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國人為膠濟鐵路撞車和阜陽疫情中近百同胞的相繼逝去而傷懷。于國人而言,這是莫大的痛事,亦可謂兩起不堪承受的災難。
凡災難者,必有天災人禍之謂。“428”膠濟鐵路特大事故已被定性為“人為責任事故”;阜陽疫情也難脫人為延誤之嫌,當地政府以“社會穩定”為借口,以謊言辟謠言,一度加劇了疫情蔓延。綜觀而言,“人禍”成分均不容回避。
凡涉人禍者,必有問責免責之別。以兩起災害的危害之巨、損失之重,不管是刑法、公務員法還是黨政領導干部相關管理辦法,似都足夠邁進“問責”的門檻。但問責是否會發生?會以怎樣的途徑發生?會從哪里發力?兩起災難表現出了迥然不同的取向,似乎充滿了太多的變數。
國務院“428”膠濟鐵路特別重大交通事故調查組組長王君表示:調查組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法規為準繩,認定事故的直接責任、主要責任、重要責任和領導責任,嚴肅追究事故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如此表態,表現出了對于法律問責充分的尊重。而在事故發生的當日,鐵道部已經作出了免去濟南鐵路局局長、書記職務的行政決定,反應之快,甚至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行政問責、法律問責似乎很快踏入了軌道。
盡管如此,網絡上還是充滿了對政治道德基礎上相關官員“引咎辭職”的期待。
如果說膠濟線上的車禍在很短時間內進入了問責程序還多少能平撫人們怨憤的心,那么反觀阜陽疫情,就未免讓人有些震怒了。這場被延誤至今的疫情,好長時間竟然沒有任何人為之付出代價,政治道德沒看到,行政問責沒看到,法律問責沒有看到。任何問責的動向都沒看到,甚至連一句官員道歉也沒有聽到,反倒是聽到當地官員一次次地聲明,“不存在延誤”,“已經采取了有效措施”等讓人聽來不禁憤怒的渾話。難道,他們真的以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群可以糊弄的愚民嗎?
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必然是一個有責必然要被問的政府。而且越是權責清晰的政府,越是需要快問,公開地問,道德、行政、法律全方位地問。唯有快問,才能對已經犯下的錯誤有最徹底的割舍;唯有公開地問,才能迅速從政治的漩渦中走出來;唯有全方位地問,才能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立體問責機制。東擋西阻,拖三拉四,要么偏輕的行政問責代替法律與道德;要么兜底的法律問責代替行政與道德,只會讓問責喪失起碼的剛性,令百姓寒心。
問責機制的理想狀態是:任何一起事故出來時,有點相關常識的人都能尋到該如何問責的軌跡。現在不是這樣的,一邊是巋然不動,一邊是焦急吶喊;一邊是條文硬規,一邊是充滿偶然,特事特辦,變數無處不在。這種認知的混亂本身,足以彰顯出太多的不正常。問責從哪里發力?程序從哪里啟動?邊界又從哪里劃起?自動入軌也好,被動入軌也好,希望這兩起重大災難的問責走向能提供一個樣本,最終能共同為民眾塑造一個“問責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