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地處黃海之濱,膠東半島的最東尖端,是一座美麗的花園城市,旅游業、娛樂業、服務業和文化產業比較發達,具有豐富的休閑資源和得天獨厚的休閑環境。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威海休閑產業的發展顯露出越來越多有利的支撐條件,打造“休閑威海”的品牌指日可待,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區位條件
1.地理區位。威海市位于山東半島東端,地處北緯36°41′~37°35′,東經121°11′~122°42′,處在我國南北平分線上。西與煙臺市接壤,北與遼東半島相對,東及東南與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隔海相望,具有面向東亞開放的區位優勢,是山東對外開放的前沿。2.交通區位。威海已初步形成了空運、海運、鐵路、公路相銜接的海、陸、空立體化交通運輸體系,交通比較發達。目前,已開通多條國內航線,海運通往大連和韓國,鐵路四通八達,且在大、中、小城市通上了上百輛長途汽車。總體上講,威海市區內公路網四通八達,方便快捷;外部交通線貫通全國重要的樞紐城市,且威海還是中國東部通往東亞重要的國際通道。3.文化區位。威海是中國北方最早的前沿港口和海運要津之一,也是內陸和東部地區通往東亞的重要門戶。歷史上,威海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就與中央和內地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和交往。近代,由于與日、韓和東南亞的交往加強,成為我國東部地區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隨著國際國內交往日益頻繁,威海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大大提高,為威海文化增添了豐富的內容。
4.經濟區位。威海是一個對外開放較早的沿海城市,在山東省總體經濟格局中經濟發展基礎較好。2006年,威海市國內生產總值(GDP)是1368.53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15.9%,在省內位居第九,但人均GDP為54741元,在省內排名第二。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威海的國內生產總值呈現出迅猛的發展趨勢。同時,威海還是中國的海上交通樞紐和對外貿易的重要通道,在東北亞經濟圈和中國環黃渤海經濟圈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些都為威海休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經濟區位優勢。5.旅游區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宜人的氣候條件,給威海帶來了優美的環境,秀麗的風景;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積累,也為威海增添了眾多的歷史文化遺產。威海既是山東省內重要的旅游城市,又是連接內地和日、韓、東南亞旅游大道上的重要節點,在世界旅游的地位與日俱增。《威海市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指出,全年共接待海內外游客1150.1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01.7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2%和19.0%,其中,國內游客1129.69萬人次,旅游收入94.43億元,分別增長15.1%和18.5%;國外游客20.49萬人次,增長21.4%,旅游外匯收入8930萬美元,增長25.7%。旅游總收入居全省第四,入境游客數和創匯均居全省第三,旅游發展質量日趨升高。
二、自然條件
1.氣候條件。威海大部分地區為北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海洋、山林的調節作用,卻具有海洋性氣候特點。全年平均氣溫12度,平均降水量800多毫米,風光旖旎,氣候宜人,具有“碧海、藍天、青山、凈土”的城市風貌,素有“東方夏威夷”之美稱。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皆宜旅游,已成為愈來愈多中外游人喜愛的度假圣地。2.自然資源條件。威海不僅是我國第一個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還是我國第一個獲得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全球最佳范例”的城市,并連續多年獲得聯合國人居獎,也是歐洲最喜歡的中國十大城市之一。在《2007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上,威海高居環境競爭力首位。威海濱海休閑資源特色突出,旅游資源豐富,擁有海島風光、沙灘岸礁、地下溫泉、歷史遺跡、名山古剎、奇石異川等十多種類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處,省級風景名勝區3處,省級旅游度假區4處,游覽景點80多處,全市已經形成了“一線六區”的旅游格局。
三、社會文化條件
1.人文休閑資源。早在新石器時代中期,威海境內就有人類聚居。歷史悠久,風俗民情獨特,傳統漁村海草屋頂、青石屋墻,現代漁村中的花村家家養花,畫村人人作畫,奇石收藏、剪紙藝術、根雕工藝源遠流長,石島大鼓,獨具特色。谷雨漁民節拜神祭海,莊嚴肅穆。威海不僅人文休閑資源豐富,而且還有北洋海軍提督署、道教遺跡、全真教發祥地等眾多人文古跡,這些都為休閑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人文支撐條件。2.休閑觀念。由于獨特的地域環境和歷史發展歷程,威海人在長期農耕文化的影響下,具有自得其樂、小富即安的心理,這是休閑文化產生和延續的溫床。在威海,人們物質資源充裕,生活壓力小,節奏慢,樂于享受閑暇,喜歡舉辦節慶活動,像中國威海海鮮節、威海國際釣魚節、人居節、美食節等,都充分體現了威海人的休閑觀。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大量游客涌入威海,他們不斷發展、充實著威海城市休閑文化的內容。深厚的文化底蘊,濃郁的休閑文化氛圍,使得威海成為中國最宜于休閑游居的城市之一。
四、城市發展水平優勢
城市是現代經濟的基礎和主要載體,城市的發展水平表現了一個地區經濟和產業發展水平。威海不僅是山東重要的海濱城市,還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和面向東亞開放的國際旅游城市。2006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68.5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6.58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849.59億元,增長17.2%;第三產業增加值402.36億元,增長17%;三種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為8.5%、62.1%和29.4%。威海不大,但在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第42,這些都為威海休閑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較為厚實的經濟基礎。由以上分析可以發現,威海已具備了發展城市休閑產業的各種條件,隨著休閑假日經濟的到來,威海必將發展為最具休閑旅游特色的休閑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