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來,我國體育產業雖然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至今為止并沒有充分發揮出拉動內需擴大刺激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2008北京奧運會將推動我國體育產業的騰飛。本文論述了奧運會對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及其協調發展的方向。為2008北京奧運會商業運作提供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 體育產業 奧運會 協調發展
一、前言
《奧林匹克憲章》說:“奧林匹克主義是增強體質、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發展的一種生活哲學。”今天,奧運已不單純是體育,它將對人的生活方式產生深刻的影響。奧運會將為舉辦城市的硬件發展帶來機遇,同時也為其軟件的提升帶來要求。正像鄧亞萍在陳述中所說,奧運將會改變人的一生。
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什么樣?它是一屆更貼近我們生活的國際盛會。是一屆將為世界留下寶貴遺產的偉大盛會。2008年北京什么樣?藍天,水清,路暢。城市更漂亮,更現代,更開放。奧運會的舉辦,將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商機,增加更多的就業機會,使經濟得到更加快速的發展。2008,新奧運,新北京,新生活。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本文查閱以前各屆相關奧運會資料及書籍,以掌握奧運會對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及其協調發展的方向,了解他們之間的各種關系及發展動態,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參考。
2.比較分析法
通過對以前各屆相關奧運會對體育產業帶來的影響進行歸類比較,分析并預測2008年奧運會即將對我國體育產業帶來的發展動態。
三、2008奧運會對體育產業帶來的商機
1.奧運會盈虧的轉折點
自1896年舉辦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來,非商業化一直是奧運會的一條基本原則。但是,1976年的21屆奧運會給舉辦城市蒙特利爾帶來了10億美元的虧空,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因為受到抵制,虧損更為巨大,總體耗資90億美元。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是奧運會盈虧的轉折點,具體贏利如下: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自1984年以來,奧運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這種經濟效益基本上可以分為二大部分,一是組委會的直接收益;二是對舉辦城市和主辦國帶來的間接的經濟效益。正因為如此,有人形象地把奧運會稱為“印鈔機”。
2.2008奧運會所帶來的商機
(1)網絡經濟將明顯加速
國際互聯網技術正日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網絡經濟已經成為新經濟的重要代表。2008年奧運的舉辦將加速中國網絡基礎設施的發展。因為奧運會將向全球提供寬帶數據服務,屆時奧運光纖通信網覆蓋所有奧運相關場所;奧運中心區電信局提供語音、數據、廣播、互聯網傳輸和寬帶服務;奧運數字集群網;場館內的數字有線電視網;新的海底光纜、衛星地面站和車載衛星系統;全國數字廣播系統等等工程將完成。
北京申奧的成功大大加強了國外投資者對中國網絡建設的信心,2001年以來,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幾支中國網絡股,整體陷于低谷而不能自拔;然而,當薩馬蘭奇宣布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屬于北京以后,納斯達克股市一開盤,中國網絡股便開始逆市飛揚,全線飄紅。美國人對奧運會所蘊藏的商機看得清楚,尤其是在洛杉磯第一次把奧運會“商業化”大獲其利之后,美國投資者越來越看好與奧運會有關的項目。我們毫不懷疑精明的美國人的商業頭腦,他們看好北京奧運會,將有助于中國網絡業堅定信心,并繼續健康發展。
(2)機械制造特別是環保機械制造將從中受益
具了解,為了舉辦好2008年北京奧運會,北京將大規模投資進行基礎設施與環保設施建設,向全世界人民展示“新北京”、“綠色北京”的風采。在未來6年中,900億元用于修建地鐵、高速公路、機場等,450億元用于環境治理和保護,實現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的新北京,這樣巨大的建設,使機械產品市場蘊藏了巨大的商機。
首先,6年內工程機械制造業必將大有作為,北京將投資1800億元重點建設142個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包括興建93公里的五環路、修建7條總里程191.9公里的輕軌交通線、修通直達奧林匹克公園的地鐵、修建35公里長的城市快速路聯絡線、擴建105公里城市主要道路、大規模擴建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增加1條跑道、1座候機樓、55個標準停機位,等等。在這些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地上,毫無疑問地會見到大量國產工程機械。
其次,環保機械制造業將嶄露頭角。具報道,我國政府已經承諾,在奧運會舉辦之前,北京的大氣環境中各項監測指標達到國家空氣質量標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指標達到發達國家大城市的水平。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要改善和保護北京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外,還必須要做三件事。一是更加嚴格控制對機動車的環保要求。二是搬遷和改造工業企業。三是加大污水、垃圾處理和回用能力,與國際同等城市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為使這些措施得到有效實施,北京將投入700多億元,采購大量環保技術和環保設施。我國環保產業這幾年發展很快,北京申奧的成功,必將加速環保技術和設備生產待業向更高的領域邁進。
(3)旅游業將搭上奧運快車而高速發展
旅游界人士一致認為,北京申奧成功,北京乃至全國的旅游業將面臨巨大的發展契機。權威數字顯示,中國目前每年吸引的外國旅游者為1000萬人,可以獲得160億美元的外匯收入。申奧成功后,將改寫。年后游客的預期增長率,據美國高盛公司估計,從現在起到奧運之年,中國旅游業的收入每年將增長18%。同時,各旅游大省也將掀起基礎設施建設高潮。目前,中國各大旅游景點目前正準備采取積極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增加景點的可觀賞性,爭取列入奧運游的節目單。這對地方經濟的發展無疑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4)對中國證券市場是巨大的好消息
具報道,1998年“中體產業”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上市,當時在資本市場籌資4億元,為中國的體育產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促進企業的發展做了一個典范,北京申奧成功的巨大商機同時也反映在有“經濟晴雨表”之稱的股市上。高盛公司日前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北京奧運這項盛事的籌備工作,將會在未來的7年間,每年為中國帶來0.3%的經濟增長,樂觀的宏觀經濟形勢,持續、穩定、快速的經濟增長必將支撐起整個股市,而股市的利好又會反作用于千千萬萬的企業與投資者。
首先,股市中的奧運板塊將被看好。申奧成功直接惠及與此相關的一大批上市公司。如路橋建設、北新建材、北京巴士、青旅控股、首旅股份、王府井等十幾家奧運題材股將從中受益,在股市中無疑會被廣大投資者看好。
其次,股市也反作用于一批與奧運相關的產業。申奧成功的最大受益者莫過于體育產業。第一,申奧成功將在短期內加速體育產業的發展,擴大體育產業的規模。如體育器材、服裝等體育產業將蓬勃發展,特別是我國的體育自主品牌知名度將得以提高。第二,其他與體育產業具有較強經濟關聯度的產業也將受益。除了直接的產品消耗外,體育產業與其他行業在邊緣交叉上形成的體育廣告業、體育旅游業和體育博彩業等也將獲得迅速發展;第三,體育產業的發展可增加就業,刺激和拉動內需。
四、2008奧運會與體育產業協調發展的措施和方法
這次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將極大推進我國體育產業的商業化進程。如何利用好這一契機,這是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1.加強國內體育企業的產品“品牌”意識
加強國內體育企業的產品“品牌”意識,要懂得如何才能把自己的產品推向國際賽事市場。借助奧林匹克市場營銷計劃宣傳、推廣企業形象和品牌,在悉尼奧運會上,共有106家企業成為個類贊助商,體育產品供應商24家,其中絕大部分為本國公司,這些企業借助奧運會的巨大傳播力使自己的企業和產品品牌具有了國際影響,北京2008年奧運會將同樣為國內企業提供這樣的機會,這樣將為我國體育產業自主品牌走向世界開啟了方便之門。
通過對美國籌委會經驗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回憶中國籌委會及其商用標志的注冊工作是多么的必要。當前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是,抓緊進行中國籌委會社團法人的注冊工作,以明確其在經濟活動中法律主體資格。在轉播權、商標使用權、廣告發布等經濟行為上為企業制定較為明確可行的機制,對體育贊助、商標使用則應給予進一步的法律規范和鼓勵。在法律的框架內建立特定的產業政策指向。
2.要建立起適應市場的人才機制
奧運會是全球的體育盛會,肯定無法回避多元文化和多樣需求問題,工作人員需要多方面的人才。體育產業的發展不公需要發達的產品制造業,而且離不開大量的體育中介公司和管理公司的精心運作,也就是說,這不僅需要產品供應商,還需要經濟、法律管理等專業人才。無疑目前我們存在著不小的人才缺口,在加緊培養的同時,必須建立面向全球的人才引進機制。只要我們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人才機制,國際上有關專業人才也會為北京奧運會貢獻力量,我國體育產業也會因此加速發展。
3.應當確立“奧運特區”的觀念意識
建立“特區產業”機制,特事特辦。深圳等經濟特區的成功為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開拓了空間,同樣,把體育產業作為“特區待業”并抓住奧運契機先行一步,使用權其獲得快速發展的微觀環境和動作經驗,將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我們可以積極爭取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與協助,在市場開發工作、標志保護、產品出入境、政策支持等方面給以理解和配合;通過加強市場開發專業力量,建立起功能全面又切合實際的市場開發部門,從根本上提高市場開發績效;其次要加強內部協作,加強整體協調工作,相關部門要圍繞市場開發這一中心,形成合力,避免各自為戰;圍繞重大體育比賽,建立中國籌委會和各新時期運動協會的整體性市場開發計劃,促進各項目的共同發展。同時加強與媒體的合作,加大宣傳力度,幾年內在體育產業領域建立一個高起點的操作平臺并逐步完善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1]朱琳:北京申奧成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J]. 貴州大學學報,2002,6(5):27~28
[2]吳新章:奧運商機的經濟分析[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2003,5(9):14~15
[3]周建軍蔡琳艷:商機無限的北京奧運[J].價格月刊,2001,10(4):18~20
[4]龔堅劉成高楊露:奧運會與我國體育產業化[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2,14(5):46~48
[5]陳林祥:北京奧運會對整合國內旅游資源發展中國旅游業的分析[J].河北體育科技,2004,9(7):156~15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