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就是文裝軍人,是用筆和舌打文仗。古代希臘有句名言:“大使沒有戰艦,沒有重兵,沒有碉堡,他的武器就是用語言和機遇。”外交事件層出不窮。外交官在前線,要根據“戰場情況和遇到的對手,使用各種‘武器’對付對手,必要時可使用‘秘密武器’”。
“外交病”
外交官患病這是正常的,但有時為了外交的需要,需要裝病,這就是所謂的“外交病”。這種情況在外交場合司空見慣。在世界外交史上最典型的莫過于雅典著名外交家泰米斯托克利的一次精彩表演。
公元前5世紀初,波斯帝國出動大軍遠征希臘。希臘兩個最大的城邦——雅典和斯巴達結為軍事同盟,聯合抗擊波斯,最終將敵人逐出希臘領土。當時斯巴達的勢力較強大,雅典為了預防斯巴達入侵,開始修建城墻。斯巴達野心勃勃,欲使雅典從屬于己,對雅典修建城墻,心懷不滿,遂派出使節向雅典提出:驚悉貴國修建城墻甚感不安,此舉乃敵視鄰國,誠望為了和平,立即停止修建城墻。
斯巴達這一外交行動,是以和平為幌子,旨在控制雅典。雅典對斯巴達的用意心若明鏡,因而認為必須采取兩全之策,既不直接拒絕斯巴達的建議承擔破壞和平的罪名,又不愿屈服斯巴達的壓力坐以待斃。最后決定采取拖延時間的策略,派出著名外交家泰米斯托克利前往斯巴達談判。他動身前,建議加緊修建城墻。
泰米斯托克利到達斯巴達后,住進賓館,假裝身染重病,拖延時間,拒絕和斯巴達當局會面。時間一天一天過去,斯巴達當局獲悉雅典正加緊修建城墻,便派人去質問泰米斯托克利。泰米斯托克利一聽表示驚訝,說:“我對此毫無所知,這可能是傳聞之言,不足為憑。希望貴國派外交代表團,到雅典實地察看。”
在斯巴達派出代表團赴雅典的同時,泰米斯托克利又暗中派人星夜趕回雅典獻計:“一定要設法把斯巴達外交代表團糾纏住,直到我返回雅典為止。”
經過拖延時間,雅典城墻終于建成,這時泰米斯托克利的“病”也好了,他約見斯巴達當局將這一消息通知對方,并請求準許他回雅典。斯巴達當局一聽非常惱火,準備將他扣留,但考慮到自己的代表團正在雅典,只好將泰米斯托克利放回。泰米斯托克利的裝病,使雅典在外交上取得了勝利。
裝聾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土耳其不甘心受制于列強,向希臘發動進攻,一舉將希臘擊敗。土耳其此舉激起了英國的不滿。英國遂聯合法、意、美、日、俄和希臘等國各派代表在瑞士的洛桑與土耳其談判,企圖迫使土耳其簽訂有關條約。
英國派出外交大臣克遵為代表,其人最大的特點是“聲如洪鐘”。土耳其派出伊斯美為代表,其人則有點兒耳聾。
伊斯美耳朵不靈,參加外交活動是一大缺陷,未料此次竟成了戰勝談判對手的優點。
會談開始后,各國代表紛紛發言,對土耳其有利的話他都能聽見,不利的話他假裝聽不見。伊斯美則堅持土耳其所提條件,寸步不讓,英國外交大臣克遵面對土耳其代表大發雷霆,揮拳怒吼,恫嚇威脅的言辭像連珠炮一樣向伊斯美壓來,各國代表也都是氣勢洶洶,大有泰山壓頂之勢。但伊斯美裝聾作啞,無動于衷。
等到克遵聲色俱厲地叫嚷完了,各國代表都面對伊斯美看他做何表示。只見他不慌不忙地張開右手靠在耳邊,并將身子向克遵移動了一下,態度很溫和地問:“你剛才說什么?我一句也沒聽見。”意思是請克遵再重復一遍。克遵氣得發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以這種辦法對對方的尖銳意見置之不顧,使對方無可奈何。同時一再明確申述己方立場,堅持到底,毫不退讓。經過三個多月的談判,英、法等國無功而返,以對土方有利的結果告終。
哭庭
1938年,希特勒將奧地利并入德國后覬覦捷克斯洛伐克,當時蘇臺德地區有300萬日耳曼人,希特勒氣勢洶洶地發表演說稱,要捷將蘇臺德地區與德統一,戰爭迫在眉睫。英、法對希特勒之舉,猝不及防,感到恐慌,兩國都希望不惜一切代價避免與德國對抗,英國前首相張伯倫和法國總理達拉第擬定了一 份聯合建議,準備不征求捷克斯洛伐克的意見,將蘇臺德地區劃歸德國。希特勒答應在進一步討論以前不采取軍事行動。后來張伯倫再次赴德國會見希特勒時大吃一 驚,因為希特勒要求馬上采取軍事行動。達拉第同意將這一建議轉告捷克斯洛伐克。于是,命令其駐布拉格大使緊急約見捷克斯洛伐克總統貝奈斯。法國大使是貝奈斯的好友,他奉政府之命,向捷總統轉告了上述建議后,放聲大哭,對這一政治交易表示憤怒,罵道:“世界上最骯臟的東西莫過于政治。”捷克斯洛伐克遂向全國發布總動員令。后來在張伯倫的斡旋下,終于簽訂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協定》。
幽默
柯倫泰是前蘇聯卓越的外交官,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女大使,她有特殊的語言天才,通曉11國文字,特別善于談判。在外交場合,不論遇到多么復雜的問題,她都以卓越的外交才能、巧妙的言詞、和顏悅色的風度周旋其間,使問題迎刃而解。
有一年,蘇聯任命她為駐挪威貿易代表,全權處理蘇聯同挪威商人之間的貿易談判。一次,她和挪威商人談判購買挪威鯡魚,由于商人要價高,蘇聯出價低,結果雙方爭執不下。
為了打破僵局,取得有利于蘇方的進展,她突發靈感,以奇制勝。只見她滿面微笑地對挪威商人說:“我同意你們提出的價格。”挪威商人一聽這話,喜出望外,但她接著說:
“如果我國政府不批準這個價格,我愿意用自己的工資來支付差額,不過我要向各位先生說明,我個人的工資有限,這自然要分期支付,可能要付一輩子。”挪威商人一聽這話,個個哭笑不得。他們每年不知要和多少人進行談判,但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談判對手,彼此面面相覷,無言以對,只好以蘇方的標準降低價格,從而拍板成交。
說謊
外交官說謊,聽來使人齒寒。但是,西方“傳統外交”認為說謊是理所當然的事。17世紀英國大使亨利·沃頓曾公開承認:“大使就是派往國外為了本國利益而說謊的誠實人。”19世紀,奧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甚至大言不慚地說:“就我的策略而言,說真話是對自己國家的不忠。”
19世紀初,歐洲列強組織第二次反法聯盟的首次交戰,由拿破侖率領的法國軍隊攻占維也納后,揮師北上追擊俄奧聯軍,當法軍進入摩拉維亞(今捷克布爾諾附近的斯拉夫科夫),反法聯盟決定在奧斯特利茨以西攻打拿破侖,并占領普拉岑高地。就在這時普魯士國派出特使哈烏特里茨前去向拿破侖遞交通牒。
拿破侖在這次戰爭中故意撤出高地,引誘盟軍上鉤,于是盟軍發動主攻,以4萬大軍進攻法軍的南翼,企圖切斷法國向維也納撤退的后路。正當盟軍對法軍的南翼發動進攻時,拿破侖命令蘇爾特元帥率領步兵2萬直搗普拉岑高地,使盟軍慘遭失敗,拿破侖大獲全勝。
當普魯士國王派出的特使到達拿破侖的駐地時,奧斯特會戰已經結束。聰明的哈烏特里茨急忙將通牒隱藏起來,笑容可掬地向拿破侖祝賀勝利。拿破侖竟信以為真,對普魯士特使以禮相待,護送他回國。
睿智
1972年5月,美蘇首腦在莫斯科舉行關于簽署限制戰略武器的談判,會后美國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基辛格在一家旅館舉行記者招待會,向隨行記者介紹美蘇關于簽署限制戰略武器的四個協定的會談情況。
在招待會上,基辛格面帶微笑,風趣地向記者透露道:“蘇聯生產導彈的數量每年大約250枚。”他環顧左右。
美國記者接過話題探問道:“ 我們的情況呢?我們有多少潛射導彈?有多少‘民兵’導彈?”
這無疑是個難題,既然透露了蘇聯每年生產的戰略導彈數目,如果斷然拒絕回答記者的提問,似乎不公平,也不符合外交禮節;如果回答記者的問題,把美國的戰略導彈數目也捅出來,又涉嫌泄密。這無疑使基辛格進退兩難。正當記者們都屏氣靜聽基辛格如何答復時,只見他聳聳肩,幽默地說:“我不確切知道正在配置的‘民兵’導彈有多少。至于潛射導彈的數目我是知道的,我的難處是,”他微笑著瞥了記者一眼,接著說,“不知道這是不是保密的。”
“不是保密的。”記者大聲向他說。
“不是保密的嗎?”基辛格說,“那么請你說說是多少呢?”記者被他這么一反問,張口結舌,無言以對,只好哈哈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