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商品流通企業統計創效益,是市場經濟和企業統計自身發展的需要。商品流通企業統計可利用自身優勢,通過預測市場需求和商品資源、加強事前統計測算和事后統計分析、選擇最佳進貨點、搞好庫存決策、加強資金周轉等途徑為企業創效益。
[關鍵詞] 商品流通 企業統計 經濟效益
商品流通企業統計為企業經營管理服務,最主要的是要創經濟效益。
一、可能性
商品流通企業統計能不能創經濟效益,首先涉及到商品流通企業統計工作人員能不能創造價值的問題。價值是由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者創造的,商品流通企業屬于物質生產領域,當然能夠創造價值。社會總產值和國民收入總值的統計,就包括商業總產值和凈產值在內。這些商業總產值和凈產值是由商品流通企業的全體職工勞動創造的,其中自然也包括統計人員的勞動在內。商業凈產值=V+m,其中的V(必要產品)包括商品流通企業統計人員在內的全體商業在業職工的勞動報酬;m(剩余產品)也包括商品流通企業統計人員在內的全體商業企業職工所做的貢獻。
商業經濟效益是在商業經營活動中勞動占用和勞動消耗的數量與商業經營成果的數量之間的對比關系。綜合反映商品流通企業經濟效益的指標是“流動資金利稅率”,即百元商業流動資金所提供的利潤和稅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商品流通企業流動資金利稅率,實際上是按利稅總額計算的盈利率與流動資金周轉次數的乘積,即:
從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商品流通企業每百元流動資金能創多少利稅,也就是說,能創多少經濟效益,取決于以下四個因素:(1)銷售額的多少;(2)進銷差價的大小;(3)費用水平的高低;(4)資金周轉速度的快慢。很顯然,銷售額的增多,進銷差價的擴大,費用水平的降低,資金周轉的速度加快,一句話,商品流通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要靠商品流通企業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
幾年前,湖北老河口市農村生活資料公司的統計人員,對市場情況進行調查,寫了“芝麻西瓜一起抓”的調查報告,受到領導重視和支持,當年上半年經營品種由1346種增加到2862種,銷售額達40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倍,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8.5倍。該公司每年銷售煙花鞭炮9000萬響,過去在襄樊進貨,后改在湖南省瀏陽產地直接進貨,擴大了進銷差價。2001年統計人員提供信息,廣東省東莞市煙花鞭炮質量更高,出廠價低,緩期付款,運輸方便,于是又改在東莞進貨,全年節約運費和銀行利息16000元。2002年3月份這個公司訂購電扇3600臺,統計人員經調查預測,社會需求量只有l萬多臺,而本市其他公司已購進2萬臺,資源量超過了需求量,同時,該公司經營又不占優勢,于是采取緊急措施,退合同1200臺,退現款600臺,晚期付款300臺,現款只購進1500臺,結果僅銷售870臺。如果全部進回,將會多積壓2100臺,每臺平均160元,計33.6萬元,積壓10個月,計銀行利息近3萬元。統計調查和預測避免了這筆損失。
這些事實證明:商品流通企業統計可以創效益,而且能夠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當然,統計不是孤立地創效益,而是通過商品流通企業這個整體,同企業職工一起創效益。在商品流通企業這個整體中,統計具有創效益的巨大功能。
二、必然性
商品流通企業統計創效益,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
1.經濟建設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統計工作決不能脫離這個中心。不講經濟效益是違背價值規律的,也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我們再不能重復過去只計數量,不講效益的教訓。
2.在市場經濟的形勢下,每一個企業都是在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為了增強企業活力,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得到較好的經濟效益,就要求統計提供更多方面的信息,提供能帶來經濟效益的決策方案。如果統計不管效益,不創效益,就會阻礙企業的發展,使企業在競爭中失利。
3.創效益是商業企業統計自身發展的需要。長期以來,商品流通企業統計的地位不高,客觀上是由于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使商品流通企業統計主要為上級服務,而主觀上這些商品流通企業統計為企業經營管理服務不夠,沒有注重創效益,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是導致商品流通企業統計地位不高的根本原因。看來,努力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優質服務,多為企業出效益,是商品流通企業統計的惟一出路。實踐證明,商品流通企業統計出了效益,就有了地位,統計創造的效益與統計工作的地位是成正比例的。
三、商品流通企業統計創效益的途徑
1.預測市場需求和商品資源,研究市場占有率,開拓市場,擴大銷售。
2.選擇最佳進貨點,擴大進銷差率。
3.加強事前統計測算和事后統計分析,不斷降低費用水平;
4.搞好庫存決策,加強資金周轉。
5.開展橫向對比和縱向對比,總結經驗教訓,改善經營管理。
四、商品流通企業統計要進行深入的改革
1.端正服務方向。過去商品流通企業統計完成國家統計任務,為宏觀決策服務,這是對的,今后仍應堅持。但是,在完成國家統計任務的同時,必須努力為企業經營管理服務,創造經濟效益。
2.商品流通企業統計工作要有所突破。信息范圍突破本單位,要擴大到全社會,統計報表突破上級規定,要補充本企業需要的內容;時間范圍突破研究過去和現在,要預測未來;研究范圍突破商品流轉,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研究企業的各個方面;研究方法突破初等描述性統計方法,要應用現代統計科學;認識程度突破只反映現象,要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研究結果突破對現象的說明,要參與企業決策,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微觀統計是宏觀統計的基礎,而宏觀統計必須為微觀統計服務。
4.主管部門和上級單位要改變對商品流通企業統計工作的考核標準。過去主要考核為上級服務的情況,今后應將為企業經營管理服務、創經濟效益的情況列入考核標準。
5.商品流通企業統計要創經濟效益,就必須提高統計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要熟練應用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分析和預測決策等全部統計方法,還要熟悉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熟悉業務情況,熟悉科學管理知識。這就需要加強統計人員培訓工作和對微觀統計科學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謝雨德:統計參與決策100例.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6
[2]中國統計.2002,4
[3]統計與決策.2005,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