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
早教并不需要花里胡哨的外衣,它就是父母如何給孩子創造一個豐富、適合的成長環境。”
——張軍(首兒健高門診兒童早期教育發展中心主任)
話里話外:
根據北京艾索市場咨詢公司2007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北京城區0~6歲兒童參加早教班(幼兒園之外)的約占1/5,也就是說北京市目前的早教市場約有13萬消費者!而早教班的名目也是形形色色,極盡誘惑力:小小博士班、莫扎特班、右腦開發班、蒙氏班……
對此,張軍主任表示,家長應該正確認識早教和早教班。早教并不需要披上花里胡哨的外衣。早教就是父母如何給孩子創造一個豐富、適合的成長環境。
來源:《中國青年報》
“人人都渴望著幸福,盡管它受到諸多外部因素的影響,但我們發現,幸福感某種程度上是可以遺傳的。”
——Alexander Weiss(英國愛丁堡大學心理學家)
話里話外:
英國愛丁堡大學和澳大利亞昆士蘭醫學研究所的心理學家最新研究發現,一個人的個性和人格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其幸福感,而這二者很大程度上又是可以遺傳和繼承的。
利用心理學上測定個性和人格的五因素模型,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較為樂觀、好交際且耿直盡責的人往往更加幸福。因為這樣的性格組合能使其在遭遇挫折時很好地“緩沖”。
不過,研究人員提醒,盡管最新研究發現幸福感植根于我們的基因中,但仍有大約50%的幸福感差異是受外部因素(如人際關系、健康和事業狀況)影響的。
來源:《心理科學》雜志
預防寶寶過敏的最新消息
發表在1月份出版的《兒科學》雜志上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
●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在孕期或哺乳期,母親避免吃花生等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能降低寶寶患過敏的危險;
●家族有過敏史的嬰兒,出生后至少4個月進行純母乳喂養,能減輕皮疹和對牛奶過敏的危險;
●出生后至少3個月進行純母乳喂養,有助于預防寶寶哮喘,但是能否預防寶寶在兒童期患哮喘則尚不清楚;
●對母乳不足、易患過敏癥的嬰兒來說,可以給他們添加低敏配方的奶粉;
●沒有證據可以證明,豆類配方食物能預防過敏癥;
●沒有很好的證據證明,推遲給嬰兒喂食雞蛋、魚類或花生醬,能預防孩子發生過敏,但低于4~6個月的嬰兒,不應該吃固體食物。
來源:美聯社芝加哥
不需要男人也能懷孕生子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日后也許不需要男子也能懷孕生子。研究專家發明的單性繁殖術,采用一系列類似精子的化學制劑,促使卵子發育成胚胎,使整個生殖過程無需男性介入。目前,這項單性繁殖術已經在動物身上試驗成功。但科學家認為,不久人類也將會擁有如此的單性繁殖能力。這種方法培育出來的嬰兒,可以完全繼承母體的基因。
來源:女性健康網
良好的養育方式能提高寶寶的智能
美國俄勒岡大學的研究人員對14位3~5歲的寶寶進行了語言能力和注意力的測試,并進行了腦部掃瞄。隨后,這些寶寶的父母每周要參加一次養育方式培訓,連續8周。課程包括如何用建設性的方式教育孩子,如何與孩子交談、給孩子機會等等。另外有14位寶寶接受了同樣的測試,但他們的父母沒有接受培訓課程。
之后,當研究人員再次測試時,那些接受過培訓的父母的孩子的記憶力、語言能力、專注力,以及智力測試的成績,明顯地比沒有接受任何培訓父母的孩子要好。
來源:《webmd健康新聞》
男寶寶說話晚,有理!
最近,以色列海法大學的研究人員為男寶寶和女寶寶在語言學習方面的差距找到了生理依據。
研究人員發現當孩子們講話時,女孩兒的語言中樞比男孩兒的語言中樞腦波反應更劇烈,而且負責語言加工的大腦中樞所在的部位也不同。男孩兒的語言加工過程更多與聽覺和視覺中樞相聯系,而女孩兒的語言加工過程更多與語言中樞相聯系。
來源:《神經心理學》雜志
準媽媽,Work hard!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一項調查,2001~2003年,有67%的懷孕女性繼續工作,其中有80%一直工作到分娩前的最后一個月;寶寶出生后,55%的媽媽在6個月內重返工作崗位。而上世紀60年代只有44%的懷孕女性繼續工作,其中只有35%一直工作到分娩前的最后一個月,寶寶出生后僅有17%的媽媽在12個月內重返工作崗位。
來源:《紐約時報》
權威數據選擇配方奶最重要的標準
《父母必讀》委托首都兒科研究所進行的大規模“兒童早期喂養狀況調查”數據權威發布——
質量63.75%
品牌38.09%
所含的益智營養素33.60%
口碑31.36%
價格7.35%
評書聰明的教育,聰明的孩子
《最熱的26種寶貝才藝培養全書》——0歲起步的才藝培養實用指南
推薦理由:睿智實用的好方法,幫助父母在快樂和藝術之美中實現對孩子的所有期望。
《美好生活的開始》
推薦理由:從未出生到寶寶6歲,分4個年齡段細致介紹了孩子的大腦發育和行為特點,討論了有關兒童早期教育的許多關鍵問題。
《如何說孩子才肯學》
推薦理由:分析精準到位,建議實用清晰,幫助父母和老師理智、有效地思考和解決孩子“不肯學”的問題。
《讓你的孩子更聰明》
推薦理由:美國一線優秀教師用親身經驗告訴你:孩子怎樣才能愛學習、愛動腦、不斷探索、不怕失敗并在學校獲得自信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