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外資大量涌入也給我國帶來了嚴峻挑戰,產業安全成為國內重要機構和權威學者關注的焦點。WTO過渡期滿后的新階段,利用FDI如何進行制度選擇尤為重要。本文從產業安全視角出發,總結了我國利用FDI新階段特征,分析了我國面臨的產業風險狀況,提出新階段我國利用FDI的制度選擇。
[關鍵詞] FDI 新階段 制度選擇 產業安全
一、我國利用FDI新階段特征
我國已連續多年保持吸收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的地位。2005年全年實際FDI為603.2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0.5%。2006年中國實際FDI為63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扭轉了2005年的下降趨勢,這顯示外商的投資熱情繼續高漲。
2006年,企業數和出口金額大體都上升30%左右。其中,5千萬-1億美元規模的企業數漲幅最大,為30.72%;1億美元以上規模的企業出口金額增幅最快,為32.18%,此規模企業占三資企業出口比重和全國出口比重都最大,為54.35%和31.62%;3千萬~5千萬規模的企業此二者比重最低,為6.10%和3.55%。同期,我國外資企業出口一億美元以上主要商品中,同比增長排名前三位的是電視機(包括整套散件)、手持或車載無線電話機、集成電路及微電子組件,分別為57.90%、51.27%和49.54%;自動數據處理設備的零件漲幅最小,為14.18%。高新技術產品絕對金額2478.32億美元,排在第二,但同比增長29.10%,處于中游水平。
二、我國利用FDI面臨的產業風險
引資初衷是利用資本積聚效應、技術擴散效應及管理營銷示范效應。但隨外資數量不斷增加,我國產業對外依存度攀升,凸現了產業安全隱患。
1.市場和反壟斷影響。外資利用資本、規模、技術、管理等優勢,對同一產業內的骨干企業往往通過兼并收購及系列投資來實現產業內部的一體化控制。
2.股權影響。外資在進入東道國初期,多采取合資方式,經一定發展,傾向獨資或通過各種方式謀求在合資企業中的股權控制。
3.技術影響。外資對關鍵技術或核心技術往往嚴加封鎖,轉移他國的技術多不先進且不完整,甚至是淘汰技術,“溢出”效應十分有限。
4.品牌影響。外商利用我國現成的生產線和勞動力, 為其自有品牌服務,壟斷市場。外資控股后,東道國產品品牌多被束之高閣,國外品牌取而代之。
5.產業結構影響。如服務業, 目前我國外商投資房地產所占比重高達11%;而科技水平含量較高的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所占比重卻相當低。
三、保證產業經濟安全——利用FDI新階段的制度選擇
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成為WTO成員國;如今5年過渡期也已過去,我國更多產業對外開放的新階段,進行利用FDI的制度選擇尤為重要。
如表,大部分協議條款對我國產業經濟安全有利。過渡期滿,我國逐步改進了與世界貿易組織相沖突的外資優惠政策。2007年10月,商務部公布《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7年修訂)》,12月1日起施行。但這些對保護我國產業經濟安全還遠不夠。應對策略:
1.建立完善的產業風險監測指標,包括:外資市場占有率;外資股權控制率;外資技術控制率;品牌控制率;技術源外生率。實現實時監控、處處防范。
2.取消給予外國投資者的“超國民待遇”。國民待遇原則是WTO 的基本原則之一。我國既要消除對外商在形式上或事實上的各種歧視性做法, 也要依靠公開透明而健全的招商引資法律法規和完善的市場體系, 使內外資企業處于完全同等地位。
3.高度重視競爭政策,反對壟斷保護競爭。借鑒國外經驗, 抓緊制定和完善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交易法, 健全規范競爭秩序的法律體系, 制定各種預防措施反對包括跨國公司在內的各種企業通過種種途徑限制和妨礙競爭, 監督大企業濫用經濟力控制大企業的合并。
4.制定合理的產業導向政策促進產業結構合理化。積極引導外資投向我國需要發展的重點產業和重點區域, 把利用外資與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結合起來。
5.維護我國產業安全的根本途徑是提高本土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一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選擇符合中國國情的戰略產業發展路徑。二要實現產業組織合理化,根據不同行業的技術經濟要求,培育具有實力和規模的“龍頭”企業,發揮其創新和綜合競爭能力,帶動產業內升級和相關產業結構升級。
綜上所述,經濟全球化的加速和我國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產生了強大的制度需求,但改革推進不足和舊體制慣性使得有效制度供給滯后,制約了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成為WTO成員國過渡期滿以后,我國的國際事務參與度不斷提升,要想提高我國產業安全度,必須保證有效制度的供給,克服制度創新的阻力,以取得經濟發展的更佳效果。
參考文獻:
[1]蘇旭霞著:《國際直接投資自由化與中國外資政策》,中國商務出版社,2005年版
[2]The website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ww.wto.org
[3]中國投資指南www.fdi.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