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住區商業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購物提供了最直接的服務,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對新居住空間的分異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通過對住區商業的選址,形態的定位,面積的控制等方面揭示了商業與居住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 住區商業 居住空間分異 選址 商業形態 商業面積
近年來,伴隨著住宅建設的高速發展,商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商業的選址對居住空間分異研究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住區商業在整個城市商業分工中與居民生活最貼近,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購物提供了最直接的服務,特別在城市擴張后的邊緣地區,新辟的住區較為密集,而相應的配套商業還不夠完善,因此住區商業在居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就顯得尤為重要。
1.居住空間分異。空間分異是指一定地域范圍內組成要素及其綜合體在空間上的差別。其相關要素不僅是物質實體,而且還包含著城市發展不同階段所產生的居民之間在經濟、文化、距離上的分異在空間上的表現。居住空間分異是在考察布局現狀和特征的基礎上,通過對城市中不同空間上居住社區有關要素的比較來考察居住社區在空間上的差別及其特征。
2.經濟區位理論。經濟區位理論以新古典經濟學為理論基礎。新古典經濟學是相對李嘉圖和馬克思的古典經濟學而言,在19世紀后半期創建,它將經濟分析的重點從古典經濟學的生產環境和條件轉向個體消費者的喜好和需要。作為市場經濟體系中的主流經濟理論,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是一種規范理論,探討自由市場經濟的理想狀態下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問題。經濟區位理論注重運用空間經濟學理論和系統的數理分析方法來演繹和構建城市土地利用的理論模型,分析和解釋城市土地利用的區位決策和空間模式。經濟區位學派學者認為一個城市所形成的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是各種各樣的經濟活動和居住階層的不同要求的反映,在他們的研究中,參與城市土地利用的人都被假定為是追求經濟效益最優化和花費最少化的經濟人,在此基礎上,他們認為市場是土地利用區位決策的結算場,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間結構是競爭性投標過程的結果。
3.總體選址布局的定位。眾所周知,商業活動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是否能夠有效地吸引人流,因此,商業應設于人流量多且易于到達的區域。其出入口是人流必經之處,也是商業活動的最佳位置。因此,現在多數商業都集中設在居住區的主要出入口附近,且面向居住區外,形成一個商業帶,這種商業設施在商業運作上較為方便靈活,管理也能一步到位。如果居住區出入口附近沒有合適的沿街面可用,而小區人口又較多,需要配置一定量的配套商業時,就出現了一種新的折中的社區商業形態——內街式商業,即在居住區出入口內主要人流方向的一側或兩側設商鋪:也可將小區出入口位置適當內移,在入口處形成“U” 型或“L”型廣場,可以這樣認為,對商業而言,合理的總體布局是成功的起步。
4.住區商業形態的確定。住區商業從其形態上分類,可分為集中式商業和沿街商業二大類。二者相比較,集中式商業設計難度較大,其內部空間較復雜,很難做到各個商鋪的均好性,因此如何提升集中式商鋪的商業價值,減少商業風險是社區商業設計中的一大課題。住區商業形態除受其規模影響外,還應綜合基地條件、周邊狀況等因素綜合考慮。當然對住區商業的各形態而言,均好性是一項重要的指標,因此,設計時應強調商業建筑內部空間的可視性,加大可視性可以對公眾購物產生引導作用,如果商業建筑能被人一眼看到或多個角度都能看到,其商業價值就高。住區商業中諸如知名的餐飲店、大的便利店等容易聚集人氣的商鋪應放在整個商業布置的盡端,可起到引導人流的作用,促進人流的平均到達率,同時也可增加沿路線的商業的可達性。而普通的沿街商鋪設計的交通流線就要求更加簡潔明了,通視性要好。
5.住區商業面積的控制。對于住區商業而言,單元面積宜小不宜大,據分析一家小型服裝便利店適宜的經營面積在30m2左右,而一家小型餐飲店的經營面積一般也在50m2左右即可;而且相對而言,單套面積小的商鋪其商業風險通常也較小。當然商鋪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小面積,面積過小,商鋪承受的業態會受到限制,使用的靈活性將大打折扣。根據市場調研的數據分析,一般住區商業的商鋪單元面積應控制在30m2~100m2左右,開間控制在3.6m~4m為宜,開間和進深的比例不宜大于1∶3。
6.住區商業與居住的利弊關系。商業雖然為社區居民帶來了生活上的便利,但也或多或少地會對臨近商鋪的居民帶來各種干擾,諸如噪聲、廢氣、污水和光污染等等,出現很多對干擾居民生活的負面影響。現在住宅設計規范已明確規定,餐飲類商業不宜放在居民樓內,居民樓內不應布置產生噪聲、振動和污染環境衛生的商店。尤其是對社區商業,污染大的商業活動應與住宅樓保持一定間距。再從能源角度審視商業建筑設計,在商業設計中設計師應特別注意貫徹各種節能措施的落實,首先要嚴格控制商鋪窗墻比的比例關系,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開窗面積和有效利用商鋪的自然采光通風條件,做好圍護體系的保溫設計。當然在充分考慮居民需求、為廣大居民日常生活提供全面、便捷服務的同時,還應兼顧環保、節能等社會發展的新要求,真正使商業的建設符合政府所倡導的可持續發展原則。
參考文獻:
[1]王亞軍:邯鄲市多層和小高層住宅價格差異以及影響因素分析.河北工程大學學報.2006.3
[2]王波: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研究.同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3
[3]何芳:城市土地經濟與利用.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32
[4]陽建強吳明偉:現代城市更新.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
[5]年華:略論產業結構優化與土地利用結構調整.人文地理,199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