繼續申請更多的專利保護,為后續開展的科技成果應用工作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
應用工作不斷深入開展
“全國誠信保真查詢系統”自2006年10月開通后,在中國發展戰略研究會經濟戰略專業委員會、全國市場誠信建設組織委員會的支持下,全國范圍內試點工作的逐步推廣,2006年12月16日,“全國誠信保真查詢系統”——“房屋誠信信息管理系統”通過了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專家組評審,獲得與會專家的一致肯定,并認為系統在該領域具有國內先進水平。2006年11月8日和2007年1月15日相繼成立了“全國誠信保真查詢系統”江蘇省發展中心和遼寧省發展中心,發展中心的成立為該系統在當地的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2007年1月30日,建設部“智能建筑產品登記證書”加入了“全國誠信保真查詢系統”,在其頒發的證書上將注明系統的三種查詢方式,杜絕了假冒證書的現象,隨著應用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2008年將在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征信監管平臺、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營銷員征信平臺應用,《中國建設報》、《中國婦女報》的記者管理等方面開展應用工作。
與此同時,隨著“全國誠信保真查詢系統”在社會各行業的實際應用越來越廣泛,有關職能、監管部門對該系統在使用功能上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和希望——“如何進行有效的監管”,面對這一難題,延伸開發出包括由“誠信動態評價及分類監管系統”、“信用信息系統”、“信用預警系統和內部監管系統”及“獨立第三方誠信信息公示平臺”所組成的“綜合征信平臺”。
“綜合征信平臺”中所納入的信息分為:社會公開信息和內部監管信息。公開信息通過公示平臺進行社會公示,使信息資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從根本上解決由于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假冒與欺騙行為。涉及個人隱私、商業機密和國家機密范疇的相關信息將被納入內部監管系統,職能部門可有效的根據信息內容進行動態評價、分類評價、信用信息預警和內部監管。成為相關職能、管理部門對公開信息進行有效監管的輔助工具。
“誠信動態評價及分類監管系統”、“信用信息系統”、“信用預警系統和內部監管系統”及“獨立第三方誠信信息公示平臺”所組成的“綜合征信平臺”。將為地方和行業開展、發展誠信體系建設工作提供科學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為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及建設和諧社會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