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分別從模糊性、新經濟、會計準則及會計制度三個方面分析了合法性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關鍵詞] 合法性 模糊性 新經濟 會計準則
一、模糊性對合法性會計信息失真的影響
在會計實務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難題:某項交易或事項的會計處理,會計技術規范沒有明確的規定,以至于令人無所適從,交易或事項游離于規則之外了。通常要從會計理論或者會計的一般原理之中尋找答案。但可能又會發現,甚至會計理論或者會計的一般原則也不能解決一些現實的問題,這就是會計的模糊性。分類和匯總是會計的基本方法,而會計所分類和匯總的經濟事項本身又具有模糊性和復雜性,處于不斷發展變化之中,由此導致會計信息必然具有模糊性。會計內在模糊性和信息模糊性是會計信息合法失真的客觀原因,而且是會計信息主觀性失真的客觀基礎。
1.內在模糊性對會計信息失真的影響
(1)會計準則的精確規定所導致的合法性會計信息失真。經濟事項的內在模糊性,決定了對經濟事項進行精確分類并規定相應的會計處理方法,可能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違背會計內在模糊性的客觀事實,一味追求“一刀切”的精確方法,是導致會計信息規范性失真的重要原因;(2)時滯對會計信息失真的影響。從會計確認、計量到報告的生成以至最后傳到使用者手中,這其中每一個環節都要有時間占用,因此,“時滯”必然存在。時滯對會計信息失真的影響根源于經營活動的連續性和會計報告的間斷性。在“時滯”期間內發生的事件和前期發生的事件相互聯系。有時時滯期內發生的事件,使報表發布之前就已經部分甚至完全失去真實性了。
2.信息模糊性對會計信息失真的影響
信息模糊性對會計信息失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權責發生制原則的影響。一是會計要素的確認受到人們主觀評價的影響。它主要表現在確認時間的彈性上。這是因為,由于經營活動的連續性,伴隨經營活動形成的物流、資金流的非同步性,收入與取得收入所發生的費用可能提前與滯后;二是會計要素的計量受到會計操作方法的影響。在對應計、遞延、攤銷和分配額進行計量時,往往采用預計、推斷和估算等會計計量方法。所以,按照會計核算基本假設和原則,只能夠近似地說明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2)成本效益原則和重要性原則。成本效益原則是會計信息提供過程中的一個有普遍性的約束條件,歸集和披露會計信息的成本不得高于使用該信息所能產生的效益,否則,該信息就不值得提供。重要性是指會計事項或金額如不具有重要性,則可以不完全按照公認會計原則處理,以節省提供信息的成本。這加劇了會計信息的模糊性,極易導致會計信息合法失真;(3)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社會經濟環境對會計數據的影響主要是計量模式的改變增加了要素確認與計量的不確定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濟活動日益復雜化,類似于物價變動、自創商譽、金融衍生工具等現象的存在,使歷史成本計量模式難以準確反映。
二、新經濟對合法性會計信息失真的影響
新經濟的特征主要表現為:信息化經濟;以知識決策為導向的經濟;以智力為支撐的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面向未來的經濟。從會計發展的歷史主線看,每一次新舊經濟形態的更替,都能促進經濟水平不斷提高,進而帶動會計向前發展。正是經濟水平和經濟形態這兩個主導性因素以其各自的方式共同影響和決定著會計的發展與方向,使得會計的發展過程既有與經濟水平提高相應的不斷向前的趨勢,又具有與經濟形態更替相對應的階段性特征。目前的會計思想、理論和方法體系是在工業經濟時代產生、發展起來的。當新經濟開始出現并迅速發展時,其對現有會計體系所帶來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
三、會計準則及會計制度本身對合法性會計信息失真的影響
1.會計自身的特點及缺陷是會計失信的條件
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的漏洞與執行的伸縮性等,為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提供了條件。具體表現為:(1)會計原則為虛假會計信息提供了操作空間。如會計以權責發生制為確認基礎,從而產生了大量的應計,預提和待攤費用,會計信息提供者就可以通過操縱應計項目的確認時間來制造虛假業績(如提前確認收入,推遲確認費用)。(2)會計政策為企業提供越來越寬的選擇范圍,會計信息提供者總是在規定的范圍內選擇有利于自身績效或其他目的的會計政策。(3)會計工作內容需要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來進行,這就為會計人員制造虛假會計信息提供了職務上的方便。
2.會計制度本身的不完美造成合法會計信息失真
(1)會計人員在處理會計業務中運用謹慎性原則時,為了保險起見,就有可能將本期的資產和收益少計,而將負債和費用高估。這就與權責發生制原則相矛盾,也違背了會計客觀、真實的宗旨。(2)《企業會計制度》規定要提八項減值準備金,以及資產計量采用公允價值,這就為企業留下了大量的估計和判斷的空間。(3)會計制度中規定的資產計量屬性也會造成資產計量有誤。會計制度規定確認資產價值的計量方法有歷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公允價值法、可變現凈值法和未來先進流量法等。為了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必須要求選擇最為真實,可靠的計量方法。就是這種計量準確的方法,也因在當今科技飛快發展,產品更新換代極快的年代,歷史成本所計量的價值會高估資產的價值。
3.會計準則與制度中對于一些重要信息的披露沒有做出規定或規定得不夠恰當
這些重要信息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對于一些重要的表外信息,如衍生金融工具、或有事項等。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對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二是對于有關無形資產,會計準則中也沒有恰當合理的會計處理方法;三是對一些企業社會責任等非經濟信息,現行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中也沒有要求對之加以反映。可見,由于會計準則對一些重要信息的規定不全或不夠恰當,使得會計報表雖然嚴格遵循了會計準則的要求卻不能全面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有可能對信息使用者產生誤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