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社會中,科學技術成為最重要的生產力,在支撐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在促進綜合國力的提高中,都發揮著重要的“硬實力”的作用。其實,科學技術同時還具有并發揮著“軟實力”的重要作用,是先進文化的組成部分,是理性思維、組織秩序和健康生活諸方面中的屬于本質性規定的東西,同樣也是綜合國力、感召力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軟到硬,軟硬兼備,這是科學技術非常特殊的方面。對此,可以從四個方面對于科技軟實力做一個考察。
首先,科學技術作為思想精神層次的東西,對于思想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近代科學的興起,不僅僅是一種認識客觀世界的方式方法的革命性進步,而且它本身就是在與舊的宗教神學的世界觀的沖突和斗爭中誕生的。科學技術的革命性,從世界觀高度體現出來。以后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重大進步,都在促進我們的世界觀、方法論和價值觀的發展。而那些銘刻在歷史發展中的偉大科學思想家們,則成為了文明發展史上的一座又一座的里程碑,表現出為世人所向往,并為后人所敬仰的吸引力、感召力。
即便是在這個層次中稍低的部分來看,如科學技術中的一系列的以“人名”、“地名”等命名的“規律”、“定理”、“規則”、“計量單位”,也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現世的人們,請記住這些至今仍然在影響著我們現實生活、值得我們長久紀念的科學技術成就、時間、地點和人物。在這里,蘊含于其間的吸引力、感召力又是何等的深刻啊!
實事求是、開拓創新這樣的科學精神,更是在科學技術的整個發展過程中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所不斷豐富和深化。圍繞著實事求是、開拓創新這種基本的科學精神,更是形成了現代社會的科學文化精神體系,其中包括諸如批判精神、有條理的懷疑精神、鼓勵探索允許失敗的精神,如此等等,是現代社會的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社會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在此意義上,科學技術作為一種軟實力,成為了社會的文明底蘊的重要部分。
其次,科學技術作為社會性運作層次的東西,對于社會的組織有序具有基礎性的重要作用。
現代科學技術作為一項重要的社會事業,不僅滲透到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自身也成為了一種重要的社會建制。默頓概括過科學共同體的幾條精神氣質:普遍主義、共有主義、無私利性、有條理的懷疑主義與原創性,不僅是作為科學共同體的財富,而且從一個側面體現著科學對于社會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追求真知,公開公平,奉獻社會,這些不也正是人們所要追求的社會運行中的某種理想境界的東西嗎。
盡管歷史上的“科學管理”是有著重大缺陷的東西,包括“科學的”實際上也是片面地理解的科學,但是同樣重要的是,它畢竟開拓了去研究如何更好地使得企業乃至社會組織更有效地、有秩序地運行的先河,并將其變成為人類自覺地認識社會組織自身的有序有效運行的一門學問。當然,今天“管理”的內容是大大地豐富、深化和發展了,從經濟管理,到公共管理;從計工分式的管理,到知識管理;從地方管理,到全球治理,如此等等。這其中的現代科技和管理思想,也體現出科學技術的滲透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一個使得人們安居樂業、熱愛向往的社會,當然應該是一個組織協調、運行有序的和諧社會。科學技術在支撐這樣的和諧社會中,在這樣的和諧社會的內在組成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科學技術的軟實力作用,成為了社會組織運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再次,科學技術作為社會生活中的東西,對于人們的社會生活、社會生活中的精神面貌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人們的精神風貌、生活風貌,在社會生活中的個體層面上總會以這樣那樣的方式表現出來。正如我們在看到這樣那樣的“新聞報道”中往往是這樣的,即采訪了一些人,或者觀察到一些人,這些人是如何如何看、是如何如何做,從而折射反映出社會中人們的心態、行為舉止,或社會運行的某個方面。“新聞報道”就以這樣的方式,通過對于社會個體的精神風貌和生活風貌的觀察、訪問和描述,從而往往是極具感染力地把“事件”、“狀況”之類的東西鮮活地推到世人的面前。
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的人們,沒有一定的科學素質是很難有著良好的精神風貌和生活風貌的。進一步地追究起來,個人的這樣那樣的“風貌”,其實也包括了對于自由與必然、人生與追求之類的東西的科學理解,其中包括著人們的科學素質的或明或暗的社會展現。從在科學精神的熏陶下保持積極向上的文明心態、堅持實事求是地認識客觀事物和過程,到具有一定的解決社會生活中問題的科學能力,這些都已成為現代文明社會的公民的基本生存和生活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素質問題是如此地重要,以致世界各國,從最發達的國家,到發展中國家,都在下大力氣來提高全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把科普融入到一般文化的建設中,包括把科普與文化產業結合起來,是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效途徑。
最后,必須要強調指出的是,軟實力是以硬實力為基礎的,兩者是互動的。注意到與科學技術的“硬實力”最明顯直接關聯的“軟實力”方面,可以進一步認識到科學技術的“軟實力”作用。
文化、價值觀等的傳播需要以物質為載體,需要通過器物來表現,也需要以經濟實力為依托,而且,硬實力中往往透露出一定的軟實力。科學技術軟實力同樣如此,它同樣需要通過硬實力作出支撐、作為基本依托。知識就是力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提供的硬實力是其軟實力的載體和基礎。一個國家的經濟、科技、軍事硬實力越雄厚,其影響世界格局的能力就越大,國際地位也越高,其科技文化的價值理念、發展模式也更容易得到認同,這也就是在硬實力中透露出來的軟實力。沒有硬實力作基礎,即便價值理念是先進的,也難有感召力、說服力,是難以被人認同接受的。
當然,軟實力對硬實力的反作用、軟實力對于硬實力的引導與提升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歷史已經證明,沒有正確政策和制度創新與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念的引導,我國經濟、科技、軍事等硬實力的迅猛發展都是不可能的。總之,軟實力與硬實力相輔相成,要注意兩者的協調發展。沒有兩彈一星、載人航天等為代表的重大科技成就,沒有科技對于經濟發展、對于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也就沒有什么科技軟實力好談;沒有先進的科學價值觀、沒有合理有序的科學制度,國家的科學發展與社會的發展進步也必定無法長久。
總之,科學技術的軟實力是指科學技術的世界觀、價值觀、運行觀、管理觀、生活觀、自由觀以及科技成果產品所體現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力量。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從根本上講,科技硬實力與軟實力是相關的、互動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兩者的自動協調;全面地理解科學技術,注意協調和發揮好科技“硬實力”和“軟實力”的互動促進,仍然是我們面臨著的要經常注意的重要任務。創新文化的建設中,也要把注意到促進科技發展的硬實力與軟實力的協調發展作為重要的關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