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呼吸道疾病,現在不是非得吃藥打針才能解決。氣霧吸入治療更直接,效果更好。只是使用方法要得當!
氣霧治療現在已經逐漸成為呼吸道疾病治療的一種常規方式。不過,有些家長還不太了解氣霧治療的正確使用方法,所以治療效果有時不夠理想。特別是對小嬰兒來說,使用方法不得當還可能會延誤疾病的治療。讓我們到診室里看看,家長們都遇到了哪些問題——
診室回放鏡頭1
2 個月的胖胖患上了毛細支氣管炎。由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引起呼吸困難,需要進行呼吸道氣霧吸入治療。于是
通過氣流霧化吸入器進行解除支氣管痙攣和化痰的治療。每次霧化吸入后, 還進行了必要的胸部物理治療。在沒有進行靜脈輸液和抗生素治療的情況下,3 天后胖胖的病情平穩,5 天后基本痊愈。
診室回放鏡頭2
3 歲的蘭蘭患有支氣管哮喘。原來哮喘發作時使用霧化吸入器進行霧化治療,效果非常好。最近媽媽準備帶孩子外出一段時間。想知道如果路途中孩子哮喘發作該怎么處理?醫生向父母推薦了帶有氣霧器的藥物。
診室回放鏡頭3
1 歲的明明已咳嗽超過1個多月,雖然用了霧化治療,但效果并不明顯。于是家長帶著孩子來到醫院,想換一種更好的治療方法。經過醫生了解,給孩子使用的藥物沒有選錯,每次使用的劑量也沒有用錯,治療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選錯了霧化吸入治療的儀器。
氣霧吸入:起效更快,目標更準確
患有呼吸道疾病,比如哮喘引起的支氣管痙攣、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等,可以通過口服藥物、注射藥物來緩解和控制病情。無論是口服還是注射用藥,都屬于全身用藥,藥物只有通過吸收進入全身血液循環才可能到達呼吸道,從而發揮藥物療效,因為等待藥物起作用需要一定時間。全身使用的藥物不僅可以進入呼吸道,還可進入人體其他器官,有可能引起藥物導致的不良影響。而將藥物直接送入呼吸道內的話,即可增快藥物起效時間,同時又可減少藥物的不良影響。
藥物如何才能變成氣體狀物質進入人體呼吸道?
人們通過呼吸來獲取氧氣。只有氣體狀態的氧——氧氣,才可能進入呼吸道。藥物本身可以制成液體狀態,通過加熱變成氣體,但是人體呼吸道不可能接受高溫的汽化藥物。而用氣霧的方法將藥物打成非常小的微粒,就能使藥物被人體吸入呼吸道內。
治療效果如何,儀器選擇是關鍵
將液體藥物變成霧狀的方法通常有兩種。一種是通過超聲波將液體顆粒變成霧狀。因為多數藥物的分子都屬于大分子,而超聲波作用于液體不僅僅是物理變化, 還有一定的化學作用,會引起大分子結構變性,影響治療效果,所以目前已不允許再使用超聲霧化器進行呼吸道吸入治療。明明治療效果不好就是因為選擇了超聲霧化器進行吸入治療。
另外一種方法是通過高速氣流將液體顆粒打碎形成微小液體微粒,通過呼吸微小顆粒吸入呼吸道內,達到局部治療的效果。這種儀器稱為氣流霧化吸入器。這種方式只是物理過程,不會導致藥物大分子結構變性,可以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胖胖就是使用了氣流霧化吸入器,獲得了很好的呼吸道治療效果。
由于氣動霧化吸入器需要電源,外出時攜帶和使用不便,因此有些藥物已被做成氣霧制劑。藥罐內存有一定壓力的氣體和粉末狀藥物粉末,當按壓藥罐閥門時,藥物可以霧狀噴出。需要注意的是病人應該即刻吸氣,才能將藥物吸入呼吸道內。由于5~6歲以下的孩子還不會配合吸入藥物,所以在藥罐出口處可以銜接儲霧罐。儲霧罐的另一出口做成口罩式,在按壓藥罐閥門的同時,將儲霧罐開口的口罩扣緊于孩子的口鼻部。這樣通過強迫孩子呼吸或哭鬧,將藥物吸入呼吸道內,達到治療的目的。每次治療至少要讓孩子連續呼吸10次,才可產生預期的效果。如果能夠正確使用氣霧制劑,蘭蘭的媽媽就可以帶孩子外出,而不用擔心哮喘發作時的治療問題。
霧化吸入治療6 原則
使用霧化吸入治療時,家長應該注意的是:
1. 選擇氣流式霧化吸入器,不能使用超聲霧化器。
2. 治療期間孩子哭鬧時,一般不需停止治療,可以通過看電視等方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其實,哭鬧過程會使孩子出現深呼吸,治療效果會更好。
3. 霧化吸入治療時,讓孩子采取坐位,盛裝藥液的霧化發生器一定要垂直放置。傾斜會減少氣霧的形成。
4. 每次霧化治療后最好給孩子洗臉,去除吸附于臉上的藥物。
5. 如果外出時,可以使用氣霧劑藥物。對于5 ~ 6 歲以下的小兒必須同時使用儲霧罐。
6. 只有特殊劑型的藥物才可進行霧化吸入。
本期診室小結
● 氣霧治療就是采用將藥物變成微小顆粒的原理,達到通過吸氣過程進入呼吸道的目的。
● 氣霧治療是針對呼吸系統的問題。目前,通過氣霧吸入沙丁氨醇等支氣管擴張劑緩解哮喘等引起的支氣管痙攣;吸入丙酸倍氯米松等激素藥物控制哮喘發作;吸入鹽酸氨溴索等藥物祛痰。
● 呼吸道問題如果可以通過吸入治療,完全可以不用注射等其他治療方法。
● 霧化吸入治療時吸入的藥物沒有味道,所以不會給孩子造成嗅覺的痛苦。只是霧化吸入需要一定時間,每次治療需要10 分鐘左右。
專欄作者
崔玉濤:中美合作北京和睦家醫院新生兒科主任。他是一位14 歲男孩的父親, 有著22 年兒科工作的豐富經驗。由他翻譯的《0 ~ 12 個月寶貝健康從頭到腳》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深受新手父母歡迎。
《崔大夫診室》欄目開設6 年了,深受大家的歡迎。每期我們都會為您講述來自診室的真實案例,詳細解釋問題出現的原因,如何采取最好的治療辦法,該如何預防。還想讀更多崔大夫曾發在雜志上的文章?請登錄www.fumubidu.com.cn,在首頁右側“專家工作室”中點擊“兒科醫生崔玉濤”。
編輯∕覃靜(qinjing@bph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