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突破貴州省當前一系列人口問題對和諧社會建設的制約,本文提出以“和諧人口”戰略作為“和諧貴州”構建的人口戰略抉擇。全面分析了“和諧人口”的內涵及其現實意義,“和諧人口”建設的政策取向。
關鍵詞:和諧人口 和諧貴州 人口戰略
和諧人口的內涵及其現實意義
“和諧人口”是從人口學視角提出的和諧社會建設的基本目標,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人口規模適度。從宏觀上講,是指一定區域內人口數量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承載能力相協調;從微觀上講,是指一個家庭中人口數量與家庭發展需要和承載能力相協調。
二是人口結構、分布合理。指在人口總量平衡的前提下,人口的性別結構、年齡結構、地區分布結構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是人口素質優良。指人口的先天出身素質與后天養成素質,包括生理、心理、知識、道德等素質優良,能夠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人口動力而非人口包袱。
四是人口代際、群際和諧。指上代人與下一代人之間能夠和諧共處,包括父母子女之間、不同年代人口之間、不同群體的人口之間能夠相互溝通、協調利益、彼此包容。
“和諧人口”這個概念是人口發展戰略在“和諧社會建設”這一背景下的具體體現,它涵蓋了人口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是一個廣泛的人口發展概念,其發展程度直接影響著和諧社會建設中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整體和諧,完整地體現了人口發展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和諧貴州”構建中的人口戰略取向。
首先,人口適度規模是構建“和諧貴州”的重要基礎
人口規模適度從宏觀上講,是指一定區域內人口數量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承載能力相協調;從微觀上講,是指一個家庭中人口數量與家庭發展需要和承載能力相協調。從宏觀上看,人口規模適度有利于經濟發展。貴州省提出要在2010年實現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基本解決現有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在2020年讓人民過上富足的生活。這些目標的實現都必須以穩定低生育水平,保持人口的適度規模為前提。
其次,人口結構和分布合理是構建“和諧貴州”的重要前提
人口結構、分布合理是指在人口總量平衡的前提下,人口的性別結構、年齡結構、地區分布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性別結構合理指男女兩性的人口比例保持在一個合理區間內,這將有利于社會婚姻關系的平衡和穩定,推動以男女兩性比例協調為核心的人與人的和諧。年齡結構合理是指勞動年齡人口與非勞動年齡人口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比例界限上,這樣既可以避免非勞動年齡人口過多而增加社會供養負擔,也可以避免勞動年齡人口過多而增加社會就業壓力,有助于推動人與社會的和諧,同時也有助于推動以不同年齡人口之間關系協調為核心的人與人的和諧。地區分布合理主要是指人口在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分布符合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化進程的需要,這樣可以避免人口單一地集中在一個區域造成城市或農村發展的壓力,有助于推動人與社會的和諧,同時也有助于推動以農民和市民之間關系協調為核心的人與人的和諧。
再次,人口素質優良是構建“和諧貴州”的重要動力
人口素質優良是指人口的先天出身素質與后天養成素質,包括生理、心理、知識、道德等素質優良。發展依靠人、發展為了人。高素質的人口既是建設和諧社會重要的人力資本,同時又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目標。
最后,人口代際和群際和諧是構建“和諧貴州”的重要內容
人口代際、群際和諧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代際和諧,指上代人與下一代人之間能夠和諧共處,包括父母子女之間、不同年代人口之間能夠相互溝通、協調利益、彼此包容。代際和諧是人與人和諧的重要內容之一。二是群際和諧,指不同人口群體之間能夠和諧共處。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群體之間的分化越來越復雜,人口在不同地域、階層之間的流動性不斷增強,不同群體之間的人相互接觸也越來越頻繁。不同群體之間的人能否妥善協調各種利益關系,做到和諧共處,對推動整個社會中人與人的和諧至關重要。
“和諧人口”建設的政策取向
鑒于“和諧人口”建設對社會和諧有著特殊的意義,那么如何推進“和諧人口”戰略就顯得異常重要。
首先,在思想層面要明確以科學的人口發展理念實現良性的人口發展格局
一是要樹立“以人為本”的人口觀。“以人為本”的人口觀是對“以數為本”的人口觀的批判和揚棄,它本著人口控制的最終目的并非是為了少生多少人的基本認定,要求在人口管理中要從人的本性和需求出發,關心人、尊重人、激勵人;要求人口控制不應該損害、而應是增進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要求人是人口管理的主體,而不是工具,要考慮人的各方面的需求,調動人各方面的積極性。
二是要深化對人口發展概念本身的認識。當前有一部分人對“人口發展”概念還存在誤解,認為人口發展就是發展人口,就是從數量上擴大人口規模。這種誤解實質上是把人口發展等同于人口增長。其實,人口發展的本質在于人口的數量、質量、結構分布等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環境承載力相適應。人口數量只是人口發展的指標之一,而不是人口發展的全部內容。
三是要深化對人口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的關系的認識。
實現人口發展,即實現人口的適度規模、合理結構、優良素質和良性分布,尊重每一個人的獨立性、參與性,激活每一個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每一個人的全面發展,不僅將為“和諧貴州”的構建奠定堅實的人口基礎,而且其本身就是“和諧貴州”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重要目標。
其次,在工作層面要以“和諧人口”戰略思路強化人口計生部門的工作職能、拓展人口計生部門的工作空間
在思想層面深化對人口發展概念認識的基礎之上,圍繞狹義和廣義目標,以明確的“和諧人口”戰略思路,強化人口計生部門的工作職能,拓展人口計生部門的工作空間。人口計生部門工作職能的強化,主要針對四個方面的工作內容:
一是在穩定人口數量上。要嚴格現行生育政策,繼續控制出生人口規模,降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使婦女總和生育率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穩定低生育水平。要加強對遵守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家庭的獎勵和幫扶,以“少生快富”穩定低生育水平。
二是在提高人口素質上。要大力實施“出生缺陷干預工程”,加強對出生人口素質的監測,加強對育齡群眾與嬰幼兒的生殖健康服務。要改革衛生醫療體制,真正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整合農村衛生、計生資源,加快建立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和救助制度,解決群眾看病難、就醫難的問題,提高群眾的健康素質,提升平均預期壽命。要提高人口文化素質,加強人力資源開發,鞏固基礎教育成果,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成人教育。
三是在改善人口結構和分布上。要加大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的力度。繼續開展“關愛女孩”行動,開展現代生育文化建設,認真宣傳和貫徹落實省政府《禁止非醫學需要鑒別胎兒性別和選擇性別終止妊娠的規定》,加大打擊非法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行為。要統籌人口分布與生產力布局,使人口在城鄉、區域間有序流動、合理分布,特別是要以推動農民的市民化來緩解農村人口壓力,增強城市化的人口支撐。
四是在推動代際、群際和諧上。要保障老年人口特別是農村老年人口的基本權益。以建立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突破口,逐步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推動“未富先老”人群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要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研究,了解他們的心理走向和發展需要,保障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充分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要保障計生人口群體、流動人口群體、農村貧困人口群體、民族地區人口群體的和諧發展,把管理與服務有機結合起來,寓管理于服務之中,以服務促進管理,保證他們遵守計劃生育的同時也要成為計劃生育成果的分享者,要努力通過計劃生育這個抓手實現他們的自我發展,以“小人口”目標的實現推動“大人口”目標的實現。
最后,在制度層面要圍繞“和諧人口”戰略完備相關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一是完善綜合治理機制。新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新機制的基本方向和運轉方式有五句話,分別是“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五個方面緊密相聯,相互配合,相互支撐,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貴州在實施這個新機制時,要站在“和諧人口”建設的高度,站在廣義的大人口觀的高度,站在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高度來實施。如果站在這樣一個高度來看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新機制建設,我們認為,這個新機制的關鍵是“綜合治理”。在堅持其他幾個機制的前提下,要重點強化“綜合治理”機制。要利用綜合治理機制整合人口計生部門和非人口計生部門的力量,統籌解決人口問題;要利用綜合治理機制積極拓展人口計生部門的工作領域和社會影響力,實現人口計生部門的工作領域和服務領域的進一步拓寬,實現人口計生部門從解決狹義人口問題向解決廣義人口問題的戰略大跨越。
二是要完善基層治理機制。整個社會是由無數個社區組成,從這個意義上看,社區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社區和諧了,整個社會就和諧了。社區是人口群體分布的基本單元,一個社區就是由一群人口組成。推動社區的人口和諧,也就推動了社區和諧。因此,在今后圍繞和諧社會構建的“和諧人口”建設中,要確立以社區為基本單元的新工作基礎取向,逐步把工作重點下移或下沉到社區。以社區為工作單位,加強社區基層組織建設,包括基層自治組織、基層計生組織、基層計生協會、婦女協會等建設,并加大對基層組織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完善基層的隊伍建設、陣地建設和經常性工作機制的建設,讓社區基層組織充分發揮作用。以基層基礎的鞏固,推動社區“和諧人口”建設,進而推動“和諧社區”乃至整個和諧社會的建設。
三是要完備有關民生政策。“和諧人口”是一個比較寬泛的人口工作概念,突破了以往人口計生工作部門的職責,涉及很多相關部門,因此要按照“統籌解決”的要求,以社區為基礎,在經費和政策上整合各部門,形成合力。核心是要在新形勢下探索對計劃生育戶的普惠政策和“兩戶”特惠政策與農村綜合改革相關政策的完善配套且兼容相通,讓計劃生育群眾優先享受改革成果。
責任編輯:李 華