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詞匯空缺,語義聯想和語用涵義三方面分析商務英語翻譯中文化信息流失的具體表現及原因,并探討在翻譯時如何在這三方面做出補償。
[關鍵詞] 商務英語 文化信息流失 補償
一、前言
國際商務翻譯時牽涉到一種文化通過翻譯進入到另一種異質文化,這中間的差距意味著文化信息在某種意義上或形式上的流失。商務翻譯人員要了解并掌握漢英兩種語言所涉及的不同文化的差異,要從字面意思之外領悟到說話人言語中的語用意義,運用恰當的手段進行補償,盡量做到文化信息等值或等義。
二、商務英語翻譯中文化信息流失的的表現及其原因
商務翻譯中若原文承載了文化信息,譯者必須無條件地設法將原語中的這種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傳遞到譯入語中去,原文的文化信息與譯文的文化信息等值是國際商務英語翻譯中深層面的對等,譯者有時不易察覺。因此,在英漢商務英語翻譯實踐中,兩種語言轉換過程中文化信息的流失現象經常發生。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詞匯空缺(lexical gap),即原語中的指稱對象在譯入語文化中根本不存在
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翻譯工作者常常感覺跟不上步伐。原語中的指稱對象在譯入語文化中根本不存在。“中國結”譯成Chinese knots, 但英美人不知所云,因為他們國家沒有。同樣,中國文化的鴛鴦常用來比喻夫妻,而mandarin duck卻無此含義。英語中的“green card”和“The lion’s share”如果分別譯為“綠卡”和“獅子的份額”,許多不熟悉英美移民制度及英語文化的中國人看后也會不能理解其中之含義。諸如此類的翻譯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文化信息的流失。
2.語義聯想(semantic association)不同,即原語文化在概念上有明確的實體,而譯入語文化不加以區分或恰恰相反
漢英民族因所生活的地理位置、環境的不同造成了意識形態的不同。自然條件各異,所接觸的客觀事物也會在種類、數量、與人類的疏密關系等方面有所不同,由此而產生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內涵也必然各異,而此種物質因素對翻譯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例如,中國人十分喜愛貓,用“饞貓”比喻人貪嘴,常有親昵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貓被用來比喻包藏禍心的女人。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山羊是個褒意詞,而英國人卻視goat為“色鬼、淫蕩的人”。“白象”電池在中國市場上銷量很好,但翻譯成“white elephant”在國際市場上卻不受英語國家人們的歡迎,這是由于西方文化中white elephant是一條固定的英文短語,意為沉重的負擔或無用且昂貴的東西。在長期的語言發展中,幾乎每種語言在悠久的歷史中都會有自己固定的習語搭配及諺語等。對其他國家歷史文化知識欠缺會給翻譯工作帶來困難。因此,商務英語翻譯者應不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日常多注意積累,用時方能隨心所欲。如“膽小如鼠”翻譯為as timid as a hare. 而“spend money like water”翻譯為“揮金如土” 。
3.語用涵義(pragmatic implication)不同,即原語和譯入語中同一個指稱對象可能由字面意義不同的詞語加以指稱
漢語中的“黃色電影”譯為英語卻是“blue film”。中國盛產白酒,有人將它按字面意思翻譯成white wine,但殊不知這white wine是白葡萄酒,而spirits或liquor才能與中文的白酒對等。同樣,“as strong as a horse”和“as stupid as a goose”也不能按字面意思譯成“強壯如馬”和“蠢如鵝”,而應譯為漢語中的習慣說法“壯如牛”及“蠢如豬”。又如:“Jane Eyre is very honest. S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要按字面翻譯成“簡愛很誠實。她不吃魚,并且玩游戲”,那就很可笑。
三、商務英語翻譯中文化信息流失的的補償措施
由于上述文化信息的流失的存在,必須在翻譯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償。
1.對于商務英語翻譯時詞匯空缺的情況,能直譯時直譯,不能直譯時意譯,但要盡可能在音位、詞匯等層面做一些翻譯上的補償
先舉幾個直譯的例子:中國文化對西方文化具有滲透力的譯名可能要數中國的氣功、功夫, 其直譯為qigong,gongfu. 2008奧運會吉祥物“福娃”直譯成“Fuwa”,而不是Friendlies,突出了中國特色,凹顯了中國獨特的文化。前面提到的“the lion’s share”就不能直譯,而須意譯為“最大的份額”。著名的體育用品商標Nike能使英語國家人士聯想到勝利和吉祥,因為 Nike 一詞在希臘神話中是勝利女神。傳說中的Nike身上長有雙翅,拿著橄欖枝,給人們帶來勝利和諸神的禮物,她是吉祥、正義和美麗之神。Nike作為體育用品商標,我們把它音譯為“耐克”,暗示Nike牌體育用品經久、耐用,使用Nike體育用品能在比賽中克敵。“耐克”可以說是較好的翻譯,不過,英語單詞Nike所蘊涵的文化信息對中國人來說,不可能像英語國家人那樣想起Nike女神。翻譯中文化信息被丟失。但也達到了宣傳,吸引顧客購買之目的,也算是對文化流失的一種補償吧。
2.對于商務英語翻譯中原語和譯入語語義聯想不同的情況,要注意轉換表達方式以符合譯文習慣
在英漢兩種語言的商務英語翻譯中,因受文化習俗的影響,各民族表達相同概念的說法是不相同的,要熟悉外族文化,了解異域人民審美心理。如果在形式上貼近的譯文對所指意義可能產生誤解的話,必須對譯文文字做某些變通。尤其是一些動植物的名稱詞,以及數字和顏色詞等,在翻譯時,務必小心謹慎,注意詞義褒貶的變化。例如:“亞洲四小龍”翻譯成英語Four Asian Dragons恐怕不太妥當。在西方神話傳說中,dragon(龍)不是中國人心中的吉祥動物,而是表示邪惡的怪物,還有“潑婦’的意思。翻譯成Four Asian Tigers這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文化信息的對等,因為tiger(老虎)在西方人心中是一種強悍的動物,至少不會讓人聯想到某種可怕的動物。將“亞洲四小龍”補償翻譯成Four Asian Tigers在文化信息方面基本達到了對等。再如:英語國家的人心目中的“七”相當于中國人的“八”。“七”對他們來說是個大吉大利的數字,投擲中以“七”為勝利。所以,商標為“7-Up”的飲料翻譯成漢語為“七喜”,而不是“七上”。在英語中表示吉利的“七”對中國消費者來說只是個普通的數字,體會不到喝飲料時喜慶的感覺,但是譯成“七喜” 也算在文化信息方面做了一些補償。
3.對于商務英語翻譯時原語和譯入語語用涵義不同的情況,要注意不同文化的人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有很多不同,翻譯時必須做一些補償,以確保原語和譯入語意義的一致
前面所舉的例句“Jane Eyre is very honest. S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應該翻譯為“簡愛很誠實,她既忠誠有正直”因為如“eat no fish”和 “play the game”分別表示“忠誠”和“為人正直 ”之意。又如:“這次交易過程中出現了攔路虎”,如果按字面翻譯應該是“There is a tiger in the way during this transaction”,那就完全錯誤。因為“攔路虎”在英語中有固定的說法“a lion in the way”。同樣地,“We must have the spirit of cooperation,for we know the proverb that 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 boy”漢語譯文應該是“我們應該有合作精神,因為我們都明白‘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這個諺語所傳遞的意思”。在這個譯文中,用漢語中的“和尚”來補償翻譯英語中的“boy”避免了翻譯中直譯為“男孩”而造成的意思上的晦澀難懂,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文化信息的流失。
四、結束語
中英文化的差異導致翻譯過程中必定會有不同層面或類型的流失,進行國際商務英語翻譯時必須特別注意這些文化差異。譯者要豐富對英語民族獨特的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掌握適當的翻譯技巧,盡量把原語文化的信息更多更好的傳遞給譯語讀者,把文化信息流失減少到最小,以達在外國文化和本國文化中找到一個結合點,并通過其他一些補償手段,促使譯者忠實,準確地再現原文的思想內容和精神風貌。
參考文獻:
[1]許崇信:文化交流與翻譯[J]。外國語,1991
[2] NIDA.E.A.語言、文化和翻譯[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3.
[3]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4]王佐良:翻譯中的文化比較[M].北京:外研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